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设教,大抵言生生之类,皆因行业,有过去、未来、现在三世。
识性不灭,凡为善恶,必有报应。
又有五戒,去杀、盗、淫、妄、贪,大意与仁、义、礼、智、信相符。
释迦治世教化四十九年,乃至天龙神鬼并来听法,弟子多有证果者。
平居阿耨达山,王舍城在山之东南角,城西又有竹林精舍,有浴佛所。六年苦行处,常乐安隐处。
雪山之阴,雪水流注,百川洋溢,以味清净,周回屈从而趋大海,无有旱潦。
一切众生咸得受生安乐国土。
舍卫之西罽宾、回回王民悉奉佛道,远近皆修浮屠,七级以为供养。通国人投为沙门,到冬未中前饮少酒,过申不复饮。
凡沙门皆草蓐为床,衣钵随身,譬如飞鸟,不近一切捕鱼鸟人、戏论人、外道人,不蓄象兵、马兵、车兵、步兵。
沙门又名苾刍,又名比丘,其教遍流西域。
释迦之首座弟子,乃诃维摩竭陀国人,生于婆罗门家,名摩诃迦叶,波大龟氏。
尝为锻银师,善明金性,吸气饮光,使其柔伏,志求出家,以度诸有,从师修持有年。
一日,释加拈花微笑,谓曰:“吾以清净法眼,涅般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将付于汝,汝当护持。”
并敕阿难为副贰,以其欢喜而无染,知觉而有行,传化后人,无令断绝。而说偈言: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无,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说此偈已,复告迦叶曰;“吾将金缕僧伽黎衣传付与汝,转授补处,至慈世佛出世,勿令朽坏也。”
迦叶闻言头面礼足曰:“善哉!吾当依敕,恭顺佛教。”
尔时世尊至拘尸那城,告诸大众。我今背痛,欲入般若涅盘。
即往熙连河侧娑罗双树间,自然有宝床,从地涌出,世尊坐上,右肋累足,泊然冥寂。
那竭王乃作金棺,复檀车送丧。时诸弟子,积香薪茶毗之。
烬后金棺如故,大众即于棺前模偈赞曰:凡俗诸猛炽,何能致火爇?请尊三昧火,阇罗金色身。
赞已,金棺忽举,高娑绩树七倍,在空中往反飞腾。
旋见三昧真火烬尽化灰,舍利子如雨下,得八斛四斗,那竭王载归宫中,各国皆兴兵来争,迦叶乃以金升量与之,取归供养。
阿难欲究竟如来真实意,迦叶曰:“倒却门前刹竿着。”阿难亦微笑受之。
迦叶同诸弟子追叙其语,缀以文字,集为十二部《真经》。
每悼佛辞世,无从听受,闻老佛毗婆尸昔曾去王位,修道于东土白翟之清凉山,得维卫胜观,具大智光。
迦叶等齐诣询佛因由,毗婆尸曰:“解脱色相,不昧灵光,尔佛何尝不在?”
遂指引至灵鹫山顶,见佛垂眉跌坐。诸弟子悲咽,俯拜岩下。
佛微笑曰:“何执着耶?”
大众觉悟,顿生欢喜,起侍左右,相与共究无生。
老子分神化气于西土之后,甲寅岁复从太微宫分身降生于蜀国大官李氏之家,先敕青牛化生为青羊,色如青金,常在所生婴儿之侧。爱玩无斁。
忽一日,青羊失去,儿啼不止,家中令童子往外寻觅,得于市肆中。
尹喜受老子千日之期,丙辰岁往蜀,遍问居民,并无青羊肆。
见童牵羊而过,喜解曰:“圣师所约,其在此乎?”前问牵将何往?
童曰:“我家夫人生一儿,爱玩此羊,失来两日,今寻得,欲还家与之。”
喜即嘱曰:“愿为告夫人之子,云尹喜至矣。”
童如言入告。儿即振衣而起曰:“今喜来前。”
喜既入,其家庭宇忽然高大,涌出莲花之座。
儿化数丈白金之身,光明如日,顶有圆光,建七曜之冠,衣晨精之服,披五色离罗之帔,坐于莲座之上。举家见之,皆大惊怪。
儿曰:“吾老君也。太微是宅,真一为身,太和降精,耀魄为人。主客相因,何相怪耶?”
