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王爵难封
作者:哈什纳达尔   清梦醒最新章节     
    封王,这样的奖赏,对于黛青来说,绝对是不可想象的。
    尤其是这个承诺的对象居然也包括那些西尼将帅。
    要知道,黛青帝国自古以来就不存在异姓封王的制度。
    黛青爵位,分为宗室皇族、塔拉贵族、异姓勋臣三种。其中宗室皇族和塔拉贵族,虽然也讲究功勋,但是最基础的门槛却都是凭着出身获得的资格。绝大多数文臣武将,只能凭着功勋,尤其是军功才有资格获得爵位。
    而这三种爵位的资源并不是平等或者说公正分配的。
    宗室爵位分为:
    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一共十二级。
    而塔拉贵族的爵位,则分为:亲王(汗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札萨克台吉、一等台吉(塔布囊)、二等台吉(塔布囊)、三等台吉(塔布囊)、四等台吉(塔布囊)、固伦额驸、和硕额驸、郡主额驸、县主额驸、郡君额驸、县君额驸。一共十八级。
    而异姓功勋爵位则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一共只有九级。
    仅仅从等级数量来看,异姓功勋爵位已经明显少于宗室皇族和塔拉贵族的爵位数量了。而且从地位上来看,异姓功勋爵位也远远低于宗室皇族和塔拉贵族爵位,上升空间明显不足。对于宗室皇族和塔拉贵族来说,至少在理论上是有机会成为王的,而且是四等王,即亲王(汗王)、郡王、贝勒和贝子。
    而异姓功勋,不管再怎么努力,最高爵位只能止步于公爵,仅相当于宗室皇族和塔拉贵族的四、五等 爵位。
    这不仅是待遇上的差异,同时更是名义、地位,甚至气场上的压制。
    在黛青历史上,异姓功勋封王者,一共只有九个。
    分别为:
    舒穆禄·扬古利,死后追封为武勋王;
    孔顺德,生前封为定南王;
    耿顺明,生前封为靖南王;
    尚顺喜,生前封为平南王;
    吴长伯,生前受封平西王;
    孙可望,生前受封义王;
    黄芳度,死后追封忠勇郡王;
    富察·富恒,死后追封忠勇郡王。
    以上八人,虽然同为异姓,但或为死后追封,或者在极端残酷的斗争中,获罪除爵。
    以非皇非贵的纯粹异姓而获得王爵且能善终的,只有战功显赫却被传说为翔隆帝私生子的福康安福大帅。
    但是实际上福康安生前获得的也只是贝子,仍是在死后被追封为嘉勇郡王的。当然,贝子在古伦语中本意为王的众子,所以也算得上是王爵之一。
    而现在,咸富帝金口玉牙一句话就给了所有异姓将帅一个巨大的希望。
    封王,这样的巨大荣誉,对于任何一个功臣来说都是具有极大诱惑力的。以至于在最后攻陷江宁城之时,曾国藩下令李鸿章、左宗棠,都只能在周边侧翼辅助,做缓慢运动。而把攻打江宁城的任务完全交给自己的弟弟曾国荃一个人。
    说他不想封王,肯定是假的啊。
    就算几乎所有异姓封王的人,都没有得到善终,但是哪怕就是为了那一世,甚至只是一时的辉煌,也足以让一个圣人发狂的。
    最终,江宁城还是被曾国荃一举攻下。
    但是朝廷却失言了。当江宁城被曾家兄弟攻克的消息报到朝廷,朝廷反常的追查起江宁城太平光明国所谓圣库中的财富去向的问题,以及曾家兄弟率领的湘军团练军纪问题。
    咸富帝倒是不用背不守承诺的恶名,因为他当时已经驾崩,一死百了了。
    而接续他掌权的两宫和恭亲王奕欣,恭亲王在与军机大臣讨论封赏的时候,所有的大臣一致认为:“文臣封王,旧制所无”意思是说,曾国藩的本职是文臣,给文臣封王是没有旧例的。这个理由倒也是事实,可是当初咸富帝承诺的时候,他们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啊。现在人家曾家兄弟血流成河,曾家甚至有两个兄弟把命都丢在了战争当中,结果好不容易立下了大功。明明立的是军功,居然被以“文臣”为由给否决了,这不是纯心气人吗?
    当然,还有一些大臣的理由更荒唐,他们认为,如果平定太平光明国就要封王,那么以后如果有人立了更大的功,又该怎么办呢?这就更是无稽之谈了。太平光明国最强势的时候,不仅威胁京城,而且将一半的南土囊括版图,掌握了上亿人口。这样的形势,堪称空前,哪里还有很多机会可以立比这更大的功呢?而历史上那些封王功臣,也没有几个达到这个水平啊。他们能封,为什么现在的曾国藩就不能呢?
    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将“郡王”一爵,拆分成四份,曾国藩被封为一等侯,曾国荃被封为一等伯,曾国荃手下的李臣和萧孚则被封为一等子爵。至于理由嘛,有两条不那么气人的说法。
    第一是,湘军把太平光明国的圣库弄没了。太平光明国的圣库里存了很多财富,可是湘军进入之后,并没有把这笔财富找到并上交朝廷。而是在奏折中用“烧光”二字搪塞过去了;
    第二是,江宁城并不是一人一将攻克的,江湘上上下下很多将士都立有大功,怎么能只封一个王爵呢?不如大家雨露均沾,方显朝廷恩泽。
    其实,朝廷就是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小气病发作,当初为了达到目的不惜放空炮承诺,事后到真格的时候又舍不得了。
    毕竟,王爵不仅待遇超高,少封一个是一个,更重要的是,王原本具有“最高君主”的意义。封给异姓,相当于给帝国制造不必要的隐患和麻烦。
    可是从恭亲王奕欣,却可以享受“双王”的待遇来看,其实朝廷也不完全是舍不得这些待遇,关键还是这待遇要赏给谁才对。
    总而言之,曾家就此错过了享受封王待遇的机会,最终以一等侯和一等伯收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