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韩愈听到天幕说他以后仕途坎坷,收拾行囊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苏轼也放下酒杯,安静地听着天幕的讲述:“这个时候的昌黎先生,也是一个刚正不阿的热血青年啊。”
【好景不长,没过多久,董晋就去世了,韩愈因为随着董晋的灵柩离开,从而躲过了后面发生的叛乱。】
【不过我感觉这时候的韩愈可能有点缺心眼,因为他写过一篇《复志赋》,前半段写他三十岁以前的人生,后面就说他在董晋这里干的不开心,他想干一番事业,而不是安于一个职位上】
[安安:这也很正常,韩愈一直都是一个很直率的人]
[郁金香玫瑰:韩愈心中是有大抱负得,肯定没办法接受这样的生活啊]
[可乐还是雪碧:这就是文化人骂老板吗?等我去学一下,发到朋友圈,专门给我的老板看。]
董晋听到自己没几年好活,立刻让下人去请大夫。
董夫人慌慌张张的跑到董晋身边:“老爷,你的身体怎么样?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
董晋安抚地拍了拍董夫人的手:“我没事,等大夫来了再好好看看 ,别担心,我这个年纪了,该享受的也享受了,也为大唐出过力,真要有什么也没什么遗憾了。”
唐德宗得知董晋的事后,立刻叫了太医去董晋府里,为他检查。
【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他的仕途变得好了起来, 但没过几年,他就被人诬陷,然后就被贬到连州了,这是他第一次被贬。】
【谁年轻的时候不是个热血青年呢,35岁的韩愈当然也是。】
【韩愈这次被贬也是因为他发现了关中大旱,但是京兆尹李实却封锁了信息,他去告发了,但是却被李实进献谗言污蔑,然后就被贬了。】
[袁不溜秋:啊这,皇帝当成这样也是绝了,连外界的消息都不知道。]
[快乐一家:也不能这么说吧,自从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的权力就慢慢下降了。]
唐朝
李世民听到这里,气得摔碎了桌子上的茶杯:“这是哪个不孝子孙,关中大旱有人告发都不去派人查探,难道他一点都不在乎百姓们的生死吗?还有那安史之乱是什么?”
房玄龄听后思索了一会儿:“安史之乱也不知具体是怎么样的,但对于大唐的打击应当是很大的,这恐怕和军队有关。”
唐德宗也惊讶地站了起来:“这天幕也不说说到底是哪一年发生大旱,去让人查查,如今的韩愈到底年岁几何?”
【后面韩愈回京后,他的仕途也开始慢慢顺利了,再然后就是因为唐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韩愈觉得不好,上书皇上,阐述哪里哪里不好,结果他就被贬了。】
【有人说他是觉得供奉佛骨实在荒唐,希望唐宪宗能认识到这个错误,还给唐宪宗一个台阶下,说他迎佛骨是为了给天下百姓祈福。】
【结果我们也知道了,不知道是不是说的太委婉,唐宪宗觉得他在诅咒他早死。因为那时的唐朝是尊崇佛教的,供奉佛骨也有求长生不老的意思。】
[木头人:论皇帝的追求:长生不老]
[我要美美哒:我觉得长生不老这个话题可以出一个皇帝系列,还可以出一本书叫惊!皇帝们为了长生不老居然这样做。]
[雪饼面包:供奉个佛骨而已,这个算啥,秦始皇那个才是史上最大诈骗案。]
[快乐老家:论说话的艺术的重要性,怪不得现在有那么多书教怎么说话好听。]
嬴政:嗯?怎么还有朕的戏份?朕被骗了?朕被谁骗了?你敢不敢说得清楚一点。
大秦的官员们看着陛下的脸色,把头放得更低了,连身体也一动不动,主打就是我不动,你就看不到我。
所有求长生的皇帝都觉得自己好像被嘲笑了。
唐宪宗更是一脸的不自在:你说你,说得那么委婉干嘛,谁听得出来啊,就不能学学魏征,直接说?
【说回韩愈,这是韩愈第二次被贬,被贬到了潮州做刺史,这一年的他51岁。那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写的就是这件事。】
【对于潮洲的百姓来说,韩愈到这里,是一种幸运。有一种说法是一个人改变一座城。】
【这座韩文公祠就是北宋时期为了纪念韩愈修建的。】
【韩愈在当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振兴文教,他把任职潮州八个月所有的薪俸全部拿出来,当成办学的资金,用来发展教育。】
【还有救赎奴婢,兴建水利,发展生产等等,他用八个月的时间,改变了潮州的未来。百姓们也用他的名字命名当地的山水。】
[洋洋不在家:其实当时的皇帝也不想贬他的,就是他说得太直接了,话说得不好听。]
[林木潇潇:不过他的结局也还不错,是是病逝在家的吧。]
[小倩:有才能的说话直那叫直率,没才能的说话直那叫找死,有没有能力还是很重要的。]
唐朝
正在潮州干活的韩愈愣了一下,没想到他在这里待了八个月就离开了,可是还有那么多事情该怎么办呢?
“韩大人还有三个月就离开了,怎么办啊,咱们这才刚刚发展起来。”某村落的村长焦急的看向里正:“要不我们联合其他村子的人去求韩大人留下来吧。”
人群里一位大娘不赞同的摇摇头 “你这不是胡闹吗?这样做会毁了韩大人的前程的。你难道要恩将仇报吗?”
一个年轻小伙耍着无赖:“那我们怎么办啊,我不管我要去求求韩大人,就算是能多留几个月也好啊。”
韩愈也听见了一些百姓的话,回想起当初被贬时的不甘,看着越过越好的百姓们,如今只有满心的欢喜。
韩愈看着天幕中的韩文公祠,还有介绍由他名字命名的江河,山川,站在原地思考了一会儿,走进书房给皇上写了一封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