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 对比
作者:钱富贵er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最新章节     
    出使突厥本来不是一件麻烦事,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是规矩。

    就算是大唐跟突厥闹翻了,使者的安全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只要使臣不跟汉朝的使臣学,那就一定没问题。

    但唐俭哪儿能想到中途蹦出个李靖?

    不讲武德,这边谈着呢,那边就突袭过来了。

    “陛下,那出使的人选.......”房玄龄询问着。

    “肯定是要从礼部选,思来想去,还是唐俭最为合适。”李世民说道:“贞观元年,他去过突厥,跟那颉利可汗,也是旧识了,所以,非他莫属了。”

    房玄龄微微颔首,倒也合适。

    李复一脸果然如此的表情。

    不过,赵德言在草原上,应该能够混得如鱼得水吧。

    “关于那个赵德言,先前倒是收到了草原上的一封来信,是颉利送来的。”李世民笑道:“赵德言在草原上,也是颇得颉利的重视,不然,颉利也不会亲自给我送信,让我保证赵德言家人的安全。”

    说到这里,李世民的脸上有了笑意。

    “赵德言打算在草原上常驻了,我就命人将赵德言的家人,一个不落的全都送到了草原上,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陛下如此,就不怕赵德言真的死心塌地的跟随颉利吗?”杜如晦问道。

    “哈哈哈哈,克明,这你倒不用担心了,我们就怕他不死心塌地的跟着颉利。”房玄龄笑道。

    赵德言是个什么玩意儿,他可太知道了。

    不然也不会走这么一招棋,让他去草原上。

    他去了草原上,凭借他的那张嘴,颉利肯定重用他,而他在颉利那里找到了存在感,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必定会觉得,在草原上混,比在大唐混舒坦多了。

    他想要名利,颉利能给他。

    但是颉利想要的,赵德言可给不了颉利。

    反而会帮倒忙。

    突厥自有突厥的国情在,跟大唐,是完全不一样的。

    赵德言若是在草原上让颉利生搬硬套大唐的这一套,那草原上的形势,可就要精彩起来了。

    李世民和李复也笑了起来。

    “杜尚书与赵德言这个人未曾接触过,自然不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奶就是娘,这样的人,去了突厥,为颉利做事,包的。”李复笑道:“此人有志向,但是没有太大的志向,有本事,但是没有理政的本事,这样的人,能帮到突厥人吗?”

    “只有一点,他只要不卖了大唐,随便他在突厥怎么混,都成。”李复笑道:“而他,也不敢卖了大唐,将咱们这边,彻底的得罪死了。”

    杜如晦点点头。

    这样的话,岂不是,那赵德言就单纯的就是一根搅屎棍子?

    对大唐虽然没有好处,但是同样的对突厥,更没有好处.......一旦颉利重用了这样的人,那突厥岂不是要自己玩完。

    “我听说,草原上那边,已经连续两年,有雪灾了。”杜如晦说道:“如果今年还是如此的话,那对于咱们来说,说不定还是个机会,不过,一切要等到莒国公出使之后才能下定论。”

    “恩,没错。”李世民认真点头:“老天没有给咱们大唐好日子过啊,同样的,突厥的日子,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这么一想,李世民的心里就平衡了许多。

    大唐虽然有旱灾,但是突厥有雪灾啊,牛羊牲畜冻死无数啊,他们的底子还没有大唐这般厚重。

    最好扛不过去。

    “大唐打突厥,以现在的国力来看,不能打持久战。”李复说道:“速战速决是最好的,省人,省钱,省粮食。”

    “而且打完了之后,还能从草原上带回来不少东西,可千万别因为麻烦就放过,苍蝇再小也是肉啊,别浪费了,从手指头缝里漏点给关中的百姓,就能让他们高兴好一阵子了。”

    听到李复这般说,李世民他们不由得想起来上一次李复跟着尉迟恭在泾阳境内迎战突厥先头部队的事儿。

    那是给人家营地里搜刮的一点都不剩啊。

    但凡不是在大唐的土地上,那营地里的土都得撅了带回来。

    要么说泾阳王府的产业挣钱呢,有这么一个会过日子的主君,不挣钱都难。

    “国库里的粮食还在往外放吗?”李复问道。

    “各地还在统计灾民的数量,按照名册放粮。”房玄龄说道。

    “地里既然干旱了,粮食也不产了,那就别管地里了,干点别的活儿吧。”李复说道:“领了粮食,光吃不干活也不是个事儿。”

    几人一头雾水的看着李复。

    好家伙,直接一个好家伙。

    让挨饿的灾民干活儿?

    不管地里了?

    不过也是,地里管不管,也就那样了,反正粮食也不产了,管了也不产。

    “干什么活儿?”长孙无忌问道。

    长孙无忌自认为自己身为朝廷官员,身为皇帝的左膀右臂,身为给皇帝出谋划策的臣子,心挺狠的。

    但是现在比起泾阳王来.......

    长孙无忌不由得抬起手来摸了摸自己的胸口。

    好温暖。

    “现在干旱,兴修水利的好时候啊。”李复说道:“疏通河道是吧,清理河床,稳固堤坝,多好。”

    李复说着,双手一摊:“百姓们领朝廷的救济粮,多少出点力气,没毛病吧?另外,去南方买粮食的钱如果花不完,象征性的给出力气的百姓发点钱,就当是变相的救济百姓了。”

    李复将这笔钱撒出去就没打算再拿回来。

    不过,还是要从李世民的内帑中再掏点出来的。

    不然地主家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可不能让自己的夫人每天精打细算的节省家中的开支。

    这节约花钱的事儿,干嘛摊在自己媳妇儿身上。

    要算计开支,也是要让李二凤自己回去关起门来算计。

    房玄龄一琢磨。

    这话也没毛病。

    现在关中河道干涸,去清理河道,兴修水利,也是一件好事,说句不好听的,这样的机会也不是一直都有的。

    而且河道水利搞好了,来年水源充足起来,关中又会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色。

    甚至不用过度再去担心雨水多了会不会酿成水灾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