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并不是我们脑补的那种“你太优秀了,我不能让你出头”这样,而是顾璘希望张居正能经历更多的磨砺,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官员。】
【1547年,22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活。在他因病回到家乡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张居正一直在观察着内阁的斗争。】
【1549年,热血青年张居正写了一封奏疏,指出官场和边防的问题,还提出改革主张。这是他第一次想要改变现状,可是皇上和内阁首辅怎么可能会听一个小小的官员的意见呢?自然这个奏疏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摸鱼主任:他这时候的话语权太弱,不可能有人听他的,估计他也意识到了,所以后面才想着一直往上爬,掌握话语权。]
[林木潇潇:就算皇帝和首辅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呢?根本不可能改的。]
[小倩:明朝后期的问题,我不信只有张居正看出来,应该很多人都看得出来,只是他们没有那个魄力去做。]
[故里:你看看张居正死后,张家人的结局,基本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谁敢拿自己的家族去赌啊,还不是得过且过。]
朱由检对于张居正算是比较熟悉的,对于这样有能力的臣子,他也很眼红。
“要是张首辅在朕这个时代该多好啊,那朕的大明就有救了。”
他抬起头,满含热泪地看着天幕。
“安姑娘啊,朕快要控制不住现在的局面了,你什么时候才能给朕透透底啊。朕真的想知道,朕还有哪些可用的臣子,朕是真的想要拯救大明啊。”
朱元璋面无表情地看着底下的大臣。
“你们也是这么想的吗?得过且过?”
大臣们被看得瑟瑟发抖。
在你老朱手底下干活好不好你心里没数吗?有什么好问的?
要不是为了理想,我们哪里会愿意给你干活。
这么多年,你杀了多少有功的开国大臣你心里没数吗?
官员们不停地在心里碎碎念,但是一点也不敢表现出来。
听到朱元璋的问话,立刻低着头,惶恐地回答:“臣等愿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元璋听了很满意。
他自己也知道他在官员们的心里的形象不太好。
但是他不在乎,他要的是治理国家的官员,只要能好好治理国家,不贪污腐败,忠于君主就可以了。要是有异心,大不了就杀了,重新换人做。
朱厚煾惊讶地看着年轻的张居正。
“爱卿,没想到你居然还给朕写过奏疏,可惜朕没有太仔细看,这样吧,你再写一份呈上来让朕看看。”
张居正明白,现在不是提出改革的好时机,只能慎重地回道:“那不过是年少轻狂时不成熟的想法罢了。”
朱厚煾也没在意,他还要再听听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到底是什么,如果可用的话,支持他一波也不是不行。
其他朝代的皇帝都在回忆,以前有没有臣子写过关于官场,边防之类的奏折。
如果有的话,就找出来看看,说不定还能挖掘到一个人才,要是这个人才还能让他们的朝代延续得更久,那就更好了。
尤其是秦始皇和隋文帝,二世而亡是他们心中的痛。
尽管在天幕出现后,他们已经做了许多改变,但对于二世而亡依旧有心理阴影。
【张居正对于大明的官场生活也有点心灰意冷。在他29岁时,他因病回到故乡江陵,在游山玩水中发现“田赋不均”。】
【也许是他未曾忘记他的理想,也许是家人,恩师对他的期望,在休假三年后,张居正又重新回到翰林院。这次他已经准备好直面风暴,甘愿为他的理想付出一切。】
【1564年,张居正成为隆庆帝朱载坖(ji)的侍讲侍读。在这个过程中,张居正开始构建属于他的人脉网。】
【1566年,明世宗朱厚煾去世后,张居正成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开始了他的官场升职记。】
【1567年,内阁内部的政治斗争日益激烈,徐阶和张居正共同起草世宗遗诏,纠正了世宗时期的修斋建醮、大兴土木的弊端,为因冤案获罪的勤勉朝臣恢复官职。】
[雪饼面包:人脉+1·+1+1……]
[可乐加冰:隆庆帝应该也是有心想要改变明朝的一些问题,可惜死得早,留给张居正的时间不够。]
[甜甜圈:到了万历的时候,张居正一死,万历把他的政策都推翻了。主打的就是我要和你对着干。]
官员们都感激地看着张居正。
不知道这些获罪的臣子里面有没有自己,要是有的话,那还真得谢谢张居正。
有人愿意为自己平反也是一件好事。
其他朝代曾经因冤案获罪的臣子们都感激地看着帮自己平反的官员。
这种被冤枉的滋味也只有经历过才会懂。
如果有人能帮我,我也愿意为了报恩付出一切。
有些聪明正直的官员们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很适合拉拢人的做法。
只要有被冤枉的臣子获罪,自己去为他求情,甚至出点力,那就能得到他的感激,甚至将来还能得到他的帮助。
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只是翻车的几率有点大,不过高风险带来高回报,还是值得一试的。
正在准备拼一把的臣子们不知道,那些奸臣早已意识到这个方法的好处,正准备实行。
那些奸臣正打算想办法除掉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就听到天幕的述说,于是改变主意打算拉他们下水。
“这不方法就来了,天幕真是好啊,等我成功了,我会给你早晚上三炷香的。”
奸臣们思索着该用什么样的方法陷害那些贤臣,等他们下了狱,他们再向皇帝求情,想办法把他们打上自己一派的标签,这样一来,其他的大臣也会渐渐疏远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