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深思
作者:想去远方的驴   巅峰之路:开局一间食肆最新章节     
    夜阑人静,精力充沛的叶问小朋友终于在杨漓月的安哄下进入甜蜜的梦乡。公主殿下兀自安静看着儿子恬静的睡颜好一会,才起身出了寝室。
    离寝室不远的小书房还亮着灯,杨漓月略感奇怪,赋闲在家的驸马已经许久不曾在书房挑灯夜战了,便是熬夜也是可劲折腾她,那般色鬼为了足球赛事竟然说要禁欲健身,杨漓月嗤之以鼻,果然没坚持半个月就破功。
    不过今日倒是不同寻常,一回府就窝在了书房,连晚餐都是叫侍从端进去用饭,一直忙到这深更半夜。
    杨漓月先去厨房,泡了两碗面,再煎俩蛋就是她厨艺的最高境界,要不是有鱼亭商行推出的方便面,她可做不出一顿宵夜,这东西如今在京城十分畅销,毕竟多的是着急上工没时间给孩子煮饭的夫妻,有了这个,只需要让孩子自己烧个水就完事,名副其实的方便面。
    这东西其实不算神奇,虽说公认方便面是小鬼子的发明,但准确的说,他们只是第一个用现代机械流水线生产方便面,类似的东西,在华夏其实商末周初时期就有了存储期长,方便携带,热汤冲泡即成面食的烙面。
    周武王将其定为伐纣征途中的军用伙食,武王伐纣,开辟周朝八百年天下。
    靖朝军粮中的标配就有烙面,不过在鱼亭商行的方便面问世后,被口味丰富的调料包和热水冲泡即可食用的进一步便捷后迅速抢占份额,成了军中士卒的新欢,加上同样来自鱼亭商行的特制牛肉干和水果罐头,成为军粮标配。
    杨漓月还有点懊恼仗打完了叶繁才把这些东西整出来,若不然……嗯,倒也没有什么不然,她作为中军主帅,伙食自然是有保证的,士兵也不至于吃得多差,最多就是味道寡淡了些,风干的肉干不如鱼亭商行特制的香脆,又硬又咸。
    闻到香味的叶繁抬起头,朝进门的妻子笑笑,接过筷子,嗦嗦就是两大口面,再喝点鲜香的汤,瞬间找回曾经熬夜吃泡面的感觉。
    不过这时代整不出那么多科技与狠活,汤料包可都是真材实料熬制的,就这还有人嫌他卖得贵,嘁~
    “你这是在忙活什么?”同样吃着面的杨漓月目光往桌上随意一扫,先看到几张画稿,有个类似了望台的东西,一边有楼梯相连,一边是个弯弯绕绕的东西。
    “这是什么?”
    “滑滑梯。”叶繁道:“做出来,用来给孩子玩的。”
    杨漓月倒是从名字上领会了这大致是个什么东西,又看了其他几张图纸,都是一些瞧着怪可爱,像动物又不是动物的形象。
    “这些都是什么?”
    “嗯……”叶繁瞥过一眼,随口道:“米老鼠,唐老鸭,皮卡丘,叮当猫,helloKitty。”
    “哦,这就是皮卡丘啊。”叶繁忽悠妹妹时的口头禅杨漓月记得,看了看画稿上的黄皮耗子:“还挺可爱,不过你画这些是要做什么?”
    说话间又拿过写满字迹的纸稿,还未写完,不过已能看出意思,杨漓月有些诧异:“你又要办学啊?”
    叶繁嗦嗦几下,三下五除二把面吃完,一边说道:“不止是办学,更重要的是把教育体制完善一下。”
    义务教育的目标是扫盲,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情况还是很不错的。
    如今的靖朝教育体系里,小学完成了打基础的目的,理工学院和国学院比较像大学,吸纳优秀顶尖人才,如今还有两座医学院,不过因为时代的原因,目前定位比较特殊,它既培训几个月速成能奔赴各乡镇直接开始工作的赤脚医生,也教授长期课程,培养真正的医生大夫。
    小学到大学之间,有各色书院,原本这些书院也兼顾着启蒙的作用,只是它们并不义务,所以平民之家子弟稀少,这些书院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无疑就是科举。
    这两年,又有理工学院毕业的学生开办了理工书院,这对有意向走理工道路的学生来说,就是小学与理工学院之间的桥梁。
    一文一理的两个书院选择,就是如今小学毕业生们想要继续进学的不二之选。
    书院看似在小学与大学之间作出了衔接之用,但在叶繁看来,如今的这套教育系统实在太过简陋了,太缺少发展的多样性,仿佛读书的终极出路,要么进天工院,要么入朝堂,理工学科和传统科举国学掌握着统治地位,其他万般皆下品。
    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它的弊端同样很严重。
    若非科举制度严重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科学技术发展,导致曾经的天朝上国严重脱离国际社会,以至于最后迎来不堪入目的近代屈辱史。
    虽说这个隐患在叶繁带领的天工院冲击之下,暂且不至于重蹈覆辙,但科举以儒家经典为主,其本身存在的意义,除了为国抡才,还有控制思想文化,是君王控制国家的工具之一。
    但这个工具眼下用着还行,靖朝的科举还没有腐朽到清政府那般脱离实际,彻底沦为控制百姓思想,脱离现实,凭借楷法优劣定高下,毫无实用。
    高祖皇帝初立靖朝,急需能做实事的人才,时政策论是靖朝科举很重要的一环。
    但叶繁做过几年礼部尚书,也和姚惜今,叶子明,裴元川,甚至是长公主杨洁和苏牧都深聊或浅谈过这个问题。
    需要实用型人才时,科举就是真正的抡才大典,随着靖朝渐渐安稳,在杨漓月爷爷那一辈,科举就有脱离实际,只重经典,禁锢思想的苗头,好在承和帝是个实事求是的皇帝,这股风气才很快被抑制下去。
    但科举制度的潜藏忧患也暴露无遗,当哪天出现一位看重集权的皇帝,想要将国家资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皇帝,科举制度会飞快变味,成为一把腐朽但力量强大的剑。
    趁着杨忆这个明显懒政,无心集权的皇帝在位,是不是该趁机把整个国家的教育跟取才机制革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