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赵威伯楫脯款友 钟离权灯引逢师
作者:浮黎君   三教同原录最新章节     
    后入句曲华阳大内为保命丞,初平间,在王屋得此四人为徒。
    今见戴孟,因出河图示之,内有云:“吴楚多有得见太平者。”
    乃语诸弟子曰:“此语不虚,此验不久。吾将避入此地矣。”
    设山肴数色,共酌兰浆。
    豪谈既久,叔期素善啸,酒酣鼓掌啸歌,声若冲飙之搏击长林,众鸟群鸣天际。
    须臾,归云四集,零雨其蒙。
    相聚数日,孟别去不复归朝,南游中岳,后得师李先生,受步七元之法,道德弥高。
    叔期欲南行,因改名昞,以神丹之方传与四徒。
    欲践实地行去,买舟乘之,舟人不许,乃张盖坐舟中,长啸呼风,乱流而渡,舟人始惊服。
    游至东阳,遇张巨君,过舟叙谈。
    为乏酒肴具供,遂与舟子借楫,解囊取瓢,便酌河水为酒,削木楫为脯,招舟子共享,三人皆得醉饱。
    少顷视之,楫则犹是也。
    昞担囊就陆,别去。至长江渡头,求船不得,布席于水,如驾帆焉。
    须臾登南岸,择居赤山。
    其时深秋木落,风劲草枯。见此萧条风景,叹曰:“吾闻春色先归江南,今小春天气,一阳将回,守不能先时而至耶?”
    对枯树咒之,即生花蕊,满山仙李碧桃,白梅红杏,烂熳如艳阳时候。
    附近多强人、猛兽,昞以气禁法治之,禁人人不能起,禁虎则伏地低头,咸如絷缚者。
    于是一方敬服之。
    毛、刘、谢、张同在王屋三十余年,得受丹方,共修逾年。
    丹成,伯道先服即死,道恭服之亦死,稚坚、兆期不敢再服,弃药而归。
    未出山,忽见伯道、道恭各乘白鹿在山头,有众仙童执节侍从。
    二人悲愕悔谢,伯道不顾而起,道恭授以服茯苓方。
    谢、张闻魏伯阳有周、冯二徒,始因信道不真,其后研究《参同契》,励志自修,终得出世。
    谢、张欲购此书,闻青州徐从事能注其义,东行访求不值,有谓:“与魏公去游会稽矣。”
    二人复往南寻之。
    伯阳归故乡,遇同郡淳于叔通,喜其灵慧,以《参同契》与观。
    叔通读而赞曰:“其说似解《周易》,实假爻象以论作丹之意,公诚为万古丹中王也。”
    伯阳曰:“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故托言之耳。”
    更传以口诀,往邀从事,相将入绿萝山,桃源深处作炼。
    道成出游,路遇谢、张。魏公知其来意,令叔通注五相类之义授之,三人携手而去。
    谢、张探得其旨,发愤苦修,始得度世。
    会见毛伯道,问以不顾之意,曰:“此季子激余子之术。不然,汝又生退悔。”
    二人谢服。
    刘道恭既得道,志愿高大,改名道伟,复入嶓冢精修,积二十年,遇宛丘先生来,拜求其道。
    先生试之,将一大石约重万斤,以一白发系而悬之,使卧于其下。
    道伟神色无异,心安体悦。
    又十二年,先生复来,赐服轻举神丹,带升天界,谓曰:“凡升天者,必先谒三天大法天师,然后上朝玉帝。”
    于是同诣正一真人阙。
    天师闻与宛丘同来,即出相见。明日引入仙班,朝见上帝。
    天师即道陵也,于桓帝永兴元年自蜀还至蕲春玉台山,与王赵修炼辟瘟神丹,救此一方疫者。
    又于平盖山合九华大药,分饵诸弟子。
    真人在蜀,常与鬼谷先生交游,闻先生有山洞在近,南游余汗访之。
    至仙岩,上有二十四岩,岩石灵奇,多窗牖、几榻、禽鸟之状。
    真人幽赏未已,先生率诸徒迎邀。
    其洞杳晦,入必以烛,真人呵神灯照之。周四五里,可容数千人。
    旁有一洞,洞口狭小,迤逦见林木室庐,俨然如村落。上有苏秦台、张仪井诸胜。
    真人叹美,先生曰:“此去有座灵山,非道高德厚者不克居也。”
    真人即求引去。
    既至,但见两石对峙,如龙腾虎踞之状。真人登山之巅,探深洞,得异书皆云文丹篆。
    鬼谷读之,内有云:“此上清宫福地,世为张道陵所居。”
    鬼谷贺之曰:“非真人何能当此!”
    忽山腰一人步至,大呼曰:“谁窥我山洞,将占夺乎?”
    鬼谷笑曰:“藐姑何太轻人耶?”
    姑本居北方,每来游此。
    其山突起,豗然如象,故名象山,中有良田清地,无异平野。
    姑爱之,尝修炼于此。
    姑曰:“天台三子称托生东海为王方平,吾女徒麻姑游行蓬岛西回,因见其意气,结为兄妹,常作伴出游,经年不返。
    今去已久,待回时便归旧庐。
    数日前,已有神人降言:‘有真人眷属来居。左右五百里,散仙不可亲傍。’
    恐真人不时俯临,侍从人员、车马龙虎众多,传呼惊叫,各不宁静,故将舍此而去。”
    二真谢别。
    道陵即迁眷属东居余汗龙虎山中,诸徒散居附近。
    真人谓:“我自静,物能扰我耶?”
