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皇位之争
作者:哈什纳达尔   清梦醒最新章节     
    德光帝一共有九个儿子,除了被踢死的皇长子奕纬,以及夭折的皇二子奕纲和皇三子奕继,共有六个儿子长大成人。
    但是到德光帝在位二十六年,六十六岁的时候。德光帝的身体已经非常衰老,生命已经走到了最后时光。而此时年龄最大的皇四子奕詝十六岁,皇五子奕誴十六岁,皇四子奕欣十三岁,余者皆不满七岁,尚属幼童。
    因此,未来黛青皇帝的选择,就只能在皇四子、皇五子、皇六子,这三个儿子中产生了。
    而皇五子的母亲祥妃,又是一个极不受宠的,甚至被降为祥嫔。子以母贱,皇五子奕奕誴也因此从来没有得到过德光帝的喜爱。甚至讨厌到一个程度,就是将其出继给德光帝无后的弟弟惇亲王绵恺为嗣。既然已经出继了,法理上就不能算是德光帝的儿子了,因此皇五子不能参加继承权的竞争,直接出局。
    这样,未来皇位的争夺者,就只剩下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欣两人了。
    奕詝的生母是全妃,一直深得备光帝的宠爱和信任,甚至一度掌握整个后宫。可惜她的寿命太短,在生下奕詝两年后,就一命呜呼了。
    失去生母的奕詝非常可怜,如果没有人照顾将无法生存在勾心斗角的后宫之中。可是这个时候,奕欣的母亲静贵妃却用温暖的胸怀接纳了襁褓中的奕詝,担负起了抚养奕詝的责任。
    所以,奕詝和奕欣虽非同母所生,却是同母所养,因而兄弟俩的感情相比其他人更加深厚,而且所受的资源也相差不无几。
    甚至于德光帝一时之间很难决断在兄弟二人中选择哪一个做为自己的继承人。
    两个人最大的区别是他们的师傅的差异。
    奕詝的师傅是杜受田,奕欣的师傅是卓秉恬。
    这两个人的差别非常之大,进而也影响了两位皇子的成长。
    杜受田,至纯孝。
    杜受田是杜家的独生子,因而孝顺父母的责任也就全都落在他一人的身上。
    杜父五十岁的时候,突然患病,一连十几天昏迷不醒,苏醒后又卧床不起几个月之久。在此期间,杜受田为父亲延医请药,端水喂饭,累了就在父亲床前打个盹,几个月里一次都没有上床休息过。杜母去世的时候,杜受田悲痛欲绝,可是他又因为父亲看见自己失态会更加伤心,于是就只能偷偷的哭,每天极力宽慰父亲正常饮食,自己却因为伤心过度茶饭不思,几天里居然熬的骨瘦如柴。
    杜受田尽管十七岁就得中秀才,二十四岁就高中举人,本来在仕途上完全可以少年得志,大展前途。可是黛青的制度,做官必须离开家乡千里之外。杜受田不想父母为自己奔走他乡,更不能为了仕途而放弃堂前尽孝。就拒绝出任官职,一直守在父母身边。
    一直到三十七才参加会试,四十岁的时候才出任翰林院编修一职,开始真正出仕为官。
    也就是说,杜受田是一个把家庭、亲情、孝道,看得比仕途、功名,重得多的人,为了家人,为了亲情,为了尽上孝道,他完全可以不要功名官职。
    这样的人物,在任何时代,任何行业,都是非常罕见的,然而这样的人在黛青帝国,尤其是中土,也是最令人敬仰和推崇的。
    因为中土西尼自古尚孝,上自天子下至走卒,都认为“百善孝为先”。哪怕一个人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没有什么突出的业绩,只要他有超出常人的孝道,就足以让他获得天下人的共同敬仰。
    在杜受田的教导之下,四皇子奕詝也很自然的在孝道方面,远胜于其他所有的皇子。德光帝也经常感动于奕欣的“纯孝”,甚至因此忽略了奕詝在其他很多方面的缺点。
    相比之下,六皇子奕欣的师傅卓秉恬,就更多的体现为一个“能臣”、“干吏”。
    卓秉恬自幼机敏聪慧,二十岁已经得中进士,进而被选为庶吉士,一年后又被授予翰林院检讨之职,专修国史。不久又出巡秦西省,主持当地的科举乡试。后又回京出任御史、给事中、鸿胪寺少卿、顺天府府丞,太仆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太仆寺卿、内阁学士。期间又主持过一次江南科举。然后又升为礼部侍郎,再外放地方为江南学政史、再回京升为左都御史兼顺天府府尹正堂。
    卓秉恬与人交往非常真诚,而且一身正气从来不掺与任何朋党。每每遇到朝会时,一定侃侃而谈,直陈国法大义。具体做事的时候,更是勤奋用力,凡是交到他手上的事务,没有一件不及时处理的。他就是这样努力认真的做好自己手上的工作,哪怕因此得罪上司,也丝毫没有任何改变。
