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9章 危机现
作者:柯久   大明日不落最新章节     
    十一月初三,立冬。
    今日过后,北直隶的雨季便是宣告彻底结束,空气中的温度会直线下降,民间常有在这一日吃饺子的习惯。
    巍峨的永定门外,树郁葱葱的官道两侧尽是排队入城的商贾百姓,身上已是换上了冬装,偶尔有相熟友人互相招呼时,激起一片热气。
    相比较往年,今年的\"凛冬\"好似愈发明显,城门附近已是陆陆续续出现衣着褴褛的流民百姓。
    尽管京师的五城兵马司反应迅速,第一时间设厂施粥,并救济这些流民百姓,导致暂时还无人冻死在皇城脚下,但却令所有人对于即将来临的\"凛冬\"心中为之一沉。
    作为大明核心的京师尚且如此,寻常府县所面临的\"考验\"有多艰难,自是不言而喻。
    唯一令京师百姓有所\"慰藉\"的便是,日前出征两月有余的东征军终是传回了捷报,统治日本的德川幕府已是被大军荡平。
    自长崎等地挖掘的第一批银矿也被运抵福建布政司,正在源源不断押送进京的路上。
    除此之外,随同这些银矿一同抵达大明的,还有日本被废黜的\"天皇\"以及其众多妻妾。
    唏律律!
    不知过了多久,在诸多百姓窸窸窣窣的交谈声中,急切的战马疾驰声于飘满落叶的官道上响起。
    放眼望去,仍是八百里加急的驿卒,引得本应见怪不怪的百姓们顿时喧嚣起来,目露殷切之色。
    这是东征军又有捷报传回京师了?但是随着官道上的骑士们由远及近,其脸上的凝重之色也是映入众人眼帘。
    见状,在场的百姓们心中便是咯噔一声,眼神也是变得惊疑不定,难道说事情有变?
    沉默不语间,心情沉重的百姓们面面相觑,但眼神却是不由自主的望向气喘吁吁的骑士。
    \"兄弟,出什么事了?\"城门处今日当值的兵丁早已上前,手中还握有一杯热气腾腾的姜茶。
    尽管朝廷三令五申,不准私下泄露军情,但一瞧这些骑士的神情,这些值守的兵丁士卒也不由得\"铤而走险\",一脸紧张的追问道。
    闻听耳畔旁传来的呼喝声,气喘吁吁的骑士们只是神情冷凝的摇了摇头,将手中热气腾腾的姜茶一饮而尽并且检验堪合完毕之后,便是不由分说的催动着胯下战马,朝着门洞大开的城池而去。
    见这些骑士如此\"不尽人意\",本就心中不安的百姓们愈发惶恐,只觉心头好似压了一块巨石。
    这眼瞅着就要到年关了,可千万别有什么祸事发生。
    ...
    ...
    \"陛下,三边总督八百里加急。\"
    窗柩半开的乾清宫内,司礼监秉笔王安怀揣着一封尚有些余温的信函,神色匆匆的闯入了暖阁中,并且语气急促的朝着案牍后的朱由校呼喝道。
    听得此话,正低头埋首于桌案的大明天子猛然抬起了头,脸上涌现了一抹凝重之色,迫不及待的自王安手中接过了那封有些褶皱的信函。
    随着大明表面上的\"内忧外患\"随之荡然一空,表面上能够威胁到大明国祚的诸多因素已是被朱由校肃清。
    但拥有上帝视角的朱由校确是知晓,在未来将近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大明这个已然有些腐朽的庞大帝国,仍然要面临一场纵观历朝历代都极其罕见的考验。
    稍有些怠慢,便会将此前数年所取得的些许成就为之葬送。
    对于大明的百姓来说,没有什么比填饱肚子更加重要,可偏偏气候变冷,粮食减产将是未来几十年的主旋律。
    这也是朱由校始终不敢掉以轻心的原因所在。
    此时听闻三边总督孙传庭有八百里加急传回,他的第一反应便是陕西又有百姓不堪重负,揭竿起义了。
    \"陛下...\"
    司礼监秉笔王安常伴朱由校身旁,自是清楚疆域广袤的陕西布政使在朱由校的心中拥有何等地位,此时也不免伸长脖子,小心翼翼的观望着。
    \"孙传庭上奏,自今年三月入春以来,陕西诸府县滴雨未下,且延安府一夜间天降大雪,百姓们颗粒无收...\"
    良久,大明天子一脸凝重的将手中信函搁置在一旁,好似这张薄如蝉翼的纸张重若千斤。
    虽然信函内容,并非是最为致命的\"农民起义\",但朱由校的心弦仍是为之一紧。
    在原本的历史上,贯穿整个明末的\"农民起义\"便是在今年彻底爆发,并成为了压垮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过好在朱由校此前的一系列整饬之下,面对陕西日益严峻的灾情,却始终隐而不报的陕西巡抚,延绥巡抚等人均是被论罪下狱,并以孙传庭等心腹坐镇,从而能够掌握陕西的真实情况。
    但现在,史书上所记载的\"赤地千里\"仍是粉墨登场,并且即将在大明的疆域上\"大放异彩\"。
    \"陛下,奴婢以为,当即刻传令孙总督,先行挪用边镇军粮,以安民心。\"
    趁着朱由校为之沉思的时候,一向\"谨言慎行\"的司礼监秉笔王安便是犹豫片刻之后,小心翼翼的觐见道。
    虽然前些年,朱由校派遣恭顺侯吴汝胤出京,试图以勋贵整饬坐镇边军,彻底肃清军中毒瘤的意图最终以失败告终。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枢对于远在陕西的榆林镇,甘肃镇,宁夏镇的掌控力却与日俱增。
    常年在边陲之地承担守土之责的官兵们对于中枢也有了一丝敬畏之心,而非昔日的\"拿钱办事\"。
    如此情况之下,朝廷先行挪用部分军粮,当闹不出乱子才是,毕竟天子刚刚继位,便是自内帑出资,一次性补齐了边军历年所拖欠的军饷,并且对于后续军饷也是按时发放,官兵们不会有太多异议才是。
    \"准。\"
    短暂的沉吟过后,大明天子朱由校便是目光沉凝的点了点头,沃土千里的陕西就好似星火燎原的第一缕火苗,绝不可小觑。
    \"遵旨。\"
    见朱由校没有其余事情要吩咐了,司礼监秉笔王安很快便召来了角落处的随侍宦官,令其即刻前往文渊阁传旨。
    与此同时,大明的疆域图也是被紧急摆放在朱由校的案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