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不经历,你怎么长大呀?
作者:两广总督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最新章节     
    第13章不经历,你怎么长大呀?
    第13章不经历,你怎么长大呀?
    小皇帝现在的年龄比当年朱瞻基经历时还要大。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小皇帝的接受能力就会更强。
    但话又说回来,眼前的场景虽然血腥,可杀的也只是牲口,顶多就是数量多了些。
    而朱瞻基当年经历时,死在他面前的可不是牲口,而是一个个活人。
    二者根本不是同一个级别的。
    今天的经历,在杨轩看来,不过是开胃小菜罢了,以后,他还要带着小皇帝去看犯人斩首,去目睹战场的血腥残酷。
    老朱家的人骨子里是充满血性的,也是狠人。
    这份血性现在在小皇帝的身上还没有体现出来,杨轩就是要将其慢慢激发出来,使其不辱没祖宗的威名。
    不然以后见到比今天残酷百倍的场景,吓得尿裤子,那可就太丢人了。
    老朱和朱老四知道了绝对要气的从棺材里爬出来。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调教小皇帝的重任,杨轩必须担起来。
    他起身走到小皇帝的身后,弯腰俯身,将小皇帝按在椅子上。
    然后掰开小皇帝的双眼,嘴角凑近小皇帝的耳朵。
    也不管其怎么挣扎,躲避,杨轩依然不为所动。
    “不经历,你怎么长大呀?”
    就这样,在老祖杨轩的强迫下,小皇帝全程目睹了这副血腥残酷的场景。
    他一句话也不说,就这样看着。
    而杨轩也趁机将朱棣当年所创的三大营战术讲述给小皇帝听。
    这套战术,对当今整个世界来说,都是极为先进的。
    杨轩也不怕各国知道后去研究。
    毕竟这套战术瓦剌、鞑靼、兀良哈这些部落早就知道了。
    但是这么多年下来,不也还是没有办法吗?
    别看就是那么三板斧,但用起来是真的好用。
    而且从后世的战争之中,也能找出相似的地方。
    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正面打不开局势的时候,再从两翼迂回。
    敌人就是用这种战术,再加上制空权,占据了我们半壁江山。
    这个时代没有制空权,但就是炮兵轰完骑兵冲,最后步兵收割的战术足以在野战状态下横扫所有敌人。
    三大营的战术演练完,阅兵也差不多可以结束了。
    可以看到,观众席上的各国使臣还久久不能回神。
    通过今天的阅兵,他们清楚的认识到大明的强大,是不可战胜的。
    甚至打算结束之后就赶紧给自己的国家去信,万万不可与大明为敌。
    当然,距离大明足够远的,则不担心这个问题,甚至还想着购买大明的武器装备,采取大明所用的战术,对周边敌对的国家发起战争,扩大疆土。
    而瓦剌众人看完大明三大营的战术,却是神色凝重。
    他们想了又想,就是不知道怎么破解明军的这套战术。
    若不想被明军的大炮轰到,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给神机营展开的时间。
    进行白刃战,如此才能削弱明军的火器优势。
    可是,草原上视野宽阔,难以隐藏,这也就使得接近明军进行白刃战,让神机营无法发挥作用的想法难以实现。
    这个时候,他们不得不承认,朱棣确实是一个军事天才,所创之战术,太克制他们的骑兵了。
    杨轩并不知道这些人的想法。
    他做了总结之后,便宣布了此次阅兵圆满结束。
    接着,就是和百官使臣一起回京师。
    在宫里举行宴席。
    至于演练战术消耗的数百近千只羊,则留给了参加阅兵的将士们处理。
    虽然已经被破坏的不成样子了,但好歹也是肉,没有人会嫌弃。
    杨轩带着小皇帝与张太皇太后和胡太后会合,然后乘着车辇便往回走去。
    胡太后好几次都想问杨轩些什么,但在这样的场合下,她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不过刚回到皇宫,胡太后便将杨轩找了过来,问起小皇帝的情况。
    毕竟今天的血腥场面,她一个成年人都快吐出来了,更何况还是孩子的小皇帝呢!
    她可是清楚的看到,杨轩强迫小皇帝去接受这样的场面的。
    如果不是因为杨轩是朱瞻基任命的托孤大臣,以及其身份和顾忌婆婆的想法,她肯定是要和杨轩好好说说的。
    毕竟小皇帝现在算是她的精神支柱了。
    所以,她委婉的和杨轩说了自己的意见。
    对此,杨轩也能理解胡太后。
    毕竟自己是当着她的面,强迫人家儿子去看那些。
    “太后,恕臣直言,您关心陛下这是好的,但过犹不及。”
    “陛下不仅仅是您的儿子,还是大明的皇帝。”
    “身为皇帝,这些是必须所要经历的。”
    “温室里的花朵终究无法抵御狂风暴雨,我们终究是要放手的,未来是属于陛下的时代。”
    “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成长起来。”
    胡太后当然知道轻重,杨轩的话她也没办法反驳。
    “可是,就不能温和一点吗?”她说道。
    闻言,杨轩轻轻摇了摇头。
    “我已经够温和的了。”
    紧接着,他就将朱瞻基小时候的经历告诉了胡太后。
    “这……好吧!”纵使心里有再多的话,再怎么心疼儿子,但为了能让其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胡太后也不得不狠下一点心。
    见胡太后这么识大体知大局,杨轩后面所准备的话,也就没有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