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徐令读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里面描写读书之艰难,其中之一就在于书本价格昂贵,贫寒之家难以负担,常常要手抄笔录才行。
现代工艺下,笔墨纸砚价格低廉,很多人都无法想象到在古代,许多读书人都因为买不起书而犯难。
天寒地冻,北风刺骨。范世清躺在板车上,裹的只露出来鼻孔呼吸,饶是如此,还是觉得呼吸艰难。
更别说了徐令了,不管是推还是拉,都要顶着风前行。
天气阴沉,黑的本来就早,从灵宝镇坐船到清河镇,二人下了船已经是下午了,拉车走到城外,天快黑了。
徐令带着范世清去了李家庄。
李老太的儿子回来了。
这还是徐令头一回见到这个家庭的顶梁柱。
李老太越发地憔悴,让徐令和范世清进到院中,原本收拾的干净小院,现如今吹落一地的树叶,鸡窝里的鸡似乎也少了很多。
徐令二人进屋,李老太去厨房抱了些干柴回来,点燃火堆,上面用木头搭成三脚架,架着一口陶瓮可以用来煮汤烧水。
虎头流着鼻涕坐在火堆旁,见到外人来了,连忙跑到隔壁屋里。
徐令跟着他走,掀开草帘,跟这个家的男主人打招呼。
李大勇躺在床上,脸色发黑,不知是光线太暗还是生病了。虎头踮着脚爬在床头,和他爹说着悄悄话。
徐令打量着男人道明自己的身份和目的,“我与族叔做生意,赶不及回家,在此借宿一宿。”
李大勇也是个和善的,他听他娘说过很多次徐令,咳嗽几声,虚弱又热情地让徐令尽管留宿,又说虎头刚才对他道:“他还记得你是枣子叔叔呢。”
徐令笑了笑,从板车上拿出米粮肉菜,分与李老太,拜托她去煮顿热菜来。
李大勇从床上起来,与他们一起到火堆旁烤火。
徐令这才发觉他瘦的不成样子,走路还有些不便。
连忙问起这是怎么了。
李大勇叹道:“挖河淤时病了一场,好不起来了。”
虎头坐在他爹身旁,乖巧无比。
徐令看着有些心酸,劝慰道:“李大哥别这样说,你家中有孩子有老娘,肯定能好的。”
范世清裹紧衣服,双手缩进袖筒里,听徐令和李大勇闲谈,没一会儿竟然打起瞌睡来。
没一会儿,李老太做好了饭,鸡蛋手擀面条,放了徐令带来的菘菜叶子,撒了些许葱花,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
徐令在灵宝镇买的卤肉,李老太切了一盆,放在徐令和范世清面前。
虎头眼巴巴瞅着那盘肉,吞咽口水,却没有吵闹着要吃。
徐令把肉放到他们祖孙面前,大口扒着面条夸赞道:“自从上一次吃了您做的面条啊,我出门在外总想着这一口,就像是回家了一样。”
范世清一到干饭时就积极多了,也不嫌烫,吹了两口就迫不及待往嘴里扒,还不忘附和徐令:“确实好吃!”
李老太被他俩夸的合不拢嘴,脸上的愁云都少了许多。
李大勇也高兴招呼道:“喜欢的话,以后路过尽管来我家中,我娘擀面条的手艺最好了!”
徐令道:“李大娘这手艺真没话说,依我看啊,都能去镇上摆摊开个小店了,肯定生意兴隆。”
李大勇苦笑,“哪有钱呢?”
虎头扒着面条,眼睛却瞧着那一盘卤肉,徐令见状,把筷子反过来,给虎头三人各夹一筷子,“都吃,别客气!”
徐令想了想,“李大哥,你们村子离清河镇也不远,要是做起生意来,可比我们方便多了。”
“这样吧,你要是相信我呢,咱们可以合作。”
徐令空间有菜,虽说要在家休息了,可他菜不能不卖。
和王栓宝约定好半个月去送一次菜,反正也要经过清河镇,不如送个人情,批发一些菜给李大勇,让他在清河镇叫卖。
李老太脸上露出喜色,李大勇更是欢喜,连忙答应下来。
一顿饭吃的人身上发汗。到睡觉时,徐令和范世清睡一个屋,板车也拉到屋里来,就放在床旁边。
李老太用堂屋里的火堆煮了热水,兑了水送到屋里头让他们二人洗脸洗脚。
等到睡觉时,四周静了下来,徐令都快睡着了,范世清才嘟囔道:“就你小子好心。”
徐令被他惊醒,困意上头:“怎么?是他家的床不暖和,还是面条吃着不香?”
“这天底下值得可怜的人多着呢,你帮的过来吗?”
范世清认识徐令这些天,也算是发现了,这人就是烂好心太多。
要不是当初烂好心帮那个什么柳娘,怎么会沦落到死牢里头?范世清原以为他长记性了,谁知道还是爱多管闲事。
徐令不耐烦听他说这些,裹紧被子翻了个身,“我见到就帮,总比不帮好,若是不帮,你现在应该在义庄,而不是在这里啰嗦。”
范世清哑口无言。
第二日一大早,外头天还黑着,徐令听到厨房传来“砰砰砰”剁东西的声响。
他一天睡不了多久,醒来就没困意了。
见范老头还在睡着,便起床穿衣,出门去看。
原来李老太一大清早杀了一只鸡,锅里炖煮的鸡肉香气四溢,蒸汽弥漫在矮小的厨房里,烧火的光照的厨屋里热烘烘的。
而李老太和了面,又在案板上剁白菜,见徐令来了,不好意思道:“徐小哥,是我把你吵醒了不?”
徐令愧道:“这是做什么?早知道你要杀鸡,我们昨夜就走了!”
李老太家中的鸡是用来生蛋卖钱的,本来就这么艰难,何苦浪费在他身上。
老人家连忙道:“这鸡不下蛋了,喂着也是浪费心思,还不如杀了给你们吃,补补身子。”
徐令叹息一声,李老太这是在讨好他呀。他给这个家庭送来了一点希望,若是抓不住,这个家可能真要完了。
他不再说什么,洗手要帮李老太一起包饺子,却被李老太赶去烧柴烤火。
等虎头醒了,闻到香气跑来厨房,见到案板上摆放满满当当的圆饺子,高兴地又蹦又跳。
大喊道:“爹!过年啦!奶奶包饺子啦!”
孩童不知其中心酸,竟把这顿饭菜当成过年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