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环境的变化
作者:哈什纳达尔   清梦醒最新章节     
    因为多日的日晒,光统帝的肤色变得黝黑了一些,但也红润了许多,不仅不再像中阴血虫之前那样惨白,甚至比他身体康复以后也健康很多。
    而且,他对两宫也好,对其他所有人也好,态度上也更好了。
    原本的光统帝,是几乎不会笑的,而且对下人非常严厉苛刻。甚至对于两宫,即便表面上很恭敬,但是内心也是充满了不满和抗拒。
    可是现在不是这样了。
    载湉不仅对两宫非常
    已经颇有少年天子的英武之气了。
    看到光统帝渐渐成长起来,两宫自然是非常高兴的。
    如果是按照a位面的历史,两宫和光统的关系是相当复杂微妙的。
    在a位面,两宫在失去共治帝载淳之后,对于载湉的管束非常严格。而载湉自幼失去亲生父母的关爱,遭遇了很多心理上的伤害。另外,载湉的青春期与两宫的更年期刚好是同步遭遇。而因为种种经历,两宫的心理上其实早就千疮百孔。相对来说,西慈比东慈更活泼一些,遇事也更多多为自己着想,而东慈则相对更为压抑和忍耐。
    结果就是a位面的东慈在光统七年就去世了。
    至于光统帝载湉,因为遭遇了阴血虫的影响,所以身体一直非常不好。而身体不好导致了心理上更加的压抑,有非常强烈的受害感。
    但是在b位面,就大不相同了。
    因为道末参与到了宫廷事件当中,在a位面对于历史影响非常大的阴血虫和由阴血虫引发的一系列京城灵异事件,全部被他一举消除于无形之中。
    于是,两宫和光统帝的身体都非常健康,心理和性格也同样正气中和,宫中更多的是其乐融融和吵吵闹闹。
    因为皇学馆的孩子太多了,所以吵闹是必然的。
    好在皇学馆周围种了很多树,不仅阴凉,而且非常隔音,不至于影响到其他宫院,尤其是两宫的安静休息。
    其实,两宫反而乐得看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嬉戏,因为看到孩子们这样青春释放,也让她们的心情更快乐。
    而且,由于道末的解读,两宫对于之前对于铁路的偏见也被一举打破了,不仅不再反感和抑制修铁路,反而觉得铁路需要多修,越多才越安全。
    不仅是铁路,连带着对于之前一直被排除在京城之外的电报,也被关注了。
    而世界上最早的电报是吉利国在光元1839年也就是德光十九年开通的,共治五年,即光元1866年,电报电缆穿越了大西洋,实现了西洲和花旗洲之间的电报通信联络。于是,在西洲以及西洲人所开拓的殖民地,电报已经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通信技术存在。
    之所以西人要大力发展和普及电报,主要是因为这种通信方式相对于纸质实物书信模式,具有速度快、安全稳定、保密性强等特点。
    然而,黛青对这种技术是不太接受的,反正最顶层的两宫是极力反对电报的。
    甚至在左宗棠和李鸿章联名奏请开通电报,还是被拒绝了。
    于是李鸿章就开始在自己有能力控制的一些地方推行电报,比如作为李鸿章的办公中心的翔津就很早通了电报。
    可是现在,经过部分修缮,慈宁宫、储秀宫和毓庆宫都装上了电灯,两宫感觉这个“发光的茄子”别提多提气了,兴奋之余,两宫居然主动提出要在宫里也装上电报。
    最早黛青只有洋人在沪上一地安装并使用电报,黛青其他地方都是没有的。而为了交流方便,洋人在多次提出将黛青各大城市都铺满铁路的同时,也同样多次提出在黛青各地都安装上电线,用来收发电报。
    结果,一向开明接受西洲技术文化的恭亲王奕欣却以“我黛青并非不知铁路、电报之利,然而,此器若不能为我黛青所掌握,建之何益于我黛青?若无益于我人黛青,何必建之?”总之,拒绝了。
    奕欣作为皇室顶端权力核心之中最开明者,尚且对铁路、电报表示拒绝,就更勿论其他他人了。大多数人根本不明白铁路、电报是怎么回事儿呢。当然,奕欣拒绝铁路、电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不重视,相反是因为太重视。奕欣觉得,如此重器,要么不建,要建就必须掌握在黛青自己的手中,如果交给洋人,那么黛青以后肯定会处处受洋人所制,再想翻身就难了。
    而现在,两宫像闹着玩似的,当个新鲜事物的把电报一事提出来,所有人都是满心欢喜的。
    因为现在如果开电报,那的的确确是可以做到黛青自己完全掌握的。
    不仅电报,电话、留声机、电影,这些新鲜的东西都被列入紫禁城修缮过程中需要添的新设备。虽然这里很多东西并不是黛青自己完全掌握的,但是那都不是“国之重器”。
    现在的两宫,因为居住环境的变化,而导致了身心上的健康,所以她们现在对于新鲜事物就像小孩子一样的好奇和喜欢,根本没有排斥的想法了。
    这可是让李鸿章很高兴,因为在电报方面,他几乎已经称得上是专家了。
    由于宫廷的排斥,原本黛青只有沪上使用电报,后来因为战事的需要,作为淮军领袖的李鸿章开始在自己掌握的地盘里开始推广使用电报。他这个事做得非常理直气壮,因为所有人都很清楚“兵贵神速”的意义。要想打好仗,那就得用速度最快、操作最稳定、保密最安全的方式,电报相比黛青原本使用的实物书信快马传递等方法,在这几个关键层面,简直强太多了。
    而且,随着李鸿章地位不断上升,电报也也逐渐普及,一开始还是在海里布线,后来终于在陆地上也开通。
    李鸿章甚至刚刚在翔津创办了电报局。
    所以,除了京师之外,整个南土和北土的东部沿海地带,都已经被电报布满了。
    从技术方面,只要两宫开个口,李鸿章就可以迅速把电报布满整个黛青的主要城市。
    这不仅是极大的功劳,也是极大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如此一来,黛青电报可就全都掌握在他淮军一系的手中。
    把整个黛青的电报掌握在自己一系的手中,那意义可太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