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番外(2):李夫人、卓文君与钩弋夫人
作者:喝口茶   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最新章节     
    李夫人。
    她是一位至死也要美丽的女人。
    大殿上,帝王懒散的倚靠着王座,在他面前有一个面容秀美的男子正咿咿呀呀的弹琴唱曲。
    “……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这个男子名为李延年,是宫中最受武帝宠爱的乐师之一。
    “倾国倾城”一词最开始便是由他之口传出的。
    武帝从不忌讳自己对美色的兴致,当即被李延年口中倾国倾城的美人勾的心痒痒。
    武帝问道:“真有这样的美人?”
    李延年答:“我妹妹便是了。”
    明目张胆的算计。
    但帝王从来懒得在乎这些,渴望荣华富贵不过人之常情也。
    在李延年的引荐下,武帝见到了李夫人,果不其然是个不世出的美人,当即美滋滋的纳入了宫中,很是宠爱了一阵子。
    有时还哥哥妹妹一起,一个跳舞一个弹琴唱曲,好不神仙。
    爱屋及乌,武帝对李夫人的另一个哥哥李广利开始重用,甚至极为大手笔的放兵权给他,一路抬到了大将军的位置,似乎隐隐在期待着什么。
    可惜了,武帝的小算盘落空,李广利和卫青之间的差距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登月他都碰不上卫青的瓷儿。
    拿着武帝给的巨额军费和大批军队,败仗却吃了一个又一个,最后带着大汉七万好儿郎投降匈奴,却被匈奴杀了祭神,成为了臭名昭着的“汉奸”。
    李夫人呢,也没受宠几年,便忽然病危要死了。
    临死的时候她始终挡着脸不愿见武帝,急的武帝百般请求也不肯松口。
    有人问:为何如此?
    她答到:我现在的样子很难看,如果被他看见了,那么我以前美丽的样子也会被他忘记。
    假作真时真亦假,凭借算计入宫谋荣华的女子,终究还是陷落在帝王的柔情中。
    她不奢求他的爱,但仍然希望最美的自己在他的回忆里不要褪色。
    ……
    卓文君。
    她是司马相如的妻子。
    野史记载,陈阿娇被废黜后,其母馆陶公主为了补救派人请司马相如写一篇文章,以求打动武帝。
    司马相如害怕得罪武帝不敢应承,但他的妻子卓文君却答应下来,为其代笔,写下了不朽名作《长门赋》。
    她是一个对待感情很勇敢也很细腻的女子。
    初时司马相如尚未发迹,但凭他一曲清朗的《凤求凰》,便毅然扛着父亲的反对嫁给了他。
    随后,二人互相扶持,她在外抛头露面开酒楼,司马相如的官位也开始节节攀升。
    但再好的感情也不可能毫无波折,二人也有吵架拌嘴的时候。
    一次在司马相如被武帝派遣去南越招安时,他寄回了一封家书,上面写着。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独独少个亿字。
    少亿,少“忆”。
    言外之意:哼,我一点也不想你!
    又后来,司马相如被当时官场开放的风气熏陶,心思也渐渐开始漂浮。
    他想纳个小老婆。
    功成名就的男人有这样的劣根性实在正常,若是寻常女子,恐怕也只是黯然抹几滴眼泪默默接受了。
    但卓文君并不。
    她听到丈夫的小心试探后,默了片刻,不发一言的转身离开。
    司马相如只得忐忑不安的等待着妻子的答案。
    再然后,他等来了一封字字泣血的《怨郎诗》。
    诗中字字句句无不在写自己的悲苦,但却字字句句都仿佛在劈头盖脸的臭骂他。
    “……郎啊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握着信的手哆嗦了起来,一时之间被滔天的愧疚所笼罩。
    他流着面条泪:……我真该死啊!!
    后来,他幡然醒悟,乖乖的守着妻子度过余生,再也没生出什么不该有的心思。
    ……
    钩弋夫人。
    她原是东武桓的一个貌美“残疾”女子。
    残疾到何处呢?
    她的手生来就是握拳状,手掌不能摊开。
    武帝巡视到东武桓的时候,听此传闻感到好奇,便将其找来一见。
    谁知这女子在见到武帝后,医学奇迹发生了!
    嘿,您猜怎么着,她那残疾多年的手瞬间就摊开了!!
    里面还露出了一个漂亮精致的小玉钩。
    汉武帝深觉惊奇(主要还是这女子美貌),愉快的纳了,封为钩弋夫人。
    除此之外,这女子还有一桩传奇。
    那就是在怀刘弗陵的时候,硬生生揣了十四个月才将其诞下。
    上一个怀胎十四个月出生的皇帝还是传说中的尧帝。
    故而她又虚称“尧母”。
    这些传奇故事,到底是真是假,自然不可赘述。
    但是她辛苦筹谋了前半生,一切的赌注都押在了这个孩子身上。
    确实,刘据发生了意外后,刘弗陵就是板上钉钉的继承人,后来也实实在在的登上了皇位。
    但她千算万算没算到帝王的狠心。
    一日,她因为左脚先迈进门这种小错惹得武帝勃然大怒,随即将她关押,不久后便不明不白的死了。
    为防太后趁着皇子年幼临朝称制,武帝干脆利落的选择了去母留子。
    狠心薄情的帝王,从来不是针对单独一人。
    他平等的冷视着天下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