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岁月催人老啊
作者:两广总督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最新章节     
    转眼又是一年冬。
    京城下雪了。
    坤宁宫的庭院中,几个太监正在扫雪,他们身上,已经落了一层薄薄的雪。
    “师姐,外面冷,我们还是进去烤烤火吧!”
    杨轩在徐妙云的身边说道。
    “再看看,或许……以后就看不到了。”
    徐妙云轻声说着,随即伸出手又接住了一片从面前落下的雪花。
    雪花在掌心之中很快就化成了水,只给人留下了一阵凉意。
    “怎么会呢,以后还有的是机会。”杨轩说道。
    徐妙云闻言只是微微笑了笑,她自然能听出小师弟的底气不足。
    不过,她并没有反驳小师弟的话。
    有些事,不用那么较真。
    在外面又待了一会儿,一阵寒风吹来,徐妙云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师姐……”
    “好,我们进去。”徐妙云知道小师弟要说什么,没等他的话说完,就答应了下来。
    殿内火盆烧的很旺,一点也不觉得寒冷。
    徐妙云坐在榻上,静静地看着小师弟把火盆移到自己身前,嘴角浮现一丝浅浅的笑意。
    她好像看到,眼前的身影与几十年前那道小小的身影重合了。
    这时,朱棣走了进来,他低头拍了拍身上的雪。
    随后解下身上的大氅,丢给身后的王忠。
    然后便往里走来:“这天是越来越冷了。”
    他走到火盆旁停下,王忠挂好大氅,又给朱棣搬来了椅子。
    朱棣顺势坐下,烤着火,开口说道。
    “陛下国事忙完了?”
    徐妙云给朱棣倒了一杯热水,递给他,随口问道。
    “没呢,国事怎么可能忙完。”朱棣喝了一口热水,顿感身子暖了起来。
    “那你还来这里?”徐妙云道。
    “没事,有太子还有内阁,不会出什么问题。”
    “而且,我也想过来多陪陪你。”
    朱棣看着媳妇儿的眼睛,说道。
    “陛下还是要以国事为重,臣妾有陛下这句话就足够了。”
    徐妙云说道。
    “国事可没有妙云你重要啊!”
    朱棣笑道。
    “你俩能不能注意点,这儿还有个大活人呢!”
    杨轩这时发出不满地声音,并给了朱棣一个嫌弃的表情。
    也就是安庆今儿没来,不然他也要撒狗粮。
    “你在这儿啊,我还以为你走了呢!”
    朱棣不甘示弱,当即回道。
    “那我走?”
    杨轩道。
    “慢走,不送!”
    朱棣扭过头,看也不看。
    一旁的徐妙云见此,无奈扶额。
    这两人啊!
    都几十年了,还是这个样子。
    “行了,你们两个就省点力气吧!”
    徐妙云赶紧道。
    “好,师姐的话我肯定听。”
    杨轩赶紧说道。
    朱棣:……
    被杨轩这样一说,倒显得是他无理取闹了。
    “小师弟,今儿也不早了,你赶紧回家去吧,我这里你不用担心。”
    见到自家男人又吃了瘪,徐妙云只能帮着说话。
    当然,她也是想跟自己丈夫多待待。
    “好。”
    “那我就先走了,明儿再来看师姐你。”
    杨轩倒也没硬要留。
    他当然看得出来人家夫妻是有话要说,自己留下当个电灯泡,不合适。
    ……
    出了宫。
    杨轩也没有去其他地方,径直回了侯府。
    这个时节,如非必要,没人喜欢出门。
    透过窗户上的玻璃,杨轩看到安庆和秀禾正在做刺绣。
    是的,玻璃的技术郑和他们已经带回来了。(主要是作者忘了)
    不过制作出来的符合望远镜标准的,还是太少了,更多的,还是做成了各种饰品,或者弄成整块的,装在了窗户上。
    现在,乾清宫,坤宁宫这些宫殿的窗户,已经换上了玻璃。
    杨轩进了屋,清理了一下身上的雪。
    然后走到安庆和秀禾身边,笑着问道:“你们这是在做什么呢?”
    “我们打算给皇后做个香囊。”
    安庆解释了一句。
    “不错,很好看。”
    “想必师姐会很喜欢。”
    杨轩笑着鼓励道。
    “今儿想吃什么?我来做。”
    他接着又问。
    “那就土豆炖牛肉吧!”
