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王有龄之死
作者:哈什纳达尔   清梦醒最新章节     
    沈葆桢如此城府,连被李鸿章奉为恩师的曾国藩都败在其手中,又岂能真正为李鸿章所制?
    不过形势比人强罢了。
    最关键的一点还是李鸿章现在的权力、地位,以及掌握的资源远远超过沈葆桢。跟李鸿章合作还是有利可图的。
    正如沈葆桢起初也是与曾国藩有很好的合作,还因此连升三级一样。
    但是另一个更重要的关键点,还是在于李鸿章也确实比曾国藩有过人之处。李鸿章可没有曾国藩那样推崇义礼气节的书生习气,相反,倒是有几分“利”字当头的商人作派。大有跟着我混不会亏着你,挡我的路也绝对不会饶了你的意味。
    一定程度上,通过曾国藩在沈葆桢身上吃的大亏,李鸿章是吸取了教训的。
    所以,他与沈葆桢之间完全是互为利用的关系。大家再也不用讲什么国家大义,无非就是你得名我得利的双赢模式。
    而一旦有了符合其所需名利的条件,沈葆桢是不介意给李鸿章背后捅上一刀的。
    当然,比沈葆桢更想捅李鸿章一刀的大有人在。
    比如左宗棠的“钱袋子”胡雪岩。
    当然,沈葆桢和胡雪岩,也可以视为是一伙的。
    当初西北绿乱事起,朝廷急调左宗棠调任秦甘总督的时候,左宗棠正在全力经营福闽船政局。左宗棠向朝廷举荐两人接替自己处理船政局事务,一个是沈葆桢,另一个就是胡雪岩。
    按照左宗棠的建议,沈葆桢为船政大臣,胡雪岩为协办料理船政事务。也就是说,沈葆桢主抓大局,胡雪岩具体办事。
    而沈、胡二人的合作,也堪称完美。
    仅用了两年时间,黛青第一艘自主生产的轮船“万年黛青”号下水成功。万年黛青号首次试航,从福闽的马尾港一直行驶到翔津港。沿途之上,黛青人看到黛青自己制造的轮船真正下水航行,无不欢欣雀跃。万年黛青号出港及进港时,都引发了人们自发欢腾送迎,导致万人空巷。甚至连各国洋人也都参观,并在全世界争相报道此事。
    沈、胡,二人都是有能力的人物,而沈葆桢一向不容易与人合作。他之前和曾国藩的合作简直可以用“定时炸弹”来形容。而除了与李鸿章有比较良好的互相利用,真正能够保持长期合作的,那就得说是这位胡雪岩大人了。
    之所以能够与李鸿章合作得好,是因为李鸿章是一个讲究名利的官。而为达到自己的终极目的,他完全可以让出一些好处,甚至主动送上一些好处。李鸿章交结官场,某种程度上就像商人交易一样,纯粹的互为利用。
    曾国藩当然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他太“圣化”,总以为别人像他一样是“单纯”的为了忠君报国爱民,因此他始终不能意识到沈葆桢表面的一切“壮举”,本质上全部都是为了名利而已。当然,最后曾国藩应该是想明白了,但是他也已经彻底受够了沈葆桢这种人,彻底与之绝交。
    而沈葆桢之所以可以与胡雪岩长期共事成功,是因为李鸿章只是一个有商人气息的官,而胡雪岩则是一个纯粹的穿着官衣的商人。
    所以胡雪岩一下子就知道沈葆桢的所求所欲,更懂得如何与之各取所需。而两人又都是有大本事的人,只要模式对了,利益点达成了,当然也就事半功倍。
    不过,既然沈葆桢所求的是名望和影响力,那么显而易见,披皮官衣的商人胡雪岩所求的,就是纯纯的商业利益了。
    商人图财,官员操权,本属正道。奈何以商入官,官借商利行事,商借官权谋财,如此官商勾结,看似光鲜亮丽,其实却是由祸患而生的更大祸患。财富和权力都缺少合理健康的发展模式,而欲望和需求又要求必须有所作为。这就好像一个人明明身体虚弱,需要静养滋补,结果却盲目使用烈药刺激兴奋,造成一时的精力旺盛,进而放纵情欲,及时行乐,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哪怕胡雪岩确实是以商助官,助的又是左宗棠这样的一心为国的忠臣良将,结果也一样是大大的不妙。因为,商人的噬利性,是没有穷尽的。