    卓秉恬不怕得罪上司,却非常关心民间疾苦,也乐意为民请命。有一年,他出任东齐省监察御史,路过北直省,结果发现北直地方的官吏,借着编保甲户籍的机会,敲诈地方百姓。虽然他只是路过的官员,却还是上书朝廷,请求派出官员加以处理。事情很快得到了回应,德光帝派出钦差大臣,处理了这一问题。后来南豫省遭灾,卓秉恬了解到一些地方官府救灾不力,导致饥民载道,他又立即上奏朝廷。结果和上一次一样,立即被德光帝重视对待。
    卓秉恬这种工作态度,政绩肯定是相当高的,但是也对整个官场构成了一定危险。因为大多数官吏既没有他那么勤奋,更没有他那么强的智商和能力。本来大家水平都不高,互相维护,得过且过。他一来,明察秋毫,皇帝和百姓固然是高兴,但是一些水平比较差的官员却是叫苦不迭。
    而卓秉恬的这种风格,也毫无保留的传承给了六皇子奕欣。
    奕欣自幼聪明,而且武功也极好“天资聪颖,能文能武”,而且见识非常高远。
    比如,黛青在福寿膏战争中败给吉利帝国之后,包括德光帝和奕詝在内的绝大多数黛青人的反应都是伤心、难过、屈辱、郁闷、愤恨。唯有当时年仅九岁的奕欣,却认为“泪满青衫不如奋而务实”、“当习夷人之技以制夷。”从此开始积极查考西洲的各种资料,苦心钻研。这种钻研不仅甚至产生了一个副产品,那就是奕欣经常装扮成修表匠,到钟表修理的店铺“打零工”专门修那些难度最大的西式钟表。至于各种西式武器,更是被他玩得精通。
    以奕欣这样的才能,如果能够继承皇位,或许黛青的命运真的就是另一个样子了。但是,至少对于b位面的黛青来说,奕欣败给了奕詝,与皇帝的宝座失之交臂。
    奕欣会输,主要是因为两个事件,或者说两次考试。这两次考试,如果是正常的评分标准,奕欣都是妥妥的高分成绩。可是,德光帝也好,整个黛青的主流观念也好,从来就没正常过。
    第一场考试,是一次狩猎。
    当时,德光帝仍然像之前的历代黛青皇帝一样,每天到塔拉皇家园林“避暑”。避暑期间除了正常的朝会、议事。还要举办贵族集会,集会上将召聚塔拉各部贵族,进行宴会、歌舞、围猎等贵族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围猎活动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因为通过这项活动,可以向崇强尚武的塔拉人展示黛青朝廷尤其是皇族子弟的武力。而只有充分的展示了武力,才能维护黛青帝国朝廷在塔拉人心中的“大朝上邦”的地位。
    正因为围猎活动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所以对于在围猎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勇士,往往也会得到皇帝的特别重视,相当于打通了自己的美好前途。
    所以,这项活动也是黛青上层武士,尤其是皇族子弟们竞争的一个重要平台。
    而在奕詝与奕欣竞争处于最关键的时候,刚好举办了一次围猎活动。任何人都知道,这将是公开的较量。
    卓秉恬告诉奕欣,拿出你真正的实力来,让你皇阿玛看到,你是黛青皇族子弟中的第一巴图鲁!
    对于这场较量,奕欣胸有成竹。卓老师让他证明自己是第一巴图鲁,这当然不是狂妄,而是对自己实力的真实了解。
    奕欣本来就有塔拉人的血统,他的母亲静贵妃是塔拉人,而且是巴图尔可汗的嫡系后裔。所以自幼奕欣就对于骑射有着非常的天赋和兴趣。而且,奕欣从小就接受了黛青最优秀的骑射师傅的精心调教。此时奕欣的骑射功夫,仅仅不如那些最顶级的经历过屡次战斗的百战英雄,面对几乎所有的皇族子弟,都可以说是稳稳的必胜,更不用说奕詝了。
    因为小时候曾经骑马摔伤,奕詝不仅害怕骑马,甚至因为在受伤后留下了残疾——奕詝是个跛子!
    围猎一开始,奕欣就好像激活了体内塔拉的血脉一样,纵马驰骋,百发百中,很快就收获了大量猎物。当奕欣把这些猎展示出来的时候,不仅得到了德光帝的称赞,而且收获了在场所有塔拉贵族的热烈欢呼。塔拉人一向崇尚勇武,奕欣此举一下子收获了塔拉的人心。
    当然,塔拉贵族拥护奕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奕欣算是他们的远房外甥,大家都是自己人啊。
    武力加外戚,这是双重加分,如果是在一个标准正常的考试中,奕欣肯定是稳赢了吧。
    可惜他想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