    安庆想了想,道。
    “没问题。”
    杨轩笑着答应了下来。
    现在的他,一有空,就会下厨。
    随着身边的人年纪越来越大,他就想多做点事,多留下些回忆。
    一个时辰后,杨轩的饭菜也好了。
    身边的人都上了年纪,牙口自然不比年轻时,索性他炖肉就多炖了些时间。
    用膳的时候,老胡吃的并不多。
    他现在的饭量,和以前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他的年纪比朱棣还大,身体机能衰退严重,要知道,朱棣都马上六十了。
    当真是岁月催人老啊!
    老胡现在出行,已经离不开拐杖了,暗卫的事,他也早就不插手了。
    虎子已经完全接替了他的位置,这几年做的也不差。
    一代新人换旧人,莫不如是。
    ……
    临近年关,天气好转了起来。
    街上的人也多了起来,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片浓浓的年味之中。
    杨轩进宫去看师姐徐妙云的时候,发现她的气色也好了不少,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小师弟,我想出宫去转转。”
    师姐徐妙云忽然说道。
    “要不要叫上陛下一起?”杨轩问。
    “不用了,陛下还有国事要忙。”
    “我们悄悄的出宫,然后悄悄的回来。”
    说罢,徐妙云还俏皮的眨了眨眼,一如当年少女时。
    “好。”杨轩笑着点了点头。
    他又怎么忍心拒绝师姐呢!
    就这样,他们悄悄离开了皇宫。
    沿途的太监宫女,还有禁军侍卫,都被徐妙云下了封口令。
    街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逛街的姑娘家也很多,杨轩和师姐行走在其中,就跟普通人一样,也引不起注意。
    路过一家卖马蹄糕的店铺,徐妙云进去买了两包。
    当然,钱是杨轩付的。
    “记得小时候,爹爹每次回家,都会给我带一包这个。”
    徐妙云打开包装,取了一块马蹄糕,轻轻咬下。
    满脸的追忆。
    杨轩没有说什么,就静静的看着师姐,听她说话。
    “可是后来,去了顺天。”
    “再回京城,也没有时间去买。”
    “我都快忘记这个味道了。”
    “那我每天给师姐你买。”杨轩道。
    “不用了。”徐妙云摇摇头。
    “为什么?”杨轩不解。
    “已经没有当年那个味道了。”
    徐妙云道。
    杨轩沉默,因为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虽然马蹄糕还在,但当年的人已经不在了,味道…自然也不是当年的味道了。
    “好了,我们继续转转吧!”徐妙云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情。
    “嗯。”
    接下来的时间里,杨轩就这样跟在师姐身旁,去了一家又一家铺子,买了很多东西。
    那么多东西,两个人肯定是带不了的。
    于是,杨轩便付了订金,留了长平侯府的地址,让对方送货上门。
    太阳已经开始西去,气温也降了下来。
    徐妙云也已经逛了大半天了。
    “师姐,天色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
    杨轩提醒。
    “好。”徐妙云没有拒绝。
    她也感到累了。
    刚送师姐回到宫里,就见朱棣着急的找媳妇儿呢。
    坤宁宫中的宫女太监跪了一地。
    “皇后去哪儿了,你们都不知道,你们是怎么伺候皇后的?”
    “找,都给朕去找。”
    “找不到,你们就都别活了。”
    朱棣暴怒的声音传的很远。
    这时,一个宫女发现了皇后徐妙云,发出惊喜的声音。
    “皇后娘娘回来了!”
    听到声音,所有人都齐刷刷的望了过去。
    当真正看到徐妙云后,心里皆是松了口气。
    皇后回来了,他们不用死了。
    朱棣更是直接小跑到了媳妇儿面前,抓起她的手,满脸的担忧。
    “妙云,你这是去哪儿了啊,吓死我了。”
    “陛下恕罪,臣妾和师弟出宫去转了转,没有提前告知陛下。”
    “让陛下担忧了。”
    徐妙云一脸歉意道。
    “你想出宫,跟我说啊,我陪你去。”
    “干嘛非要带这厮。”后面这句话,是朱棣瞥了一眼杨轩,小声嘀咕的。
    很显然,对于媳妇儿这种一声不吭就偷偷跑出宫的行为,朱棣觉得都是杨轩撺掇的。
    朱棣的声音虽小,但还是逃不过杨轩的耳朵。
    后者只是偷偷翻了个白眼,并没有争辩什么。
    因为他能理解朱棣的心情。
    “国事繁忙,臣妾不忍心打扰陛下。”
    徐妙云解释道。
    听到这话,朱棣很是无奈。
    “陛下,出宫是臣妾临时起意,和他们无关,还请陛下不要责怪他们。”
    徐妙云又帮着宫女太监们求情。
    “好,都依你。”皇后没事,也回来了,朱棣也不想再跟这些奴婢们计较。
    当然,一番警告是少不了的。
    谁让他们一问三不知。
    随后,几人便进了殿内。
    杨轩留了一会儿也告辞离开。
    回到侯府,今儿在街上买的东西也已经送来了。
    “送货的小厮说这些东西都是你买的,可是咱们也不缺这些啊!”