    左宗棠遇到胡雪岩的时候,胡雪岩就已经在给他下套了,然后几乎是套了他一辈子,甚至差点毁了左宗棠的一世英名。
    二人首次相遇是在咸富十一年的十二月。
    当时,左宗棠刚刚因曾国藩的举荐被朝廷任命为“江东巡抚”,全权掌管江东一省的军、政大权。而胡雪岩则以候补道台的身份,由前任江东巡抚王有龄派为委办粮械、总理漕运。此时的胡雪岩刚好在各地征收粮草归来,专程来向左宗棠报到。
    就在一个月前,胡雪岩还在竭尽全力想要进入杭州城内,向前任江东巡抚王有龄交差。正是王有龄派他出城征收粮草以解杭州城断粮之危。可是在他搜集到了足够粮草之后,却发现已经根本进不了城了。
    那一刻,胡雪岩第一次见识到了财富和权力的弱点。
    再多的钱粮,再大的权力,面对不受自己影响的外部军事力量的阻力时,什么也不是。
    于是,胡雪岩在杭州城外哭天嚎地,终究没有救了老朋友,又不敢久留,只能暂时离开,保管好辛苦搜集到的粮草军械。
    形势变化真是太快了,仅仅一年前的咸富十年,原江东巡抚王有龄,还在率领部下与太平光明军激烈交战中不断得胜。王有龄连续攻克了杭州附近的江山、常山、富阳、遂安、海宁、临安等各县,几乎要收复整个杭州周边了。
    可是如此燎原之势,也很自然的引起了太平光明军的高度警觉和强烈反扑。
    太平光明国派出忠王李秀成为主将,集中大军二十万,全力攻打王有龄所在的杭州周边各县。结果李秀成果然不愧是太平光明国第一年轻将领,迅速击溃了王有龄在周边各县安排的驻军。于是,王有龄好不容易收复的杭州周边各县,又全部被夺了回去。王有龄也遭到了朝廷的严厉申斥。更惨的是,李秀成一举包围了杭州城,把王有龄困在了城里。
    王有龄急忙下令让周围驻军各将立即前来营救,但是根本无人响应。
    并不是没有任何人来救,虽然大部分收到求援请求的部队都没有及时赶来,但还是有少数跟王有龄关系好的人来救援了。可惜,这些人的实力太弱,都被李秀成打败了。
    李秀成固然很强,但是前来求援的人也确实是太弱了。
    王有龄属于前两江总督何桂清派系,那些最先来求援他的部队,大多也都是何桂清的势力。而此的何桂清也已经自身难保,正在被太平光明军围攻之中。很快,何桂清就会弃城逃入沪上租界避难,再然后终于还是被朝廷捉住杀了头。
    所以他的部队能好到哪儿去?
    那么,其他的派系,比如湘军的部队呢?
    这就涉及到黛青官场的一个严惩的恶习,不同派系之间互相倾轧,不顾大局。
    之前沈葆桢在湘军围城之际断供,被曾国藩恨得咬牙,但是在王有龄被困之时,曾国藩虽然最终还是命左宗棠率军营救,但态度上是非常消极的。
    曾国藩看不上何桂清,也连带着看不上王有龄。
    甚至左宗棠,也看不上王有龄以及王有龄周围的一众大小官吏。懒得为了救“这等昏庸之徒”而拼命急行。结果自然耽误了时间。
    就这样,李秀面把杭州围困起来,从夏天一直围到了冬天。
    城中断粮日久,一切可食之物尽被食尽,饥民仍然饿死无数,人心惶惶,士气低落。
    十二月二十九日,太平光明军攻入杭州城中,黛青守军大溃。
    王有龄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事先已经准备好了毒药,此时安然服下准备赴死殉国。结果却被忠诚的仆人后抢救过来。王有龄醒后大怒,打跑仆人后在后花园上吊自尽。
    李秀成随即进入府衙。
    见王有龄已死,李秀成在感慨王有龄之忠烈之余,命人将王有龄的尸体放下收敛,不仅为其提供棺椁厚葬,而且还将太平国光明国王爵才能穿的龙袍盖在了其身上。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英雄相惜吧。
    可惜,曾国藩、左宗棠如果对王有龄没有那么高的欣赏。否则,或许根本轮不到李秀成进入杭州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