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失了智的汝南士族
作者:九七七   三国:开局天宝将军,举鼎震董爹最新章节     
    翌日
    董宁缓缓睁开眼睛,而劳累的甄姜还依旧在睡梦之中。
    天气炎热的缘故,盖在她身上的薄毯已经被她踹到了一旁。
    身上的黑色qq内衣以及吊带丝袜,配合上那凹凸有致的身材,简直将诱惑一词展现的淋漓尽致。
    轻轻的将薄毯给她盖上了一些,以免她受凉。
    轻手轻脚的穿上衣冠后,董宁便赶往了皇宫。
    因为董宁无法早起的缘故,如今的早朝已经改成了辰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七点钟。
    或许这个时辰对于现代人来说还是很早,但这是古代啊,古人睡得早,自然醒的也就早一些。
    精神抖擞、神采奕奕的在百官的注目下坐在了王座之上。
    “臣等参见吾皇,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同时山呼万岁后,今日份的早朝正式开始。
    “昨日,孤闻得噩耗,得知幽州别驾荀友若病故他乡,孤心甚痛。”
    “荀卿为国尽忠,屡立功劳、政绩斐然,先有助周瑜平定幽州,稳定幽州局势之政绩。”
    “后又出使蛮夷,游说蛮夷互攻,使得中部鲜卑损失惨重。”
    “然而天妒英才,荀卿不过四十有二,便因病亡故,实乃我朝一大憾事。”
    “孤感念其丰功伟绩,特追谥其为阳城侯,其爵位由其长子衍继承。”
    董宁面露悲伤之色,对着百官高声说道。
    以荀谌的功绩,若放在以往,封县侯是很难的,毕竟他投靠董宁的时间很短,且能够拿得出手的也只有这些功劳,若是能熬个十年、二十年,县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但考虑到荀谌目前是自己手下第一个故去的大才,而且也确实做出了不少功劳。
    厚封一下,也可让百官更加的努力干活。
    “臣,代已故兄长,谢大王隆恩。”
    荀彧心中感动莫名,当即躬身一拜。
    无论董宁出于何种目的,这县侯的爵位却是实打实的。
    身为荀谌的弟弟,荀彧说不感动是不可能的。
    “无需言谢,令兄为朝廷立下颇多功劳,得此爵位也是其理所应当。”
    董宁微微颔首,说话间对着荀彧单手虚抬。
    “荀卿之事,也给孤提了个醒。”
    “虽说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谁也摆脱不了的宿命。”
    “但有些病,若是能够早些检查出来,或许也能够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
    “孤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我朝所有官员,每半年必须在医署之中检查一番,以保障诸位身体康健。”
    董宁目光环视朝堂内的百官,将昨日所思之事讲出。
    “谢大王隆恩,吾等必为朝廷殚精竭虑,绝不敢有一丝松懈,否则愧对大王对吾等的厚恩啊!”
    如果说荀谌的封侯是在给在场的众人画饼,那么这一次就真的是大王对他们的关心了。
    看着朝堂上感动的眼泪鼻涕一大把的百官,董宁也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
    他只不过把后世的体检照搬了过来而已,而这群百官却感动成这副模样。
    不过这也算是意外之喜了,毕竟又是收割了一大波好感度,这么多官员,除了那些已经刷满的之外,每人贡献了二三十,加起来足有一千八百多。
    “能让诸位公卿有一个好身体,也可让朝廷能够更加稳定。”
    “天下之事,在我、在诸位忠臣,缺一不可啊。”
    董宁面带着笑容,抚着胡须道。
    “大王,驻扎于颍川的张燕将军于数日前向洛阳发来军报,并于昨夜送入尚书台。”
    “信上说,荆州有大规模兵力调动的迹象,其恐荆州欲要攻打颍川。”
    荀彧见到董宁该说的也都说完了,于是踏前一步,手持笏板汇报道。
    闻言,董宁心中瞬间闪过一丝惊喜。
    看来钓了这么久的鱼儿,总算是有咬钩的迹象了。
    如今豫州之内的诸军仅有地方的郡兵,而距离最近的军队就要数徐州的徐荣以及合肥的张辽。
    两地距离较远,二人很难在第一时间赶到豫州。
    估计袁氏的残余势力,就是看准了这个时机,否则谅他们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有什么动作的。
    当然,这一切都在董宁的盘算之中。
    豫州不似兖州,董宁得豫州还是比较容易的,在家数次大战的主战场都在兖州,这也导致豫州的世家豪族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压。
    正好借此机会,把这群蛀虫从大乾这个刚刚拔地而起的树干上清除出去。
    “传令张燕,固守颍川即可。”
    “另外,传令给徐荣,让其派麹义、郭援二将,率本部兵马驻扎谯县。”
    董宁略一思索后,便立即做出了决断。
    闻言,荀彧心念一转,便已然明白了自家主公的想法。
    心中为豫州世家豪族叹息的同时,拱手领命道:“臣,遵旨。”
    身为如今士族的领袖,荀彧对于豫州士族的小动作肯定是知道一些的。
    只不过不同于董宁冒头就杀的做法,他更希望这些豪强能够清醒过来,以免因此而引起豫州的动荡。
    散朝之后,董宁一身轻松地赶回王府。
    而荀彧等人也回到了尚书台进入到了工作状态。
    尚书台内,荀彧忧心忡忡的审阅着各地送来的折子。
    时任尚书郎的钟繇看了一眼荀彧,最终还是有些按耐不住的开了口。
    “文若,今日之事,大王有何深意?”
    钟繇面露忧虑之色的问道。
    “元常无需担忧,与颍川无关,乃是汝南的一些世家豪强丧失了理智而已。”
    荀彧摇了摇头,出言安抚了一句。
    “既然你都如此说了,那我也就放心了。”
    钟繇松了口气,显然他是担心董宁会对颍川士族动手。
    毕竟,颍川可是很多官员的家乡,他们的根就在那里,自然是不愿意看到颍川的族人因此遭难。
    不过回头一想,钟繇也觉得自己过于担心了。
    他们颍川的世家之人大部分都在朝中为官,哪怕一些没有在朝中的,也是在地方担任要职。
    只要他们不做出违背董宁心意之事,对方就绝不会对颍川人动手。
    “还真是失了智,他们还以为现在是以前吗。”
    顾雍将一份简牍审阅完后,在一旁笑着阴阳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