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就像一棵被群蚁蛀空的树,即便杀了蚁首乃至杀光群蚁也救活不了这棵树。“陈蒨道:“必须推倒重栽。”
“推倒重栽?”韩子高喃喃道。
“是的。”陈蒨说:“如果是制度不好,就要修改制度;如果是执行不力,就该换执行制度的人。”
“然而,我是看不到那天了,希望叔父能做到。”陈蒨长长地叹了口气。
“您不要灰心,说不定,明天援军就来了。”韩子高劝道。
陈蒨黯然神伤:“我们杀了那么多人,死后怕是要进阿鼻地狱,你真的一点都不怕?”
韩子高不屑地一笑,站起身抽出腰中佩刀,在手中转了两圈,向前一指:“如果阎王不分黑白,那咱们就招集旧部,杀进阿鼻地狱,斩了那昏君,由阿兄来做泉台之主,如何?”
“哈哈哈——,没想到阿弟如此豪气,这世上最懂我的,就是阿弟你了。”陈蒨大笑。
说到这,城下起了动静,敌营里响起号角。
韩子高道:“我去准备箭矢雷石。”
陈蒨摇头:“不用准备那些,去营帐里把我的笛子拿来,我想吹上一曲。”
“好。”韩子高笑了笑,下城去营帐找到竹笛,再次跑上栅城,此时城下已是人喊马嘶。
杜龛命令杜泰为前军发起进攻,杜泰硬着头皮上了马,小心翼翼地躲在攻城车后,指挥军士推动攻城车向栅城进发。
此时,栅城上传来飘缈的笛声,开始似有若无的轻声呜咽,吹着吹着,忽而调声一变,节奏变得欢快雀跃,仿佛雨过天晴,吹了一会,又变一调,曲调清亮高亢,直冲云霄,听起来荡气回肠。
杜泰听得背后发凉,他战战兢兢从攻城车后探出头,看到栅城上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陈蒨,另一个是韩子高,他们身穿绛色戎服、披青黑色两裆甲,连兜鍪都没戴,只束着赤色额巾。
陈蒨侧坐在栅城倒塌之处,正在横吹竹笛,韩子高站在他身旁,弯弓搭箭,箭头正对着自己。
“哎呀,我的娘啊!”杜泰赶紧缩回脑袋,一支箭擦着自己的脸飞了过去,顿时划出一条血口,他吓得再也不敢冒头,畏惧不前,军士们见主将如此,也都停下脚步。
阵前督战的杜龛,看着城上的一幕,感到大惑不解,他问颜晃:“你看陈蒨在搞什么鬼?”
颜晃一脸沉醉地解释道:“信武将军吹的是‘桓伊三弄’,前朝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说人话!”杜龛不耐烦地厉声道。
颜晃赶紧说:“这是前朝桓伊曾为王徽之吹的笛曲,其实是三支曲子。信武将军这笛吹得真是太好了,闻笛声,而思家乡;闻笛声,而悲远谪;闻笛声,而悲离别;闻笛声,而伤孤独;闻笛声,而悲远游……让人从遐思中蓦然惊醒,却又勾起心中的莫名感伤,妙啊,妙啊!”
“够了,老子问你的是,陈蒨吹笛子想要干什么,你他娘却在这做猫叫?你什么意思,又想着爬墙头了,是吗?”杜龛气恼道。
颜晃吓得一捂嘴,心想文人的毛病又犯了,忙道:“属下听陈蒨笛子吹得心不慌、气不燥,完全没有一点畏惧您大军压城的意思,估计他又在施什么诡计诱引您上当,栅城内必有埋伏。”
沈孝敦在旁道:“颜先生过于小心了,陈蒨善于伪装,我看他已是穷途末路,城上只有他和韩子高两人,其他人或死或逃,长城已是一座空城,咱们这次攻城一定能成功,主公您应该催促杜泰攻城。”
杜龛手抚胡须,有些犹豫不决。
沈孝敦又道:“当初斥侯说陈蒨手下只有六百人,这三十天下来,死得差不多了,他不是神仙,能变出天兵天将来吗?”
“说的没错,要的就是你这话。”杜龛一拍大腿,终于下定决心,道:“就算城里有埋伏,他几个毛人,又能玩出什么花样?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