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广州条约
作者:忘川锦鲤   历史直播:开局为秦始皇直播亡国最新章节     
    “道光皇帝得知定海丢失,表示出强烈的愤慨,下诏陕西、甘肃、云南、贵州、湖南、四川六省出兵支援沿海。”
    “六省的总督接到朝廷的征召后,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御敌,而是向朝廷哭穷讨要军饷。”
    “道光是出名的抠门皇帝,一听花钱就烦了。”
    “既拿不出钱,又调不动兵,心里窝火只能朝着林则徐发泄。”
    “他专门给林则徐传口谕说:
    “不但终无实际,反生出许多波澜,思之曷胜愤懑,看汝以何词对朕也。”
    道光此话指责林则徐,不但没有干出一点实事,反倒给朝廷惹出这么多事端,我越想越生气,你还有什么话要对我说。”
    “清朝末期皇帝的无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林则徐怀着满腔忠君报国之志,一心拯救大清朝子民。”
    “三个月前,轰轰烈烈地销毁洋人两百多万斤鸦片,道光皇帝高兴地欢呼雀跃,刚刚遇上半点阻力挫折,立刻翻脸不认人。”
    “此时,另一个硝烟的人物洞察到机会来了。”
    “到达了天津白河口时,英军要求清朝进行谈判。”
    “当时的直隶总督琦善接待了英国代表,并趁机进言攻击林则徐。”
    “琦善,通过各种请托获知英国海军的实力,经过一番权衡对比,发现英国人的实力在清朝之上,立即上书提出“扶夷”的建议。”
    “琦善在与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书信往来中,更加坚定“扶夷”是解决此次清朝与英国冲突的上上策。”
    “帕麦斯顿的书信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痛斥林则徐的蛮横行为,后半部分是帕麦斯顿对清朝的要求。”
    “琦善把重点放在前半部分,把书信想当然地看作英国人的控诉。”
    “琦善回复帕麦斯顿说,虎门销烟是林则徐的个人行为,全赖他一人胡搅蛮缠,根本不是我家皇帝的意思,我将禀报朝廷,严惩林则徐。”
    “琦善的解决策略传到道光皇帝耳朵里后,道光皇帝觉得琦善真能干,比那个不靠谱的林则徐强多了。”
    “君臣议定,象征性给英国赔点钱,让他们能够回去复命,赶紧把他们打发走就完事了。”
    “道光帝听信了琦善,认为林则徐禁烟运动中处置失当,引发了战争,因而将之革职。”
    “林则徐就这么被革职了,由琦善接任。”
    “随后,让琦善和英军在天津口谈判。”
    “当时,天津的防御也非常虚弱,因而琦善提议双方在广东谈判,英军也担心孤军深入,补给困难,所以同意了。”
    “1840年十月,双方的谈判开始,英国正式提出开放四个通商口岸,赔款,各地等几大条件,琦善只敢同意赔款烟价600万两,不敢答应其他要求。”
    “另外,琦善对林则徐的防御措施进行否定,将招募的兵勇遣散,导致广东的防御也空虚了。”
    “琦善这时候,经过几轮交涉发现,自己大意了。”
    “英国人的态度非常坚决,必须割让香港和赔偿被销毁鸦片的损失。”
    “琦善犹豫不决,只好来回降价拖延。”
    “道光帝得知后,采取了强硬措施,下令烟价也不能给。”
    “同时,要求沿海各省立即做好战争的准备,加强防备。”
    “义律见谈判失败,就下令3500名英军进攻虎门。”
    “经过激烈的战斗,虎门的各个炮台最终沦陷,水师提督关天培牺牲,英军还趁机占领了香港岛。”
    “道光帝得到消息后也不反省自己,直接认为是别人的错,将琦善革职拿问,以奕山担任靖逆将军,从湖南、贵州、四川等地调遣1.7万军队赶往前线。”
    “奕山也是昏庸无能,他开始是不敢开战,后来又觉得不开战就无法获得军功。”
    “于是,他下令清朝水师主动进攻英军。”
    “清朝水师派出小船,暗中靠近英国舰队,然后投射火药进行火攻,取得了效果。”
    “不久英军反击,清朝水师在英国坚船利炮的进攻下,难有还手之力。”
    “随后,英军进攻广州,夺取了广州山上的各个炮台,居高临下,对广州开炮。”
    “奕山被吓破了胆,向英军投降。”
    “随后,双方签订了《广州条约》,奕山答应以600万元赎回广州,并赔偿30万元。”
    “《广州条约》的签订代表鸦片战争第一阶段结束了,双方暂时休战。”
    “英方认为开《广州条约》尚未达到战争目的,坚持继续开战。”
    “1841年4月底,英国召回义律,以璞鼎查主持侵华战争。”
    “璞鼎查到达粤海后,以1300人留守香港,带领军舰35艘,3500人开始再次北上。”
    “七月,英国攻占了厦门,留下400人镇守。”
    “八月,英军第二次进攻定海。”
    “定海第一次陷落后,道光帝以裕谦为两江总督,加强了浙江的防御。”
    “英军几次闯入定海都遭到清军的英勇还击而撤退。”
    “到十七日,英军兵分三路发动总攻,清军血战到底,最终因为武器落后的战败,王锡鹏、葛云飞、郑国鸿三位总兵壮烈殉国,定海再次沦陷。”
    “随后,英军进攻镇海,清军顽强反击,依然失败,总兵谢朝恩阵亡,钦差大臣裕谦气绝身亡。”
    “英军又对宁波发动进攻,宁波提督余步云和知府邓廷彩闻风而逃,使得宁波沦陷。”
    “浙江三城沦陷后,道光帝派遣大学士奕经为扬威将军,到浙江应战。”
    “奕经集结清军4万人,招募乡勇9万人,他想一鼓作气收复浙江三城。”
    “1842年正月,清军兵分三路反击。”
    “宁波方面,清军冒雨攻入宁波城,和英军巷战,损失了500人而被迫撤出。”
    “镇海方面,清军在攻入城内和英军开始拉锯战,三进三出,最终还是失败。”
    “而收复定海的军队还未攻城就被英军击溃。”
    “当时,英国侵华总兵力已经增加到了2万人。四月初四,英军计划向长江干流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