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对症下药
作者:柠檬加糖   逼我分家?我直接断亲!最新章节     
    赵昭吸了吸鼻子,又抹了一把眼泪,才转身看向萧老先生,恭恭敬敬地说道:“先生好。”
    方才她心里难受,只顾着找娘亲了,根本就没有发现先生也在,倒是有些无礼了。
    萧老先生摆了摆手,示意无碍,他望着面前双眼通红的赵昭,叹了口气,心底也不太好受。
    方才赵昭的问题就像锤头一样,一下一下砸在了他的心上。
    本朝女子地位低下,众人都心知肚明,男子知晓此事却默不作声,多数女子已经被驯化得麻木不觉,这样不公的现象如今却被一个八岁的小丫头喊了出来。
    “赵昭,你口中那个杏子,为何不能上学啊?”
    沉默了良久,萧老先生才出口问道。
    改变女子地位和处境,这事情任重而道远,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今想将学堂的事解决好才是。
    刘家村的女孩子要是多半都能上学,那么他相信,现在有一个刘家村,以后就有无数个这样的刘家村。
    赵念儿也是如此想的,如今首要的是搞清楚村里人为何不愿送女孩子入学,方才听赵昭说什么杏子,可能会是个突破口。
    提到杏子,赵昭脸上又浮现出了一丝落寞,她垂着头道:“杏子跟我说,家里人觉得女孩子读书没有用,往后还不是要嫁人,而且,她要是上学了,家里就会少一个干活的人,怎么看都不合算。”
    闻言,赵念儿与萧老先生对视了一眼,二人眼里都流露出了慎重之色。
    他们之前忽视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那些女孩子上了学,她们家里就会少一个劳动力,如此,即便学堂免费,村里人也会觉得不合算。
    毕竟,在众人的观念里,女娃娃以后是别人家的人,读了书也是便宜别人家,还不如趁着年纪小,多给家里干些活计呢。
    “赵昭,别伤心,娘亲会想办法的,一定可以让杏子上学堂读书。”
    赵念儿用手轻轻擦着赵昭的眼泪,轻轻安抚着她。
    “娘亲,真的吗?”
    赵昭眼里升起一丝希望,她现在心里一想到杏子,就难受得不行,如果真能帮上杏子那就好了。
    “真的,你相信娘亲 。”
    赵念儿的语气坚定而有力量,让赵昭感到踏实了许多。
    也是,娘亲那么厉害,很多难事都能干成,这次肯定也不例外。
    赵昭放下了心,又恢复了以往活泼伶俐的样子,欢快地跑出去找赵婉了。
    萧老先生望着赵昭的背影,心中却是极为忧虑。
    这事可不好解决啊,总不能给那些送女娃娃上学的人家补银子吧?
    “赵娘子,可是有什么好主意?”直到赵昭的背影消失不见,萧老先生才开口问道。
    如今只盼着赵娘子能有什么好办法了。
    赵念儿沉吟片刻,道:“萧老先生,村里人不愿意送女孩子上学,主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女孩子上学没有用处,或者说,送女孩子上学不能给自家带来好处,反而会少一个劳动力。”
    “如此,我们便对症下药,让村里人明白女孩子上学的好处就是了。”
    “就这么简单?”萧老先生不敢相信。
    “男子读书能登科入仕,光耀门楣,可这女子读书,最多也只是识字明理,对于她们家里人来说,确实是没有什么好处啊。”
    萧老先生想破了脑袋,最终还是觉得女子读书确实无益于家里人。
    他虽然想为女子出一份力,但思想却已经被限制在了条条框框里头。
    赵念儿笑了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她开口说道:“女子读书,可以识字明理,仅这一条,确实不足以让村里人心动,但若是读书有助于女子高嫁呢?”
    “纵观古今,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有名之士,其妻子哪个不是饱读诗书,让村里人明白,女子读书可以高嫁,若是能嫁到富贵人家,也能帮扶到自家,这样,村里人也能因女子读书这事沾上光。”
    自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萧老先生闻言,皱了皱眉,有些不赞同。
    “仅凭一个高嫁能说动那些人吗?村里人目光短浅,很多人是不愿意放弃眼前的好处费心搏一个未来的。”
    再说了,教女子读书,然后再把她们送去嫁人,这完全同他的志向相悖啊。
    赵念儿摆摆手,示意萧老先生别着急。
    她接着说道:“除了这点,我们还要让村里人看到实打实的好处。”
    “什么好处?”萧老先生连忙问道。
    “我想了想,除了讲授知识,我们还可以开设一些技艺班,例如绣花、经营、算术、厨艺、医术等等,这些技艺都是实打实的,有了手艺傍身,女孩子们也可以挣更多的银子。”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规定学习的年限,够了年限就可以分配到活计,工钱至少是五十文一个月,至于这活计,则由我来提供。”
    萧老先生听完,眼睛一亮,整个人都激动了起来。
    如此一来,村里人什么都不用付出,只需要将女孩子送去学堂,学成之后,一个月就是五十文的工钱。
    五十文啊,这对于村里人已经算是很多了,村里大多数人都指望着地里的庄稼,一个月要是有五十文的收入,做梦肯定都能笑醒。
    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算明白这个账,比起将孩子留在家里干那点活,送去读书以后挣那每月五十文的工钱显然更合适。
    况且正如赵念儿所说,读了书的女孩子还能高嫁,以后说不定还能帮衬到娘家。
    这对于村里人可谓是无本万利的事啊,傻子才不答应呢。
    不过,萧老先生并未被喜悦冲昏头脑,他很快就发现这法子还有一些缺陷。
    “赵娘子,此法甚好,可是会不会是舍本逐末,让女娃娃们都想着挣银子和高嫁啊?”
    他愿意支持女子读书,就是为了让女子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改变本朝女子的处境。
    若是教出一群只为银钱和高嫁的女娃娃们,那他宁愿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