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盐运
作者:兔紫月上   BE夫妇重生后,郡主不扶贫了最新章节     
    “那娘为了理直气壮一点,可要把所有好东西都给我才行。”
    宋夫人闻言,赶紧给自己顺顺气,别骂,都是债,饶她一次又如何:“你是不是该走了?”家里庙小,装不下她。
    宋初语赶紧凑上去哄娘,哪有才说了两句话就生气的。
    宋夫人被晃的快散架了:“别闹,忙着呢,鱼都被你撑死了。”
    “不生气了?”
    “我天天跟你生气,生气的过来吗。”
    宋初语讨喜的笑着:“我想给大哥在内城买个宅子?”
    “你大哥不需要。”
    “是宋石哥哥。”
    “随便你买几座。”
    “内城的房子不好找。”内城地方本来就小,房屋多数没有人出售,都是等谁家犯了事才能空出来一套,但巧了:“孔雀街有一座宅子出售。”翰林阁老退休归乡,家里小辈没有建树养不起这么大的宅子:“女儿觉得位置不错。”当然,价钱也很不错。
    “五品官员?住到内城?”现在三品以上官员家子女成婚都在外城区买宅子,内城的宅子谁家买的起。
    “这不是有江筝嘛。”
    行吧,如果是江筝,宋夫人无话可说,确实不能住的太远。只是内城最小的宅子都是三进的,住的都是四品以上达官显贵,和皇上赏赐的园林王府,价格自然也不少:“你也别找了,不是占着两条街,空出一套不就好了。”
    “娘——”她的宅子,大哥就真超制了。
    “那你也打住!”所以不用初语说什么,宋夫人先开口:“找你姑姑去,娘没银子。”
    “说的好像我跟你要银子一样。”
    “你难道不是那个意思?”
    宋初语笑了:“是有一点点,呵呵,您是嫡母嘛。”
    宋夫人瞪她都费自己眼皮,她这身孕怀的真是时候,省了很多打。
    “娘,您看您怎么又生气了,我这不是跟您商量吗,怕您舍不得江筝不同意她出去住,您让我找姑姑,我找姑姑就是了,娘,笑一个,娘……那我告诉您个好消息,您给我的产业,今年生息起码翻一番,娘……”
    梁姑姑走过来,看到熟悉的场景笑了,郡主自从成婚后特别能惹夫人生气:“夫人、郡主,国公爷回来了,国公爷让郡主去书房见爷。”
    宋夫人瞬间将鱼食放下:“你闯祸了?让你爹特意回来见你!”
    宋初语有点茫然:“没有?”
    宋夫人神色焦急:“我陪你去。”国公爷再疼女儿,也没有女儿前脚回娘家他后脚就回来的道理,只能说是来教训人的:“走,上次的事你爹发了多大的火气!不长记性!”
    “我真没有!”她最近什么也没有做,也做了一些?可那些事父亲根本不会知道。
    ……
    安国公看到夫人跟着女儿一块进来,还一副‘别怕,娘在’的神色,就有些头疼。
    可这一点他也有错,明知道夫人是个护孩子的,他年轻时因为公务繁忙,还是不管不问的将孩子交给夫人照顾。
    在夫人眼里孩子是没有错处的,犯错的都是别人,养的这三个孩子一个比一个不懂事。
    哎,说这些有什么用,一把年纪了,好在,有一个勉强还过的去吧,虽然是个女儿,但总还能体谅家里的难处。
    “女儿见过爹爹。”宋初语想着最近的事,的确没有让父亲暴跳如雷的地方。因为大哥的婚事?倒是有可能。
    “起来吧。”
    “谢爹爹。”
    宋夫人不满意:“她还怀着身子,不能久站,让她坐。”
    安国公无奈:“我找初语有正事谈,你去忙吧。”
    “我也没事,坐一会。”
    安国公管不了夫人也不管了,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宋初礼那个样子,也不让打一下,慈母多败儿,算了,算了,说好不想了,徒惹闲气:“最近民盐的事情,听说了吧?”
    宋初语蹙眉,从天德八年起,食盐价格一路攀升,从五十文涨到一百文,最高时达到八百铜钱的高价,这件事并不是一过性的,持续五年之久,而且一年比一年价格离谱,相当于大夏国一半人家吃不起盐,平民因此患病,苛捐杂税应运而丛生,从一粒盐,几乎撬动整个大夏的根基。
    对此她不是没有预见,外海之中,她也发现了几个盐岛,现在上京城盐价还能维持在一百文左右,与这几个盐岛息息相关。
    但这不是关键,盐价在历朝历代都是如此,盐价的高低涨落与沿海城市的食盐储备量没有任何关系,关键的是从沿海运往内陆诸郡的成本,一趟下来,本来十文钱的东西涨到百文是稀松平常,就是她用官府的文书来运都要到这个价格才有利润,更何况官府和其它商家。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甚至不用谁暗地操控什么,盐价隔一段时间,就会这样成为大问题。
    去年因为灾民得以寒冬时归乡,让这件事爆发晚了几个月,现在各地盐价最高控制在一百五十文,远不到上辈子翻一倍的地步,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听说了。”她也在找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
    宋夫人闻言,悄悄退了出去,到外面守着。
    安国公叹口气:“前几天,太后将我和清远叫过去了,说的就是这件事。”
    宋初语闻言猛然抬头看向父亲,又收回目光,不算意外,清远解决过上京城灾民的问题,太后病急乱投医不是没有可能!
    可,清远上辈子执掌南地,多沿海城市,盐价相对平稳,但也只是相对,远离沿海的城市,盐价也一直波动不断,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在众多盐商中,前期因为竞争激烈,利润不高,有的甚至赔本经营,但只要这个环境一被打破,涨价是必然趋势。
    他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将价格压在一个不至于死太多人的价位。毕竟就是国库贴,也贴不起如此庞大的年复一年的营运成本。可鼓励私盐的下场,一样万劫不复:“太后太为难爹爹和清远了。”现在已经是最稳的局面,只要不超三百文,就不至于有大乱,而这个价位,她应该有能力再维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