喜欣慰无量,稽首言曰:“不图庆会,复奉天颜。”
老君曰:“吾向留子者,以子居世已久,深染爱欲,初受经诀,恐未克成功,是以待子于此。今子保形炼色,已造真妙,面有神光,心结紫络,金名表于玄圃,玉札系于紫房,气参太微,解形合真矣。”即敕召三界众真。
时诸天帝君、十方神王洎诸仙众,顷刻浮空而至,各执香花,咸稽首听命。
青羊亦化为山丘之大,老君挈喜同登,腾空而起。
先引朝见五老上帝,并谒四极诸真,往拜玉清元始。
授喜玉册金符,位为无上真人,赐号文始先生。
更赐紫芙蓉冠,飞青羽裙丹得绿袖,交泰霓裳罗纹黄绶,九色之节,令居二十四天王之上,统领八万仙士,
尹喜拜谢而退,自此飞腾虚空,参侍龙驾矣。
其家长幼二百余口,喜用挟山超海法,即时风雨晦冥,拔己所居之宅,飞徙于西戎之仇池山顶。
天生斗绝,壁立千仞,石角外向如雉堞,然惟一门可通。
上有平地方二十余里,中有田可百顷,羊肠盘道,凡三十六回。
老君乃会尹喜游观八之外,发轫西行,司渡流沙胡域。
胡人专务杀掠,老君乃作五木摴蒱,教胡掷之。
有雉犊臬卢诸色,以赌胜负为乐,使不专于兵刃。
西游龟山,为王母讲清净经。喜从省太真,共食碧桃紫梨。
尹从弟名轨,字公度,居唐国之阳,少学天文谶纬,知兄得伯阳道法,致命造玄,便来师事兄喜。
喜因教服黄精花,并授诸道经凡百余篇。
轨问其旨,喜答曰:“其中曰天、曰命、曰神、曰玄,合曰道也。”
轨既得所传,自称尹道士,闻兄登真去后,即约华阴杜冲同讲求修炼,冲自得太极超拔,愈虚心问道,立志度人。
轨常往请教,冲乃同至文始拔宅处,行踏叹羡。
时轨年二十八,与喜同月日生,就于此结庐养气,专修上道,不欲远适。
冲闻文始于蜀中有遇,遂别轨至蜀,踪迹到青羊桥,往叩李氏。
阍者言:“主人平昔向善,中年无子,幸产一儿,以为宗祧可继,不期有此意外事。虽然神圣降临,终于吾家无益,因往金堂山拜问老祖八百仙翁也。”
冲曰:“仙翁为谁?”
阍者曰:“相传蜀帝鱼凫逊国于鳖灵,入居金堂龙桥峰下,修脱迹之道,遇浮丘公来栖威凤山,传以真道,因从师姓,改曰李脱。
卜居于广汉栖玄山,合九华丹服之,化子规归国。
见人民皆非畴昔,乃深夜悲啼,复往武檐山,度朱提氏,望帝阴魂出世,不能相近,畏阳气蒸逼也。
仙翁后遇飞阳君,于海上授水木之道,复登龙桥,作炼丹成,试抹于石崖,顽石立化为玉,光彩莹润。
于是投成丹于望帝食之,即能现出阳形。
与仙翁结为兄妹,更名李真多。教居绵竹中修持静道。
仙翁云游五岳十洞,城市朝廷,隐显莫测,积二百余年,与徒张伯子炼紫阳金丹于华林山石室,丹成复还蜀中,历夏、商二代,蜀人恒见之。
约其年可八百余,又见其行辄八百里,故称曰李八百。
迁居什邡仙居山百余年,种华芝为饵,其木赤盖白茎,上有两叶三实。
至商王文丁乙酉九年三月八日,仙翁与张伯子俱乘虎出游至市,观者甚众,遂跨虎升空。
真多修道绵竹,来往浮山之侧,耽尚玄理,初得仙翁朝元默真之要,行之数百年,状如二十许人,神气庄肃,风骨英伟,人或见之,不敢正视。
其后,太上老君与古玄三师降授飞升之道。
真多拜受,自修。仙翁至浮山,复聚丹沙作炼,成而同服。更名浮山曰万安。
仙翁与真多东游豫章之南,以成丹化剑,淬于池,水缕五色。
西归寄居筠阳之五龙冈,真多仍往来蜀中,救度疾苦。
一日,自蜀至冈,仙翁候之,见妹手持莲花,身似有孕。
仙翁怒,欲引剑挥之,真多已觉,倏尔凌空渡江,产下《童子经》一卷,遂乘云气冉冉升天。
时蜀人为真多之像,将奉祠焉,像成而舁不动。
是夕众见真多云,吾祠宜在五龙冈,得亲兄翁。翼日举像甚轻,乃祠于彼。
仙翁自愧弗及,立志度世以积功行,周时还来金堂,自称学人,改山为三学山,谓己三于此山学道,世人号为贤山。至是真多常降会焉。”
杜冲曰:“汝何知之详也?”
