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趁着聚餐的时候,许多人便围拢到赵鸿义这一桌,想求证一下他家发大财的真实性。
一个族叔问道:“义哥儿今年可是发了大财?我见你家又是盖房子,又是天天买肉吃的。”
又有一个族兄道:“义哥儿发了大财可不要忘了族里这许多叔伯兄弟,你家那作坊还要人么?我听说作坊一天五十文工钱是真的么?”
众人七嘴八舌地纷纷询问能否跟着赵鸿义发财。
赵鸿义只得站起来做了个罗圈揖,对众人道:“各位长辈,各位兄弟,小子今年的确是发了一点小财,不过刚刚还清家中的债务,盖作坊又花了几十两银子,家里也没剩下多少钱。我家作坊的人手现在暂时也够了,如果以后作坊需要人,会优先考虑宗族里的族亲们。”
众人听了后都是一阵小小的失望,不过赵鸿义才不管他们失不失望,即使别人都知道他有钱,但是在众人面前还是坚决不能承认,除非自己已经考上了秀才。
吃完饭后,老族长赵振先主持分发祭肉,每个人都分到了半斤猪肉。
赵鸿义拎着半斤猪肉回到家,母亲正领着玉珠和珍珠在做年糕。她们都穿上了新做的冬衣,显得略有些臃肿。特别是珍珠这个小萝莉,厚实的棉衣穿在她身上就像只小熊一样,显得有些笨笨的可爱,不过这样厚实的冬衣保暖效果应该不错。
王氏见到赵鸿义回家,便对他说道:“小义,快去你房里试试新做的衣裳合不合身。”
赵鸿义回到房里试穿了新做的冬衣,还挺合身的,簇新的棉布做的冬衣,里面填充的都是棉花,一件就花了将近二钱银子。
出去让母亲看了看,王氏不住地点头道:“好看好看,挺精神的,这李裁缝的手艺确实不错。”
玉珠在一旁偷笑道:“娘,要是弟弟明年给你挣一顶方巾回来,那才叫好看哩。”
王氏也笑道:“果然能挣得一顶方巾回来,那我可要乐开花了。”
赵鸿义挠挠头,这压力山大啊!连忙回到房里继续写他的八股文去了。
终于到了除夕,家里弄了一顿丰盛的饭菜,全部是由赵鸿义掌勺。虽然说都是些家常菜,但是有了蚝油和豆腐乳,家常菜也变得异常美味。
而写对联这项重要的工作更是赵鸿义亲自动手的,因为写了二十万字的小说,赵鸿义的字现在练得算是挺不错的了,绝对可以拿得出手。
当赵鸿义与妹妹珍珠将写好的对联和福字贴到自家院门两旁之后,很是引起了村里人的注意,于是便开始有人求他帮忙写对联。赵鸿义当然也是来者不拒,几乎把赵庄大部分人家的对联都承包了,而且也没有收他们一文钱,这让村里人对他又增加了一些好感度。
吃完年夜饭,赵鸿义与家人一起边吃着零食喝着茶,一边守岁。农村的夜晚十分无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赵鸿义便给家人讲述起了他写的小说故事,听得王氏和两姐妹十分入神,一直到了子时。
赵鸿义与几人一起走到到院门口,此时千家万户都在燃放鞭炮,鞭炮的爆炸声在旷野中可以传得很远,噼里啪啦的响声不绝于耳,显得十分热闹。
赵鸿义也赶紧用竹竿挂上了一挂鞭炮,让母亲和玉珠拿着竹竿的一头,他自己跑到挂着鞭炮的另一头,用一枝香点燃了鞭炮,珍珠连忙用手捂住了耳朵,开心地看着火药爆炸的闪光……
正月初一,王氏给三个儿女都发了压岁钱红包,赵鸿义也拿着礼物去了大伯家和老族长家拜年。
大伯家在年前已经把赵鸿义家一年的田租交给了王氏,一共是九两银子。而大伯一家已经商量好了,今年全家都到作坊里干活,田全部租佃出去。赵鸿义也乐得清闲,便委托大伯也将自家的五亩地一起佃出。
而在老族长赵振先家里,赵鸿义也被老族长缠得头疼不已,最后只得答应,一旦自家作坊需要招工,要第一时间告诉族长,由组长安排族亲进作坊做工。看来聚餐的时候众位族亲对赵鸿义的承诺还是有些不放心,又让老族长这里给赵鸿义一些压力。
初二,全家人一起去了舅舅家拜年,相当于母亲王氏回娘家。
舅舅这里的效率更高,已经在过年前把自家鱼塘给清空,然后租给了别人,打算过年之后便专门帮作坊跑采购事宜,他这个采购主管终于算是名副其实而不仅仅是兼职了。
从初三开始,赵鸿义便又重新投入了高强度的学习当中,毕竟时间不等人,离县试已经只剩下一个多月了。
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赵鸿义还是陪着母亲和姐妹一起去了县城里看灯。虽然这些花灯在赵鸿义看来非常普通,没什么看头,不过玉珠和珍珠两姐妹平时很少有机会能到县城里逛街,看着她们一脸兴高采烈的样子,赵鸿义还是觉得这一趟来得值了。
正月二十,县衙贴出告示,定于一个月后的二月二十举行本年度的县试,参考人员即日起可至县衙礼房报名。这个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整个上海县,赵鸿义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老族长通知的这个消息。
赵鸿义连忙请老族长开具了保结文书,证明他身家清白,不是娼优皂隶的后代,不是冒籍、顶替、假名,不在丧期。
接着赵鸿义又拿着保结文书进城来到万卷书楼,谢掌柜忙派人去请苏惟钧。
没过一会,苏惟钧便赶来了。两人寒暄了几句,赵鸿义说明了来意,苏惟钧二话不说,便在保结文书上签了名。苏惟钧还唯恐他不熟悉报名的规则,又派了身边一个老练的家仆跟着他前去县衙。
来到县衙,刚走进大门内,便见到礼房公房门口围了一大群人,吵吵嚷嚷的,吓了赵鸿义一跳,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一问旁边的人才知道这些都是来报名县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