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崔乐急了
作者:日暮不鸣蝉   人在大唐,开局一把金锄头最新章节     
    天上残星几点,明月高挂,崔薄言还没到家。崔卢氏饭前就喊仆人到翰林院问过了。只道崔学士下午告了假,早就离开了。
    这可把夫妻俩吓坏了,崔薄言从没干过彻夜不归之事。
    “阿娘,别急。你忘了吗?以前在扬州城的时候,老三不是经常和狐朋狗友四处野玩,一夜没回的次数也不少呀!”双全提醒崔卢氏。
    “瞎说!”
    “您记不得了吧,就在他娶妻前一晚,还找不到人呢。男人不回家都是正常的,老三今年都二十有二了,又没家室,住在外面不很正常吗?”长才在一旁做了证人。
    没多久,一身酒气的崔薄言回来了。刚才他在茶楼和别人斗诗,略逊一筹,心里不开心。又跑到酒楼和别人斗酒,从他这副样子看,十之八九没赢。
    一家子的心这才放到了肚子里。
    夜深人静,别人都睡了,可崔乐与卢氏两人还面对面坐着。
    “到现在还抱怨,没意义。但从薄言的表现看,他肯定听到了消息。乐哥,你拿个主意!薄言都二十有二了。”崔卢氏满心焦急。
    “你以为我不急?现在好多人理应派人去扬州打探消息去了,一旦薄言与采小兰和离的消息被人知道,还不知道风言风语传成什么模样呢。我们得早做打算。”崔乐凝神想了一段,眼睛一亮,“对了,先前你不是说秦大将军府上有位待字闺中的小姐吗?”
    崔乐原本看不上李世民手上这一群纯粹的武官,觉得他们只是会打仗的匹夫,到了大一统的年代,还得是文官发展前途光明。但时事逼人,顾不得那么多了。
    “那我去探探!”崔卢氏点头。
    两人彷佛又回到了当年在李建成手下当值的日子,夫妻俩一个负责出谋划策,一个负责落到实处,誓与即将爆发的流言打一个时间差,为崔薄言寻得良配。
    ……
    “子弹”一直在飞。
    皇宫之内,李世民看着手里的奏折哭笑不得。自己想见采小兰是一个任性的决定,没人左右。可却有人在奏折里大谈阴谋论:
    采小兰是崔乐崔祭酒的儿媳,崔乐罪清后,途径扬州,明面上逼迫儿媳与三子和离,暗地里授予她从岭南道带过来的棉花纺织技术。等了三年,终于机会成熟了,便请妻家卢氏帮忙运作,以官员大考为由,上报棉衣,以此胁迫圣恩。
    更有甚者,认为棉衣所代表的棉布会极大的阻碍丝绸的生产,长此以往,有伤国本。
    “无稽之谈,这些人鼠目寸光。”李世民大骂,过了一会儿,又吩咐近旁人道:“去请长孙大人,另外再去把魏征——”
    李世民突然想到魏征那带谁怼谁的嘴脸,又补充道:“算了吧,就请长孙大人就行!”
    两个老狐狸在屋里商量什么,无人可知。旁人只知道,李世民将几份大谈阴谋论的奏折打了回去,还责令他们在家里反省。
    第二天,朝堂上空了五六个位置,不知情的大臣们扫视一圈,发现这个现象,心里一震。房玄龄、杜如晦等心思敏捷又熟悉李世民的人,扫了一眼面无表情的长孙无忌和端坐在高堂上的李世民,嘴角一撇,心想:“老李和长孙又生了什么幺蛾子?搞这敲山震虎的一套!”
    他们看得很清楚,今日没来的,都是旧老集团的喉舌。由没啥实权的文人组成,有话他们先说,有罪他们先扛。
    不过,让几人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朝会,毫无波澜。
    一个跳出来的人都没有。
    下了朝,崔乐一回家,就听崔卢氏说已经和秦将军夫妻约好了,一块到外面酒楼坐坐。
    “我说呢,为啥朝会的时候秦琼一直看我呢。”崔乐立即换了朝服,急匆匆地跟夫人卢婉一道出门了。
    而当双全与长才兄弟俩从班上回来,却发现父母都没在家,问了家里管事,管事只说两人一早出去了,到现在还没回来。到了饭点,老三崔薄言也到家了。
    管事立即传饭。
    三兄弟聚到了一块。因崔父崔母都没在家,翠娘、香娘不必站在一旁伺候,同坐吃饭。五人正吃饭间,听到外面崔父大笑之声,由远及近。
    双全灵机一动,突然猜到父母今日干什么去了,轻轻敲了敲桌子,吸引一桌人的注意力,“你们可知道阿爷、阿娘去哪里了?”
    桌上几人一齐摇头。
    “老三,这可是与你有关哦!”崔双全神秘笑道。
    “啊?什么事情能与我有关!”崔薄言停下了筷子,露出一副沉思的样子。这句话与其说是问大哥,不如说是问他自己。
    “啊哈,大哥只能告诉你,是一件好事。天下间顶好的事情,堪称一步登天。”崔双全继续保持着神秘的微笑。
    要不是他老子还在,此刻续上胡子,便全了他那桥头“老神仙”的模样。
    崔薄言信息有缺,没想到其中的关键,但看着他大哥的模样,一丝胆寒从心而生。
    ……
    年节已到,万家灯火,街头巷尾,一堆又一堆竹子交叉摆齐,全等着明日鸡叫。
    “还好,赶上了!”
    城门口,郎将马背上欠身,活动了腰身,连日的狂奔,终于赶上了今年的最后一夜。长安不比其他城市,门禁森严。就算扛着神武卫的旗帜,一样要经受检查。不过,流程自有副将前往办理。其余诸人,门口候着便是。
    采小兰察觉马车停顿,探头往外看去,队伍停在一座森严的城门前,青砖沥沥,岁月斑驳,正中央有一城楼,灯火通明,映出两个大字:长安。长安是军政一体的城市,城墙左右蜿蜒,通向无尽的黑暗,城门高大森严,是一座雄关。扬州城的小城门在其面前,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两位,劳驾两位主事护送民女去驿站,我去有司登记。”郎中将又和手底下人吩咐了一番,骑马奔家而去。什么去有司登记?不过是回家的借口罢了。
    时至佳节,又有多少人坚守在岗位上呢?
    长安城颇大,从入城至驿站,又过了小半个时辰。一直到这一刻,采小兰到了最终的地方。
    “采民女,面圣的日子暂时没定,但肯定在元宵节后。明日可休息一日,后天需要到礼部培训面圣的礼仪,不可间断。有事可与此处管事商量。另外,长安城贵人多,无事切忌乱走。”
    朱红袍官员倒是好人,临了关照了好多在长安生活的注意点,生怕采小兰初来乍到,冲撞了谁。
    “民女知晓,一路谢两位大人关照。祝两位年节安康!”
    采小兰是懂礼的人,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长揖一揖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