阍者曰:“主人虽非一宗,因同姓,故称老祖,凡有危难,必往求之,归家每说其事,是以悉知。”
冲谢别,欲往金堂寻八百谈道,西行至一山,形如象耳,见一大冢如阜,旁有小冢累累,因问土老。
答曰:“康王十六年,中原有彭祖者,据云年近千岁,入蜀家武阳,今山下宅址尚存,至辛卯夏六月三日病卒,身畔有黄金一笏,众社儿为殓,葬于西山下,旧名象耳山,今名彭山。
举柩日,天忽飞冰雹,堆积难行。众社努力开道。
葬毕,六十人皆冻死,众家人为立六十冢于彭祖墓旁,号为社儿墩,若有耕锄于旁,犯墓上草木,则雷雨大作。”
杜冲惊叹曰:“吾师彭君,不务金丹大道,惟修导引。吾尝屡劝,终不听从,以致妨及社儿,自竟沉沦何处,吾岂坐视不援乎?”
别老者,行未二三十里,与一行人同憩林下。
有李公自金堂回,冲问其所语若何?
云:“圣人下降,此是吉祥,许来年连举二子,未审果否?”
冲曰:“仙翁所言,谅无差谬。”李公欣谢而去。
冲即往见仙翁,不暇问及丹旨,便叩彭祖行踪。
八百曰:“老彭原有根气,虽脱朽骸,不迷灵性,真是落叶归根耳。”
冲祈明示。八百愠色曰:“去处还从来处去。”再问之不答。
冲拜辞北行,一路揣摩不出,姑晤尹道士商之。及至旧处,已不知去向。
文始从游西域还时,老君将所携竹杖赠之曰:“此汝太祖宛丘所赠之物,自我入关西来,先生预知后昆有好道者求我,故借竹杖以喻嘱仗也,今以转付与汝,苟有可度者,当即拔之污泥,勿负汝祖之意。”文始拜受。
首度从弟轨升天引朝上帝,嘉其好道,赐号太和真人,职守杜阳宫,长下统行仙僚属。
轨受敕命,仍居下界立功,袖丹十余筒,济度有缘,常炼黄白,以赈贫苦,周历天下,所以杜冲来会不值。
因细味八百归根之语,想起大彭受封徐州,或在故都,遂往彭城中颠狂踏歌于道。
群儿随戏,聚观者甚众,冲遍观无一少异。
踅出东北,见一人年可二十,端坐墓旁呆想。
冲问其何为?
少年起答曰:“上世彭祖者,历仕唐虞夏商,晚岁浮游四方,卒于蜀之象耳山。
吾父因是嫡派,不忍远弃尸骸,入蜀扶柩归葬,弗惮劳苦。
至彼问诸土人,云有灵异,不敢轻于移动,就其所居宅中,获革履一双,棕木拄杖一,奉归葬于此处。
明年癸巳生我,即取名宗,字法先,生性好道,每日必至墓上,存想上祖之玄妙,恨不能及。”
杜冲知是老彭后身,因语曰:“彭祖虽善于补导,不过苟延寿命而已,一朝气散血涸,便归黄壤。我能合形神而俱化,同天地而常存,子欲学乎?”宗即拜冲为师。
冲扶住对揖,呼为道友。冲复自称觉斯,谓觉其师也。
宗遂弃家修道,随之采药寻真。
游汝阳。闻嵖岈山有蔡侯之子琼,字伯瑶,曾师事老子,将往访之。
招山鹿跨之而行,宗步随至山坳,忽堕深谷,手足伤损危殆。
小童报知蔡君,乃握符出迎,冲告其故。
蔡君曰:“吾始遇徐甲,云老君有太玄阳生符,曾受之而长生。
吾即远离父母,寻经年余,得遇于黄河中流砥柱峰,谨侍二十日,授阳生符,并还丹诀,老君将他适辞归。
携二童遁居此间,依方修炼,九九丹成,稍觉有得,常用符活已死之人。
但骸骨存者,投之即起。高徒虽重伤无妨也。”俯身以符拂之,手足便能舒展苏息。少顷,即跃起拜谢。
当晚,蔡君留饮山斋,共谈道要,三人遂成至契。
居三日,别蔡君游于孟津,使宗采樵,被蛇中毒,腹胀如鼓。
冲摘一草揉其腹,渐平复。冲暗察宗肃恭如初,面无愠色。
冲悯之,乃授丹经五千文,及守一之道。
宗宝而修之,勤恪无怠,日臻微妙。冲同之入华阴山,至往日炼处,见磴道藤床,宛如旧识。
正留连抚玩,冲提拄杖当头一击,宗瞪一回,即相对而笑。已觉悟前因矣,深谢冲提挈。
冲闻瑶池金母有木禾甘露,又欲西游。彭宗请就嵖岈,与蔡君作伴。相别而去。
先是昭王甲寅十五年春,西有五色光,直贯紫微,王令太史占之。
太史邓种对曰:“此西化之兆也,当有圣人升去,千年之外,声教返此。”
正是:佛日增光,法轮常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