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风味茄子+多肉花卷(一)
作者:锡纸芋头蛋   锦鲤农女,靠美食厨艺在古代逆袭最新章节     
    翌日的午餐,主菜做的是酸辣肉丝和风味茄子。
    酸辣肉丝是道家常菜,细节处得梧桐提点和调味料加持,四人做出来的菜,色香味俱全。
    接下来,梧桐准备教他们做一道挂汤却脆爽,内脆内软,口感美味的风味茄子,与常见的油炒茄子软绵绵的口感截然不同。
    让大伙在砧板前排排站,挑选好茄子去头去尾,无需削皮,直刀切成四段,去除芯馕,改刀切成柳叶条。
    入水泡上片刻,控干水分后装盆,撒上玉米淀粉,多少不用精准到位。
    “利用抛起的方式让茄条沾上淀粉,别用手抓,茄条挂一层薄薄的淀粉即可……”
    等大家处理好茄条,梧桐又继续指挥,准备些花椒干辣椒,蒜蓉和香菜末,爆炒时用。
    再取码料碗,按照每人炒三根茄子的量,碗里倒入生抽九调羹,蚝油六调羹,糖粉米醋三调羹,再入一水瓢清水。
    烧热油锅,五成油温放茄条,让其保持入锅状态稍微炸至微硬定型再翻动,茄条黏连处用手勺扒开,保证每一根茄条四面都能炸酥,捞出等待油温升温之后再复炸一遍,此时的茄条紫白中带上漂亮的金黄色。
    笊篱捞出,轻轻抖动抛起可听见酥脆的“咵咵”声。
    再热锅,爆香小料,待得香味完全释放,下酱汁,手勺轻微翻动,从酱汁液体状炒制出现胶质的粘稠状,糖色明显,还可见到细密泡泡在锅中翻滚,便可将茄条倒入,翻炒。
    茄条吸油,酱汁同样照单全收,茄芯充分吸收了酱汁后下入香菜末 ,再翻炒片刻,撒上白芝麻,在茄子还挂满汤汁时立刻倒入盆中。
    放凉些,茄条变得香脆,皮紫色艳丽,油光诱人,白芯挂糖色粉质饱满,外层的汤汁包裹形成保护,长时间久放不会变色发软,卖相极佳。
    走到菜前,热气便带着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这是茄子本身的清香和香料的混合香气,方友平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
    他大为震惊道,“我的天,居然是酸甜口味,清新解腻,太棒了,口感脆脆的,像嚼冰糖葫芦。”
    “你会讲话吗?冰糖葫芦怎比得上这个茄子?外酥里嫩,既有外皮的脆香,内部的绵软,还有汁液爆开,简直就是冰糖梨子嘛!”
    “切~”陈安陆引得众人嘲笑,一个不落。
    梧桐笑道,“不管是冰糖葫芦还是冰糖梨子,都是大家自个的功劳,好吃说明大家进步了,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天。”
    “对啊,等着咱们都成了大厨,办大席就能兵分几路,各自带队独当一面,到时候别家餐馆还咋跟咱竞争!”
    杉桐的发言获得了全场的掌声,一个不剩!!
    “咱们接下来要做啥?”凌有山刷好锅头问。
    梧桐飞快朝身前身后看了眼,指着墙角的西瓜道,“把西瓜切了吧,左右是将士们送的,让他们解解渴。”
    昨日送的半车西瓜,回到店里数数,得有二十个之多,个个硕大新鲜,切开瓜瓤,清新的果香能把人鼻子给香掉了,瓜肉饱满红亮仿佛宝石,来上一芽,满口甜水多得跟蜜似的,就是籽儿多了些,但也接近完美。
    山上邻居一家送一个,大舅做人情送走了三个,现在墙角还堆着七八个。
    要杉桐说呢,这西瓜放几天没问题,留着自己人慢慢享用嘛,毕竟西瓜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能买得起,水多香甜,她很是喜欢。
    梧桐想了想,摇了摇头,“且不说将士们送的他们也不缺吃,就是这七八个,那么大,一个都够咱家所有人吃一天了,可它寒凉,吃多了容易腹泻,贪多嚼不烂,过犹不及,还是切上几个吧,动手。”
    “好嘞!”方友平等三个男人一声应,随即一人抱起一瓜,手起刀落切成几十芽。
    西瓜之大,一盆装不下!
    梧桐拿着瓜,再改刀,做个示范,将西瓜又切成了七八片不等的三角形,把瓜皮剃出来。
    “就这么切,在盆里挨片摆整齐,卖相吃相就变得文雅多了,瓜皮留下,一会我来做个西瓜酱!”
    “西瓜酱?”众人大眼瞪小眼,水果酱,从未听说过?
    梧桐看得懂她们的震惊,想想前世,蓝莓酱草莓酱都见多不怪,说到西瓜酱,大多数人都会露出表情包里的第四十个表情表示震惊,但她的的确确在农村的奶奶家里见过西瓜酱,听说七八十年代的人都知道。
    “西瓜酱等会再做,二姐,时辰不早了,咱先把多肉花卷做了吧。”
    “行!”良桐习惯性地捞起围裙擦了擦手,扯了些老酵头放入五斤生面粉里,开始揉面。
    这边,大表哥和方友平赶紧剁肉沫,四肥六瘦的比例,肥膘多点,花卷才能够油亮,加入姜末去除肉腥味。
    调料放生抽老抽蚝油,少许盐巴和胡椒粉。
    “还要啥不?”有山不确信地问。
    “不用,做花卷就是做花卷,别跟做包子饺子似的搞什么五香粉,最后出来的味道就成了个反握饺子。”梧桐提醒道。
    既然如此,那就开始拌料,慢慢变作酱色的生肉糜黏糊糊的,用手拍打,“叭叭”作响,触感柔软,便可倒入些许猪油,提香的同时封住水分,腌制一刻钟。
    陈安陆剁了些红萝卜丁,一些食客吃不惯红萝卜的味儿,特意剁成细碎的蓉,拌入肉馅里,再腌一腌。
    然后开始切小葱,足有一大海碗,为了防止蒸出来的葱变色,还淋了些油锁水保鲜。
    窑炉里发酵成两倍大的两盆面团取出,炉内残留着做餐包的余温,用来发酵面团倒是很便捷。
    面团够大,酒香味也浓,摸着软弹软弹的。
    良桐用手指在面皮上戳了个洞,洞口不回缩就是好。
    剩下几个人将白案边的杂物捡开,要做几十人的馒头,面皮得摊老大一张,操作台也得足够大。
    在案台上撒好生面粉,倒出两大盆松软的面团。
    落地瞬间,面团跟盆藕断丝连,拉扯出细密的蜂窝状气孔。
    思桐也来帮忙,一人负责一团面,来回揉捻赶走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