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留侯
作者:龙行风   三国:谋圣之后,我帮刘备拿天下最新章节     
    不说公孙瓒等人有多吃惊,连刘备和张与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张与看着眼前这带着旄牛尾的竹竿,微微拧眉。
    这段日子,他跟刘协日夜相处,他都没发现,刘协竟然背后搞了这么一出。
    要知道。
    刘备和张与面前的东西,可都不是一般的东西。
    张与身前,这带着牦牛尾的竹竿,名为‘节’。
    历来就是天子亲自授予的,本身就象征皇权。
    因为持节者可代行皇权,所以每次授予都极为慎重。
    一般是因为天子的使臣奉命出行,所以才拿着这东西作为身份凭证。
    比如西汉时期,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的时候,汉武帝就给了他这个东西。
    但也因为这节因为是天子亲自授予的。
    所以持节者,本身就有一定便宜行事的权利。
    只不过,这节权利的大小,就看皇帝的意思了。
    毕竟。
    有关使持节,持节,假节的详细划分,直到魏晋以后,才有了定论。
    但即便如此,这节的象征意义,依旧分量十足。
    如果说张与身前的节,代表的是无上的荣誉。
    那刘备身前的黄钺,还要更高一级。
    因为节再怎么样,都是代表臣子的。
    可黄钺则不然。
    在这君权至上的大汉,手持黄钺,即为‘假节钺’。
    放眼大汉,除了皇帝以外,就没有比假节钺更大的权利了。
    手持黄钺的臣子,所过之处,就代表皇帝亲临。
    这臣子完全象征着皇帝和国家,可行使相应的权力。
    而对于刘备这种武将来说,意义则还有不同。
    武将若是假节钺,战时可以不经请示,就可以直接斩杀触犯军令的将领。
    而今。
    刘协给了刘备假节钺的权利,再加上先前的传位诏书,这就相当于把江山完全托付出去了。
    没等两人反应过来,上首的刘协缓缓起身,扬声道:
    “天命所归,汉室昌盛,皆因忠良之臣辅佐。
    张良,先朝之杰,智勇双全,辅佐高祖平定天下,功高盖世。
    今有张良之后张与张子和,谋策无双,临危不惧,救朕于危难之中,实乃朕之股肱,国家之栋梁。
    朕念其功高,特旨复封张良之后人为留侯,以彰其功绩。并授官职为太傅,位列上公,辅佐朕躬,以安社稷。
    其位尊权重,可随时出入宫禁,与朕面议国家大事。
    此外,朕特赐留侯使持节之权,权柄在手,可平定天下谋逆之臣。
    授其先斩后奏之权,无论官职大小,凡有叛逆不轨之徒,皆可先斩后奏,以正国法,维护朝纲。
    朕盼留侯承先祖之志,承袭先祖之志,忠诚辅佐,共策国家大业。”
    刘协话落,众人看向张与的目光纷纷一变。
    陈到、张飞等人还好,都是为张与开心。
    而韩馥和公孙瓒等人则在羡慕之余,多了几分的忌惮之色。
    毕竟。
    这持节的权利大了去了。
    就是今天韩馥身居冀州牧之职,张与也是想杀就杀了,只要理由合理,刘协根本不会追究。
    何况。
    刘协这一封诏书,还直接给了张与一个县侯的爵位,一个上公的官职。
    而除此之外。
    刘协还也授予了张与随时面见皇帝,出入宫禁的权利。
    这不仅象征着位高权重,更意味着皇帝的信任。
    况且。
    县侯虽然听起来不过只有一县之地,但代表的地位却完全不一样。
    它确确实实是有封地和食邑的。
    因为早在大汉开国之初,就曾定下一条规则:
    “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也就是说没有功劳,或着没有皇帝的批准,就不能称侯。
    而张与这个县侯又属于列侯。
    所谓列侯,就是汉朝“二十等爵”里面的第二十等。
    原先叫“彻侯”。
    后来因为要避武帝讳,就改为了“列侯”或者“通侯”。
    它不仅是二十等爵里面的最高一级,而且地位和诸侯王极为相似。
    换句话说,只有成为列侯,才算是真正踏上了大汉的统治圈内。
    而光武中兴之后,列侯的等级被逐渐细化,定格为五等,分别是:
    县侯、都乡侯、乡侯、都亭侯和亭侯。
    而其中,以县侯为尊,可食邑万户。
    而关羽在历史上曾受封的汉寿亭侯,只能食邑二百户。
    即便如此。
    若是三分天下时候关羽,跟孙权一同出席皇帝的宴会。
    关羽能坐着。
    而孙权就算是东吴的掌权人,也就只能站着。
    这就是差距。
    尤其张与还是复封的留侯。
    原本。
    张良传下的留侯之位,第二代时,就因不敬罪,而被削夺留侯国爵。
    此后,连萧何的后人都时常被复封为酂侯。
    但张良的后人却没有在听过复封之事。
    如今张与能再次被复封,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再说太傅之位。
    其实,大汉朝三公之中,并不包括太傅。
    原本的三公是只有太尉、司徒、司空的。
    可是因为东汉末年,皇帝大多都是幼年嗣位。
    于是,皇帝就常以太傅录尚书事作辅弼来主持朝政。
    这样,太傅便位在三公之上,称为上公。
    或者与三公和称“四府”。
    比如之前被董卓弄死的袁隗,他生前承担的便是太傅之职。
    而后,这官职在刘备入并州时,刘协悄悄给了刘备。
    只不过此时再次转给了张与罢了。
    刘协说完,双目亮晶晶,满眼期待的看着张与。
    而张与见此,目带无奈之色:
    这么大的风头,这得多招人恨啊!
    看来以后出门都得多带点亲卫,省的被人绑架了!
    此时,端着‘节’的蔡邕,见张与一动不动,似乎在神游天外,不由得低声提醒道:
    “留侯,谢恩啊!”
    闻言,张与赶忙接过了东西,对上首的刘协拱手一礼:
    “谢陛下!”
    闻言,刘协立刻笑了起来,出言让张与起身。
    随后目光又放在了刘备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