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哈丁里山下的旋风
作者:苍莽山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最新章节     
    吕文福拿着刀往自己的脖子上用力这么一抹,瞬间鲜血狂飙,血溅当场。
    其硕大的身躯失去支撑力,随着“噗通”一声,栽倒在冰冷的云梦泽之中。
    水花四射,慢慢地泽水中泛起一片血红。
    “呸,狗贼你也有今日。”黄之杰大骂一句。
    想死没那么容易。一旁的宋军士卒将船划过去,手持铁钩子勾住吕文福的尸体后一使劲将其拖到船上。
    “咔嚓!”一刀下去,尸首分离。
    “报,将军,吕文福当场被诛,请将军过目。”一名小卒举起吕文福的脑袋,高声说道。
    这个时候的吕文福才是真的死了。
    这一幕让站在一旁的奥鲁赤害怕了,看了看手中的反射着光芒的弯刀,抹脖子应该很疼吧?
    跳湖,寒冬腊月这湖水应该有点冷吧。
    水太凉!
    “黄将军,末将愿意归降大宋。”为了保住性命,奥鲁赤并没有像吕文福那样自裁,而是选择了投降。
    此时此刻,这位久经沙场、叱咤风云的色目人畏惧了,屈服了,跪在地上恳求饶命。毕竟,色目人也是人,在生死面前,能祈求活命的话,谁又愿意急着去死。
    吕文福已死,奥鲁赤投降,形势无可挽回,其他几艘小船上的元军也停止了抵抗,纷纷丢掉武器举手投降。
    “哈哈哈,鞑子也不过如此。来人,把他们全都给本将军绑了。”黄之杰大手一挥道。
    随即,宋军跳到元军的小船上,把剩余的百十名元军捆绑起来。
    宋史上着名的宋蒙第三次鄂州之战以宋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鄂州城内。
    赵与珞正召集西路军各部将领商讨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诸位,如今鄂州光复,客套话本王就不多说了,但本王还是想谢谢众位将士。”赵与珞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末将等多谢殿下。”众将领共同举杯,高呼道。
    “今荆湖北路已经收复大半,只剩下江陵一带尚在鞑子手中,本王欲乘胜追击,一举收复整个湖北之地。不知诸位有何意见?”赵与珞豪情万丈地说道。
    江陵乃是荆湖北路的治所,收复江陵则意味着整个荆湖北路再次回到大宋的怀抱。
    “末将等愿听殿下号令。”众将领摩拳擦掌,都想再大干一场。
    “既如此,本王可就独断专行一次了。”赵与珞笑道。
    “哈哈。”赵与珞的话令在场的众将领哈哈大笑起来。
    “将令,陆繇何在?”赵与珞高声道。
    “末将在!”陆繇向前一步,抱拳道。
    “令你引本部人马驻守鄂州,整顿治安,安抚百姓,不得有误。”
    “末将得令!”陆繇顿了顿,觉得自己好像也没有听错,虽然有些失落但还是大声应道。
    赵与珞之所以让陆繇留守鄂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主要还是因为陆秀夫的缘故,换句话说赵与珞手下能治理民政的人员并不多,而陆繇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鄂州刚刚光复,人心不稳,留守之人既要能上阵杀敌又要有处理一方政务的能力。陆繇身为陆秀夫之子,从小耳濡目染,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
    北方,在那辽阔的蒙古高原之上,诸方势力竞相角逐,彼时暗流涌动,杀机四伏。
    一场暴风雪过后,整个草原上一片白色。天晴雪霁,云海雪原之景壮阔绝美。
    然而,铁哥却没有任何心思去欣赏这所谓的美景。
    此时的铁哥刚经历一场小规模战斗,带领着不足五百儿郎,正坐在一处朝阳的无名山坡下休憩。
    “踏马的,没想到这么远的地方也能遇见元军斥候部队。”躺在一张毛毯上的铁哥喝了口马奶酒,凶神恶煞地咒骂着。
    经过一番激烈交锋,阵亡了数十名蒙古骑兵之后,此时的铁哥显得格外暴躁。
    “将军,真是邪门了,我等为了避开元军,故意绕道而行,没想到还是遇见了忽必烈的人马。”一名辽东将领愤愤道。
    “妈的,你问我,我问谁去。”铁哥不耐烦地骂了一句。
    “将军,如今之际,我等当如何是好?”这名没有眼力劲的将领继续问道。
    铁哥等人已经虽然出发整整十日了,但为了能避开忽必烈的元军,一路上不知道绕了多少弯路。
    时至今日,铁哥的人马距离和林旧都竟然还有近一千公里的路程。
    元军斥候随时随地可能再次出现在眼前,前路漫漫,希望渺茫,铁哥和他的儿郎们士气有些低落。
    “让儿郎们抓紧时间吃点,一刻钟后继续赶路。”铁哥虽然不情愿,但还是坚守本心,希望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一刻钟之后,铁哥等人再次翻身上马,近五百名蒙古绕过大山,趟过漂浮着冰块的河流,一路向西,朝着和林地区疾行。
    “驾,驾!”
    在这空旷的雪域草原上只留下一串串异常明显的马蹄印。
    十日之后,哈丁里山附近。
    这里水草肥沃,是一处天然的夏季牧场,也是一条宽约四百里,贯通南北之间的重要通道。
    顺着这条大通道向北可直达大泽,也就是后世的贝加尔湖。南临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以及蒙元时期的旧都哈拉和林。
    从哈丁里山西侧沿着斡耳罕河一路向南便是大蒙古国旧都和林,这里属于交通要道,位置极其重要。
    但见,大批的牧民赶着成群的牛羊,边走边牧,四处寻找着隆冬时节早已经干枯的,并不多见的野草。
    数十万牛羊横排在一起,大有排山倒海之势。
    (北方牧民在冬季也是要出去放牧的,只不过在白天因为食物匮乏,牛羊吃不饱,所以还需要在傍晚时分把这些牲畜撵回家再次喂食提前准备好的草料。)
    “铁哥,终于快到了。我等只要沿着斡耳罕河一路向南便可抵达和林。”一名蒙古将领指着眼前的大河说道。
    “让儿郎们辛苦一下,三日之内,本将要抵达和林。”
    在铁哥等人手持弯刀“苦苦哀求”之下,善良的牧民们终于怀着感谢八辈祖宗的心态,非常友好诚恳地奉献上了数十只小肥羊,以及其他好吃好喝的。
    心满意足的铁哥骑上战马,领着手下的儿郎们绕过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牛羊群,沿着斡耳罕河一路南行。
    八百里路程,三日抵达,这又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
    为了避开忽必烈,选择绕道而行的铁哥已经耽误了太多的时间,为了远在辽东的亲人,铁哥没有办法,只能咬牙坚持。
    “快快快,儿郎们,加快速度,前面就是和林了。”一马当先的铁哥回过头,大声呼喊着。
    战马奔驰,马蹄翻腾,疾如闪电,近五百骑兵犹如一阵旋风,一路向南席卷而去。
    ……
    曲薛兀儿泽畔。
    忽必烈十万大军临时驻扎地。
    “臣,兀良哈·阿术,拜见大汗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忽必烈的龙辇前,阿术跪倒在地,膝行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