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可怜的吉普车,很久没爬山也没过河,我悄悄许下愿望,带它去蒙古国。”
尉迟宝琪哼唱着不知名的歌曲,不得不说府上的家生子那情绪价值是真的拉满了。
“少爷这歌儿叫什么,真好听,听的人想去这广阔天地看看。”
“蒙古国,是海外的那处地方吗?”
尉迟宝琪点燃一支华子提神:“蒙古国啊,少爷我编出来的,位置大概在漠北过北境那块,唱着顺口。”
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下午两点多总算是看到了宝丽商行的招牌,副驾坐着的尉迟恒十分高兴:“少爷,前面有咱们商行的牌子。”
这意味着他的少爷可以休息了,开车这段时间内少爷的状态就不太好,平常没见过少爷抽这个什么香烟,肯定是用来提神的。
尉迟宝琪看清楚了,这是宝丽商行旗下的道路驿站,一般提供给宝丽商行的商队做歇脚和住宿,里面各种设施都是齐全的。
一声鸣笛致意之后,尉迟宝琪把越野车停在了宝丽驿站的门口,副驾的尉迟恒先一步解开安全带,打开门下去。
驿站管事都不用来人开口,就知道这越野车和大型的运输卡车队除了自家少爷,不可能有别的人有。
“见过少爷,烦请告知一声有多少人员和物资需要停放,停留多久。”
尉迟宝琪靠在车前盖上:“歇个脚睡一会儿,昨夜没睡好。人员和物资清单一会儿有人给你,这么多人的伙食有压力吗?”
樊管事思索片刻:“可是过了两万人的队伍?”
一旁的尉迟恒将手里的清单递了过去,管事看了一下:“没过两万,伙食方面不会有压力,少爷请放心便是。”
尉迟宝琪点点头:“车子让后面的伙计挪吧,我顶不住了。”
尉迟宝琪也不管三七二十,找了间干净的房间直接脱了鞋把自己往床上一扔:“小麦儿四个小时之后叫醒我。”
小麦儿甜甜的声音传来:“耶,瑟尔!小麦儿收到!”
尉迟宝琪都没用的上小麦儿,一觉醒来堪称是神清气爽,尉迟宝琪一个帅气起身穿好鞋子,舒展了一下筋骨,身上的骨头咔咔作响,尉迟宝琪也发出满足的叹息。
在门口放哨的尉迟恒察觉尉迟宝琪的房间内有动静,轻轻叩响房门:“少爷可是醒了?”
“嗯,其他人休息的怎么样了?”
尉迟恒端着洗漱用的器具推门进屋,尉迟宝琪指了指一旁的桌子:“放那儿,我自己来。”
尉迟恒将物件放好:“他们吃完饭食都小憩的了一番,现在已经打理好各自情况了,都在车上待命了。”
尉迟宝琪撩了一捧水到脸上,用细棉布毛巾擦了擦脸:“那走吧,夜间赶路让他们间隔远一些。”
------------------------------
顾平海指挥着大量的人力将沙袋和石头堆放在堤坝边上,这两三个月来,他带领着河口千乘县的百姓、衙役紧赶慢赶总算是把堤坝和防波堤修好了。
只是这突然天降大雨,让他稍微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赵师爷看着身穿雨衣的顾平海在前线大声喊叫指挥的样子,一时分不清到底谁才是这千乘县的官员。
“那边!那边再去两队人!不要填的太严实!要留出空隙来!让堤坝有泄力的空间!”
眼见一个汉子挑着担子摔了个踉跄,顾平海快步跑了过去将其身上的担子挪开,将人扶了起来。
顾平海看着汉子胸前的名牌,被泥点子糊住了,用手蹭掉附着的泥土:“落金村陶四喜,你有没有受伤!”
汉子有些摔懵了,加上暴雨的声音,就算是顾平海在自己面前大声喊叫也听不太清。
“我没事的,我可以的...”
说着要去捡担子的陶四喜又是一个踉跄,顾平海拉住两个指挥的伙计:“受伤了!把人送回去!”
这回陶四喜听懂了,顾平海不让他干了,他先是用自己的衣服擦掉手上沾染的泥土,随后拉住顾平海的雨衣。
“小顾管事,我没事的,我可以的,大家都在齐心协力,我这下去了算什么事儿啊?我不想一辈子让人瞧不起。”
顾平海没有半点松动:“愣着干什么,把伤员送回去!谁瞧不起你我负责!”
虽然大家都在暴雨里努力保护大坝,但是不少百姓的内心都生出沮丧的心理,他们真的能战胜这次可能出现的天灾吗?
“当啷。”
一声钢架落地的声音让不少工人都朝着这边看来。
“我不想修了,我想带着孩子和媳妇逃,在这里修堤坝,谁知道能不能挡住洪灾。”
难言的情愫在所有人的心中炸开,是啊。他们怎么知道这堤坝到底能不能挡住这次洪灾,修了这么久,万一没有挡住,不还是白白失了全家的性命。
顾平海没多说话,快步走了过去将地上的钢架一手一个拎了起来,朝着预定位置摆放。
“有多少人想青史留名,求而不得的。又有多少人在战场上默默无闻战死,变成一个数字的。有多少人饥肠辘辘想着一顿饱饭在路边饿死的。”
“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在这里防汛的命令是陛下和我家少爷英王尉迟宝琪一起下达的。”
“从前几年起,你们饿过肚子吗?你们的生活变差了吗?从我宝丽商行的账目上来看,各个的日子都好过了不少吧。”
“我也是走出后再回来的河口人,从小见过的凌汛也数不胜数了,我也不相信我们能防住。”
“但是我相信我家少爷,我也相信陛下。他们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生活,就没理由让我们在这里做无用功等死。”
顾平海抬手擦了一把脸,也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泪水,亦或者两者都有。
一个沙袋一个沙袋的堆放在准确的位置,这都是他这些天按照皇家学院建筑学的教材学来的。
“史书上会写,山东河口千乘县,七万百姓众志成城抵御凌汛之灾,这是大唐历史。不,乃至天下,第一次成功抵御凌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