    安庆问杨轩。
    “今儿我陪师姐逛街,这都是她买的,我留的是侯府的地址。”
    杨轩解释了一句。
    这些东西,自然不可能直接送到皇宫,而且皇后悄悄出宫的事,也不能让人知道。
    安庆明白杨轩的用意,点了点头,便问道:“那我们什么时候把东西送进宫去?”
    “明儿吧,今儿时间也不早了。”杨轩道。
    “嗯。”
    …
    次日。
    杨轩和安庆一同将东西送进了宫里。
    还留下用了膳。
    出宫前,皇后徐妙云告诉他们,今年过年都来宫里。
    杨轩心里清楚,师姐觉得这可能是自己过的最后一个年了,想团圆一些。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除夕当天。
    百官如同往年一样入宫拜年,也许是因为皇后的原因,今年的红包格外丰厚。
    哪怕只是一名从九品的小官,红包竟然也有一百两银子。
    徐妙云知道后,责怪朱棣花钱大手大脚,不知道节省。
    而朱棣却是一副“媳妇儿教训的是”的样子。
    除夕下午。
    皇子皇孙,公主驸马等都进入了皇宫。
    看着儿孙齐聚的场面,徐妙云也是露出了笑容。
    多少年了,一家人头一次聚的这么齐。
    今天的主角是皇后徐妙云,就连朱棣这个皇帝,也事事都顺着她。
    朱高炽哥仨今儿也异常和睦,诠释了什么是兄友弟恭。
    朱瞻基也带着媳妇儿胡氏和孙氏伺候在奶奶身前。
    是的,朱瞻基已经成亲了,永乐十六年,册封济\/\/宁胡氏为正妃。
    孙氏为嫔。
    一下子就娶了俩媳妇儿。
    大孙子成亲那天,是徐妙云最开心的一天。
    …
    天色渐暗,夜幕逐渐降临。
    整个皇宫灯火通明,火红的灯笼挂在每一座宫殿前。
    红底金字的春联也贴满了皇宫。
    整个一喜气洋洋,年味儿也相当浓郁。
    坤宁宫,年夜饭也已经准备好了。
    并不是那种一人一桌或者两人一桌的分餐制,而是一个个的大圆桌。
    朱棣不在乎合不合乎礼制,他只在乎媳妇儿开不开心。
    朱棣他们这一桌子,除了他们夫妻俩外,再就是三个儿子,太子妃张氏,太孙朱瞻基,太孙妃,以及,杨轩和安庆。
    刚好十人。
    其他人,就围坐在其他圆桌旁。
    这样一来,倒也热闹了许多。
    年夜饭徐妙云吃的不多,她只是吃了一点就说自己饱了。
    剩下的时间,她都在给其余人夹菜。
    “陛下,你已经上了年纪,肉还是要少吃。”
    “高炽,你打小身体不好,娘管着你的饮食,就是想看着你健健康康的。”
    “哎,娘,我都明白。”朱高炽连连点头。
    “高煦,你性子要强,有些事,就别争了。”
    “高燧,你年纪最小,但心思多,不过娘知道,你是个好孩子。”
    “娘啊,就只希望你们兄弟,能平平安安的。”
    “娘,我们记住了。”
    两兄弟回应着母亲的话,眼眶不知什么时候红了。
    “瞻基,你年纪小,凡事容易冲动,以后啊,要多听听你爹的话。”
    “嗯,奶奶,孙儿记住了。”
    “嗯,好孩子。”徐妙云欣慰的笑着。
    然后看向太孙妃胡氏:“你是我亲自挑选的孙媳妇儿,我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
    “瞻基这孩子性子有些浮躁,你以后要多多包容一下他。”
    “老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你们两人以后,一定要携手共进。”
    ……
    四千字终于补够了,但今天的四千字还没开始呢,啊啊啊!!!(抓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