第906章 官绅一体纳粮,东蒙古
作者:昆吾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     
    “既然说到这里,那朕还有一项策略,也一并试行了吧!”
    崇祯瞟了一眼蠢蠢欲动的众武将,而后将目光看向了新任的朝鲜布政司左布政使刘鸿训。
    “刘爱卿,袁崇焕在辽东试行火耗归公,那你就在朝鲜试行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吧!”
    “能明白这项策略吗?”
    “臣明白!”
    刘鸿训脸色一肃,沉声道:“大明自太祖时就对官员和读书人有优待,秀才更是有六大特权,诸如免劳役和赋税的特权、律法优待、礼法特权等等,
    秀才如此,那官员自然比秀才的待遇更高了!
    陛下的一体纳粮和一体当差就是废除官绅的特权,让官绅们和普通百姓一样,一起缴纳赋税和服劳役,但劳役可以以银代丁!”
    “没错,朕就是这个意思!”
    崇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慢悠悠道:“诸位爱卿知道为什么吗?”
    听着皇帝的话,大堂内众人陷入了沉思之中。
    众武将们脸色也有些惊愕,刚刚的火耗归公跟他们没关系,但现在的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却是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可随即又变得无所谓了起来。
    以他们的品阶和俸禄,那点赋税和丁银无所谓了。
    皇帝虽然是问他们的,但众人知道,实际就是在考察刘鸿训的。
    好一会儿后,刘鸿训轻声道:“陛下,我大明官员不足两万,秀才虽然多一些但也相对大明庞大的人口并不算太多,他们加在一起的赋税和丁银最多在十余万两而已。
    十余万两虽然多,但相对大明来说,也不过九牛一毛。
    但是……从陛下登基以后彻查的官员和读书人中,有大量代持的田地,
    很多的富商将家中田地挂在官员和读书人家中,如此一来就可以省很多的赋税。
    八大蝗商被彻查后,山西省官员和牵连的读书人家中大田地多达数百万亩,何等可怕的数字,
    整个大明以此估算,每年至少要少三四百万白银的赋税,甚至更多。
    臣以为,陛下让臣在朝鲜试行一体纳粮和一体当差的策略,就是杜绝漏税之风,让国库丰盈!”
    “对!”
    崇祯点了点头。
    听着皇帝的回应,众武将才明白这其中的弯弯道道。
    而袁可立和刘鸿训两人则是满脸的担忧之色,这是彻底的站在了大明官绅和读书人的对立面了。
    若是他们搅动风雨,乱了局势不至于,但也会消耗太多的精力。
    “陛下,这个虽然是利国利民,但……”
    “刘爱卿,你的担忧朕岂会不知?所以才让你在朝鲜试行,反正朝鲜现在已经被霍霍的差不多了,秩序重建,也更好实施。
    等你这边完善了,总结了可以完全套用的经验后再在大明实行。”
    崇祯摆了摆手,依旧是一副风轻云淡的神色:“即便是官员和读书人闹事,煽动百姓,但百姓就会站在他们一边吗?”
    一句轻飘飘的话问的刘鸿训瞬间惊醒了过来,真的是身在其中,未能看清全局了。
    皇帝所做的乃是仁政,是将富商士绅拉到和百姓一个层面上来了。
    不能说所有百姓都仇富仇权,但大部分百姓都看不惯作威作福的人,没有特权了,那他们自然就开心了。
    当然了,也不排除一些百姓将田地挂在读书人家中,但这种是极少的,毕竟读书人可不一定能看的上穷苦百姓。
    皇帝登基这三年所作所为让他的威信在百姓心中无限拔高了,皇帝和大臣、读书人,他们更相信皇帝。
    “是臣多虑了!”
    “这个策略朕只是一个大致的构思,这几天你和袁爱卿、李爱卿等慢慢的完善一下,能在朕回京之前做出来是最好的,
    以后在试行的整个过程都要记录下来,包括遇到的阻力、百姓和士绅富商的反应、成功点等等!”
    “袁爱卿,你在辽东的火耗归公也是如此!”
    “臣等遵旨!”
    袁可立、袁崇焕、刘鸿训等三人立刻站了起来,朝着崇祯行礼。
    眼见着辽东和朝鲜两部都安排妥当了,武将一排最后面的图鲁拜琥却是急了。
    他都投降七八天了,皇帝一次都没有找他聊蒙古诸部的事情。
    想了想后,一咬牙就站了起来,朝着崇祯躬身后,沉声道:“陛下,本……臣的和硕特部和蒙古诸部是不是也有新政?”
    “暂时没有!”
    崇祯自然是听的出图鲁拜琥话中的意思,但这个是真没有。
    蒙古诸部又没有田地,连税都没法收,他总不能说按照养的牛马羊数量多少来交吧,怎么交、交多少等等,这都不是拍脑袋就能决定的。
    “图鲁拜琥,朕在信中答应你的,都会兑现,但蒙古诸部怎么收服,那是你的事情,朝廷不会干预,
    朕要的是一个臣服的蒙古,记住了是彻底的臣服,而不是口头上,
    当然了,你也可以搞事情,看看朕能不能收拾你!”
    此话一出,图鲁拜琥汗眼角不自觉的跳动了一下,但却没有说话。
    “三天后,你带着你们和硕特部的军士离开,经新民、彰武到达通辽,蓟镇总兵孙祖寿在那边等着了,
    到时候土默特的卜石兔也会到那里,他们两人会协助你们整顿蒙古诸部,
    整合后的蒙古诸部就叫东蒙古,你担任理藩院东蒙古分院总理大臣,
    其余大臣到时候你和孙祖寿、卜石兔两人商议后呈送吏部。”
    “你要记着,整顿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蒙古想要和大明的百姓一样安居乐业,首重秩序,
    你们自由惯了,也随意惯了,但无规矩不成方圆,随意劫掠,还有商人敢去你们那边吗?
    蓄养牛马羊等等是你们的看家本领,各种皮毛、药材等等都是大明境内百姓所需,而茶叶、食盐、铁器等等又都是你们所缺,
    你们要利用你们的优势和长处与商人做生意,换取所需,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点你要明白!
    具体怎么做,到时候卜石兔会告诉你的,朝廷也会派人全程协助你,
    你若是还做不好,控制不了部众,那就别怪朕没有给你机会了!”
    “臣明白!必不负陛下重托!”
    “错,不是不负朕,是不负你们百万部众的期盼,这点你要清楚!”
    “谨遵陛下教诲!”
    崇祯摆了摆手,随即站了起来,平淡的脸色慢慢的变得凌厉了起来:“三部的后续发展已经安排完了,但前提是我们能彻底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