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不语看着唐牧,好像透过他看到了历史书上的那一位,这位是真心为了王朝和百姓着想,不惜开罪自己的国君,他这样做,一旦不成功,自己也要丢掉性命。
玉林的律法与元昌相似,也有株连九族的做法,凌不语双手手指摩挲在一起,在与端木崇交换完眼神后,凌不语说道:“陛下,臣倒有一念。”
“此处就我们三人,但说无妨。”
皇帝说完,一边的方公公缩了缩肩膀,行吧,自己这没有胯下二两肉的人就不是人了。
“此话也是说给唐大人听,既然这位国君如此不给力,不如……找人取而代之,不知唐大人觉得如何,”凌不语说道:“有这样的国君,大人觉得能在玉林断了福寿膏吗?”
唐牧张开嘴,却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发不出声音,这位凌大人的建议实在是危言耸听!
但是,他竟然觉得极有道理,国君已经昏聩,深信西洋人,又与向天一样痴迷福寿膏不能自拔,这样的国君留来何用?
惊觉内心这大逆不道的想法,唐牧更加瞠目结舌。
凌不语是何许人也,瞧出他的纠结,淡淡地说道:“这不过是我本人的想法罢了,正如大人所说,你区区一人,能干什么大事,不论做出什么选择,皆要元昌兜底。”
唐牧汗颜,是啊,他看透真相又如何,玉林还有许多官员百姓并未知此物凶恶,国君本人更是沉迷福寿膏,他若是上书,轻则置之不理,重则被问罪砍头。
身为国君,要一名臣子的性命太容易了。
唐牧打个寒颤,双拳握紧,难道要眼睁睁地看着西洋人掌控玉林,将他们的国君视为傀儡不成,这向天的姑姑是国君的宠妃,向家是一人当道,鸡犬升天,根本不知道轻重。
他们这次敢这么对付元昌,定是国君允许,他有心揭示西洋人的真面目,但最大的拦路虎居然自己的国君,实在离谱!
“若是杀了在玉林的西洋人就能解决问题倒是简单,我朝高手云集,执行一桩刺杀任务不在话下,若是有唐大人指路,必定事半功倍,可惜啊,最大的阻碍却是玉林国君。”
“一位昏聩的国君要来有何用,不知唐大人心中可有更适合做玉林国君的人选?”
凌不语的突然发问让唐牧一惊,他脑海里还真闪过一个人影,他不禁握紧了拳头,这一幕自然也没有逃过凌不语的目光,看来除了国君以外,在这位唐大人心中有更适合的人选。
“这个计划未免太过大胆,唐大人一时不能接受也在所难免,不过对玉林来说,也算是一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大招,若不然,唐大人也可以想想玉林会沦落到什么境地。”
“想想玉林的百姓都变成向天那样的德行,不说正常思考,就连走路都困难,往后整个玉林不说抗击外敌,就连基本的劳作都困难,玉林又会如何?”
唐牧想象了一下那场景,全身发麻,深想下去,心口都在发痛!
“想要稳住玉林,维护玉林的国土安全,除了除去西洋人外,便是要去除福寿膏,换一位明君,多一些像唐大人这样的有贤之士,玉林才有希望,否则,坐等灭国!”
凌不语说这番话的时候故意提高了音量,稍稍动了些内劲,就让声音在御书房里有回声。
这样的冲击力对于一个精神不集中之人的影响力注定不一般,唐牧满脑子都回响着凌不语的声音,每个字都尤其清晰,清晰到振聋发聩!
他清楚地知道对方所说的是事实,但是,要弑君吗?
他哪来的本事,对了,元昌说可以由他们来出手,可是,这一步……何等地骇世!
“唐大人不必心慌,这提议太过惊天动地,你不妨再想想,只是大人勿要向自己的同行之人提起,给自己留有余地,另外,唐大人可以告诉我们,驻守在玉林的西洋人有多少?”
“他们除了带来货物以外,有没有携带枪支火药?”凌不语话锋一转道。
唐牧一怔,摇头道:“不曾见过。”
凌不语说道:“那你们为何要与南兴一起提出来要找元昌购买火药?这是你们两朝国君商量好的事情,西洋人有否参与?”
“他们不曾参与,”唐牧说道:“此事是南兴国君先行来信告之,后派使臣过来协商,西洋人与我们的语言不通,并没有参与。”
哦,看来是两件事情,凌不语与端木崇交换完眼神,端木崇说道:“唐大人与别的使臣不同,是个晓得利害的人物,朕深感欣慰,不过要救玉林,只能自救,我们言尽于此。”
“大人要做何选择都是大人自己的事情,在未做出决断以前切莫透露给外人,这对唐大人也是好事,大人就先好好想想吧。”
唐牧整个人完全游离中,几乎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离开的。
目送他离开,凌不语立马挨了端木崇一记:“够大胆的,就这么相信这个姓唐的?”
“信与不信,此人的反应足以说明一些问题,此外只要看他是否会给同伴传递消息就知道此人是否真的心系玉林,是不是真的想救玉林于水火之中。”
“不过陛下,西洋人如愿在玉林驻扎下来,这件事情可不妙,这唐大人不知西洋人是否带了武器,但臣觉得依这帮人的秉性,恐怕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凌不语这么说是代入了后来的八国联军,贪婪的本性就刻在他们的骨子里,只要逮住机会,只要比元昌够强,就一定会前来掠夺。
玉林有一个稀里糊涂的国君,被糊弄得不轻,这是他们的命运。
但是,玉林与元昌毕竟是邻国,从战略位置来看,玉林极有可能成为攻向元昌的通道。
就这个可能性来看,元昌绝不能简单地杀了玉林使臣就够。
“的确如此,西洋人的野心已经暴露无遗,我们不得不防,对了,阮南天如何了?”
最近与阮南天对接最多的人除了兵部尚书以外就是宁国公与凌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