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大明的发展
作者:两广总督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最新章节     
    经杨轩的指示,对于小皇帝接下来一段时间的课程强度降低。
    留给他化解平复观刑带来的刺激的时间。
    也是通过胡太后,杨轩才知道小皇帝这些天天天晚上做噩梦。
    其实,他也早就该察觉到小皇帝瘦了的。
    为此,杨轩有些自责,他好像不该让小皇帝这么早就经历这些的。
    但他又想让小皇帝能够早日成长起来。
    小皇帝现在虚岁十一,按照这个时代十六岁成年,就可以成亲了。
    也就是说,还有五年,等到正统七年小皇帝成亲,届时,他就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了。
    那个时候,他就得开始亲政了!
    杨轩想尽可能的在这五年时间里,把小皇帝培养起来。
    然后在小皇帝亲政之后,辅佐一段时间,看看小皇帝的能力,再留下些人才辅佐,自己就可以下野了。
    若是杨轩愿意的话,他其实可以一直在朝堂上干下去。
    但为了不掣肘小皇帝,杨轩必须退了。
    除此之外,就是安庆了。
    她的年龄属实是不小了,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高寿之人。
    因为数十年来,她一直在练着当年张三丰传授的太极拳,安庆现在的身体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比同龄的人还要健康。
    但,安庆她终究是一个普通人,寿命也是有限的。
    杨轩就是想尽早结束这一摊子事情,好有时间能陪安庆走完人生最后的阶段。
    他也知道,安庆在离开金陵之前,把小师妹安排到了府里住下,为的是有人能看住小老二。
    等后面离开京师回金陵了,和小师妹就得同处同一个屋檐之下了。
    对于小师妹,他亏欠的实在是太多了。
    这辈子是偿还不起了。
    他是有足够的时间,但小师妹却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所以,趁着还有时间,就尽可能的弥补吧!
    ……
    日子一天天过去,大明的发展并没有停下,在杨轩的授意下,商业的发展速度加快了一些。
    这也得益于大明这些年来重视基础建设,运河、直道沟通南北,加强联系。
    节省了运输成本。
    沿途的府县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此外,与海外各国的贸易也加强了不少。
    其中,大明商人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南诏国了。
    从大明带过去的商品在那里都能卖完。
    要知道,南诏国是整个南洋汉人最多的国家。
    吃穿用等方面的商品,在南诏国是最容易被接受的。
    毕竟双方都是汉人,同根同源。
    虽然海贸已经进行了数十年了,单个商品的利润降低了不少,但随着出货量的增加,整体利润并没有降低,甚至还提升了不少。
    而且大明商品的市场,也不仅仅只有南洋。
    还有欧\/洲!
    要知道,前往欧\/洲的航线,早就被郑和给打通了。
    甚至前往南\/美\/洲做生意也是可以的,那边还有一个玛雅国。
    是由朱棣亲自册封的。
    不过,由于距离实在是太远了,大明与欧\/洲的生意基本上是两三年才能进行一次。
    所以商品的价格并没有降低。
    甚至因为大明商品在欧\/洲贵族圈子里流行开来,成为贵族彰显身份必不可少的一环,价格甚至还提高了不少。
    这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去欧\/洲做生意。
    这其中就有暗卫的产业。
    但,高利润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海啸、风暴等海上的灾难,每次都有远洋的商船葬身大海。
    除了这些大自然带来的灾难之外,还有海盗。
    越往西,海盗就越多。
    他们可不管你是不是来自大明,只要被盯上,就没有放过的道理。
    而且只要将目标杀光,就没有人知道是他们做的。
    别人只会以为是遇到了海难。
    当然就算知道了是海盗所为,又能如何?
    大海一望无际,随便找一个小岛藏起来,谁能找得到?
    就连暗卫的商船,也遭遇过海盗的袭击。
    不过,暗卫的人员和装备都不是普通商船能相比的。
    首先就是船,用的是大明水师退下来的,船上也装备了水师装备的火炮,船员也是经过训练的。
    论战斗力,执行力,那不是海盗能相比的。
    前往欧\/洲的航线上,大部分海盗都知道,有一支船队很强大。
    没有足够的实力之前,没人愿意去招惹。
    这是除却大明官方水师之外,民间最为强大的船队。
    也因此,有不少海商与暗卫的船队结伴一起出海。
    能做海商的,基本上都是背后有人,从暗卫的船队的装备等方面,海商们大概猜到这只船队的背后站着一位大人物。
    不然也搞不来这些东西。
    就这样在双方多次合作之下,由杨轩授意,暗卫与这些大海商们组成了一个海商商会。
    守望相助,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
    而暗卫也趁此机会渗透这些大海商。
    掌握了不少秘密。
    比如以前的一些悬案了的。
    可以这么说,有些人,只要利益足够大,真的是什么都敢做。
    哪怕是皇权也不怕!
    对于其中一些无恶不作,损害大明利益的人,暗卫也施行了暗杀。
    然后,暗卫在这个海商商会中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大。
    当然,因为这个商会牵扯到了各方面的利益,暗卫也不可能搞一言堂。
    不然齐齐发难的话,在规则之内,杨轩也不好帮忙。
    但若是掀桌子的话,杨轩就只有一句话:我无敌,你们随意。
    这个商会,每年都能从海外掠夺数量不菲的财富,贡献给朝廷的关税,每年都有数百万两。
    毕竟关税的比例是真的高。
    也正是因为这个商会能带来庞大的利益,所以从宣德初期到现在,短时间之内,就成为了盘踞在东南沿海的一个庞然大物。
    各方利益集团,也在有意无意之中维护着。
    大量的白银流入大明,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明白银储量不足的问题,而今民间黄金与白银的比例已经从洪武朝的一比六变成了一比七、一比八(地域等原因)。
    相信随着白银的继续流入,这个比例迟早会变成一比九、一比十。
    而市面上的白银数量增多所带来的影响就是物价上涨,白银的购买力下降。
    比如洪武朝一石粮食(稻米、小麦)是一两银子,现在可能就是二两,或者三两。
    这一点在经济繁华的地区体现的尤为明显。
    当然,这种现象并非不好。
    因为这意味着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好了。
    想想后世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物价上涨了多少倍?百姓的生活也确实变好了。
    经济增长,国家的财政收入也相应的增多。
    有了更多的钱,就能办更多的事。
    就比如杨轩又拨了一笔钱,收养弃婴。
    而收养下来的弃婴,在长个两三年之后,就可以帮忙找人家托付,不管是当丫鬟,还是当童养媳,总归是一条活路。
    还能节省一下开支。
    因为杨轩的目的是在能力之内救更多的弃婴。
    也不要觉得这对弃婴不公平,时代如此,能活下来就不错了。
    当然,这与最开始的计划并不冲突,只是多了一个选择而已。
    至于最后会不会演变成为人口买卖,这一点他不敢保证。
    但他可以保证的是,这种行为他不会容忍,姑息。
    一旦发现,定斩不饶。
    民生经济方面暂时就这些,政\/治不谈。
    军事方面,瓦剌这两年很老实,没有挑衅大明,也没有发生摩擦。
    不过,瓦剌想要统一草原的野心依然在。
    和鞑靼残部发生了十数次的战斗。
    但由于有杨轩这个搅屎棍在,鞑靼残部每次都能逃脱,偶尔还能让瓦剌吃点亏。
    可把脱欢气的不轻。
    西北地区,由关西七卫(安定卫、阿端卫、曲先卫、罕东卫、沙州卫、赤斤蒙古卫、哈密卫)镇守,在瓦剌不敢对大明挑衅的情况下,整体稳定,但局部地区会有摩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