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奇招
作者:咖喱海鲜鸡   一个农家子的逆袭之路最新章节     
    “你的意思是说……”苏谨行和苏惟钧都是一脸惊讶的表情——这小子居然能想到用新建的城池内的地皮来拿捏那些反对征地方案的大户,这简直就像打蛇打在了七寸上。
    “没错,我的意思就是,被征收土地的人家可以在新城中获得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补偿,而其他想要参与海贸的人必须重新购买土地。”赵鸿义淡淡一笑:“只要把地卖得贵些,被征收土地的人就会觉得赚大了,阻力自然会小很多。”
    “若是资金仍然不足,还可以更进一步,实行海贸许可证制度,没有许可证不得从事海贸,若是被抓到了直接按走私论处。而官府可以按年度收取海贸许可证的费用,若是没有交费,那就不好意思,想参与海贸是没门了。”
    “嘶……”苏家父子听了赵鸿义的主意,都像看怪物一样看着他:这货的脑子里装的都是些什么东西?怎么能想出这种奇招的?简直要把大户们玩弄于股掌之上。
    因为贸易地点的变更,新城将成为上海唯一指定贸易港口,深度参与海贸的各家缙绅大户们势必要在新的贸易港口附近重新建造码头仓库货栈等各种附属建筑,没有这些就没法做生意。
    可是整个新城的产权都是属于官府的,里面的地皮也理所应当地由官府进行发卖,卖给谁不卖给谁,卖多少钱都是由官府说了算,这就凭空给官府制造了一个审批项目出来。
    假如哪家大户在征地的过程中使绊子不配合,官府就可以不卖地皮给这家大户,这家不配合的大户也就会失去参与海贸的机会,这样一来还有谁家敢在征地的时候捣鬼当钉子户?
    恐怕被征收土地的大户还要庆幸自己的土地被官府征收,从而使自家获得了参与海贸的机会。
    而假如更进一步将海贸变成官府许可制度,那么想参与海贸的人就必须用钱从官府手中购买许可证,还必须对新城建设大力支持,否则官府不对其发放海贸许可证,这条财路可就要断掉了。
    即使他们为此出了一大笔钱,但海上贸易是极为赚钱的暴利行业,只要能参与其中,这钱还是很容易就能赚回来,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道理谁都懂。对商家来说,这绝对不可能是亏本的买卖,只要脑子正常的人都知道如何选择。
    而假如海贸迟迟不能重开的话,原来参与海贸的大户们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的,别的不说,他们囤积的许多货物就要烂在仓库里没人买了。
    这个操作就相当于官府用自己对海贸的控制权来交换士绅大户们对官府的支持,这样建设新城的资金来源就解决了很大一部分,资金压力小了,方案获得朝廷通过的机会就高了很多。
    “贤侄这招妙啊!这件事应该有七八成把握了。”苏谨行对赵鸿义的这个思路赞不绝口,这样一来海贸的重开就非常有希望了。
    赵鸿义道:“伯父谬赞了,这只是小侄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而且这个法子只对寻常的大户有效,若是遇到像徐家那样手眼通天的豪门,恐怕也不会买账。所以城池选址还是要尽量避开豪门大户为好。”
    “这个无需担心,府里县里各位老爷自会斟酌考虑的。”苏谨行笑道:“我这里却还有一件事要与贤侄商议商议。”
    “哦?不知苏伯父有何见教?”赵鸿义有些疑惑地问道。
    苏谨行道:“不知贤侄是否有意到南京也开一家酒坊?”
    “南京?”赵鸿义感觉有点意外,不过旋即便释然了。
    原来苏谨行自从知道自己儿子与赵鸿义两人合伙开设酒坊赚了不少钱之后,心思也渐渐活络起来,这么赚钱的生意,要是只窝在上海这个县城里小打小闹,未免十分可惜。
    虽然整个上海县的人口有五十万,也不算少了,但相比起南京这种巨型城市来说,市场容量还是颇有不如的。
    要知道南京可是大明朝的龙兴之地,光是从应天府这个名字就能知道南京在大明皇帝和朝廷心目中独一无二的政治地位。
    而且南京不仅仅是政治地位上仅次于北京的帝都备胎,还是大明朝真正的经济中心。
    南直隶管辖的江南地区一向是大明朝税赋贡献最多的地区,比如苏州一府缴纳的税粮就几乎达到了全国的十分之一。南京户部负责征收江南地区和附近几省的钱粮税赋,并经过漕运解送北京,可以说是掌握了整个帝国的经济命脉。
    而缴纳了如此多的税赋也是得益于巨量的人口,因为人口是创造财富的唯一主体,人口越多的城市,经济实力自然也越强。
    在整个大明朝,人口最多的城市分别是南京、北京、苏州、扬州、杭州,南京又是所有城市里人口最多的。巨量的人口加上无数钱粮税赋的聚集,使得南京的经济实力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更不用说南京还聚集了许多勋贵和官员,而这些达官贵人的消费能力又极强,若是在南京开一家酒坊,不用说生意定然是极好的。
    之前赵鸿义也曾经考虑过到南京开一家分号,只不过由于自身实力有限,并不敢真的付诸实施。
    因为赵鸿义毕竟只是一个秀才而已,在乡下或许还有些地位,然而在“官员满地走,举人多如狗”的南京就非常不够看了,渺小得简直犹如尘埃一般。若是被豪强势力盯上要求投献,就凭他这么一个小小的秀才身份,毫无疑问会被人吃干抹净连渣都不剩。
    即使是苏家这种世家大族,在上海这一亩三分地上还算是有些威望比较吃得开的,可是一旦到了南京这个第二帝都,苏家还有没有能力“罩得住”?对此赵鸿义也是十分怀疑的。
    而苏家在这时候提出要到南京去开设酒坊,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难道他们认为自家可以“罩得住”,还是说背后另有隐藏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