    于乙未永寿元年正月七日五更之初,长、升见一人驾云大呼曰:“道陵功行已就,将授秘箓。”
    言讫,老君驾龙舆至,命真人乘白鹤同往蜀之成都。
    老君降舆,地涌玉局而坐,谓曰:“子既为保举度师,所授三百人道法,惟三人系代行治。”
    真人请示,老君指曰:“张申、王升、李忠也。”
    真人即招出拜见,同聆妙义。
    老君重演正一盟威之旨,说《北斗延生经》、《南斗长生经》,然后升舆回驾。
    真人悉以经箓玄秘授三子。
    欲显神迹,乃于云母台西北半崖间,举身跃入石壁,自崖顶而出,因成二洞。
    今崖半曰峻仙洞,崖上曰平仙洞。
    时南阳徐道季少住鹄鸟山,静悟真道,数年不懈。
    真人怜其诚,往谓曰:“夫学道者,当当巾天青,咏大历,跖双白,徊二赤,此五神道之秘事也。大历者,三皇文是也。”
    道季遵修之,后竟成道。
    明年九月九日,真人游巴西赤城渠亭山,上帝遣使者持玉册,授“正一真人”之号,谕以行当飞升。
    真人乃以盟威都功等诸品秘箓及老君所授三洞经箓、斩邪二剑、玉册、玉印授长子衡,戒之曰:“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统三五、步罡、正一之枢要,世世一子继吾道脉,不得妄传。”
    谓长、升曰:“吾有余丹,可分食之,当随吾上升。”
    亭午,群仙仪从毕至,玉女引雍夫人与真人乘黑龙紫舆,天乐拥道,王、赵侍于驾旁,白日升天。
    云台峰上,拜跪而送者万数。
    真人在人间一百二十三岁,时丙申二年秋也。
    真人证位三天辅元大法天师,夫人为上真东岳夫人。
    嗣师衡袭教居阳平山,精修至道,不与物接,岁以经箓授弟子,克彰正一之道,言约理明,化及西南诸夷,远近景从。
    是岁,南匈奴左薁鞬台耆、且渠伯德等反,寇美稷;东羌复举种应之。
    安定属国都尉敦煌张奂初到职,壁中唯有二百许人,闻之,即勒兵而出。
    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奂不听,遂进屯长城,收集兵士。
    遣将王卫招诱东羌,因据龟兹县,使南匈奴不得交通。
    东羌诸豪遂相率与奂共击薁鞬等,破之。伯德惶恐,将其众降,郡界以宁。
    羌豪遗奂马二十匹,金鐻八枚。
    奂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悉以还之。
    前此八都尉率好财货,为羌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无不悦服,威化大行。
    丙申二年。
    泰山琅琊贼公孙举、东郭窦等聚众三万,寇青、兖、徐三州,破坏郡县。
    连年讨之,不能克。尚书选能治剧者,以司徒掾颍川韩韶为嬴长。
    贼闻其贤,相戒不入嬴境。
    馀县流民万馀户入县界,韶开仓赈之,主者争谓不可。韶曰:“长活沟壑之人,而以此伏罪,含笑入地矣。”
    太守素知韶名德,竟无所坐。韶与同郡荀淑、钟皓、陈寔皆尝为县长,所至以德政称,时人谓之“颍川四长”。
    丁酉三年,西蕃入寇,本羌属,凡百余种,散处河湟、江岷间,为汉之患。
    中郎将钟离简举弟权奇才神勇,征拜为大将,命征吐蕃。
    其先雍州渭城人,父章,于元初中为征北胡有功,封燕台侯,作宦云中。
    诞生权时,白昼有一长人,云是“上古黄神氏,当托生于此。”大踏步入卧房。
    见异光数丈若烈火,侍卫皆惊。其日乃四月十五。
    生下不声、不哭、不食,至第七日,跃然而起曰:“身游紫府,名书玉清。”其音如钟。
    生得口方额广,乳远臂垂,状如三岁儿。章爱护若罕世之珍。
    初,东园公以为易号游行,无补于世,矢志广立功行,必须受胎入俗,本真不混为上耳,乃托生于青州为王氏子。
    六月十五日将产时,紫气烛天,光华半壁。
    生有奇表,幼慕真风,取名诚,字玄甫。闻诞时异采,道号东华子。
    适金母往会木公,号曰白云上真。见玄甫,异之曰:“天生谪仙人也。”
    遂引之入室,授老子之青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
    东华拳拳服膺,三年精心,尽得其妙。退居于昆仑之左烟霞洞,颐神养浩。
    久之,结庵自居,篆额曰“东华观”。韬光晦迹,复徙代州五台山之阳。
    在人间二百余岁,殊无衰老之容。
    开阐玄宗,发挥妙蕴,阴功济物,玄德动天,天真赐号东华帝君,既号紫府少阳君。
    因见祥光发于至近,出山至燕台侯府,索儿相视,叹曰:“特缘未至也。”拂袖别去。
    此儿自幼知识轻重,因名权。及壮,脸如丹涂,俊目美髯,身长八尺,仕为谏议大夫。
    兄简自知不及,逊袭为侯。至是荐之为将,奉诏北征。
    梁冀忌之,发羸卒二万,权怒不欲行。恐迟君命,怏怏而去。
    才至,羌人乘夜劫营,军士尽散,权独骑奔山谷迷道,深林有灯光透出。
    近视之,一胡僧鬅头拂额,体挂草衣,垂头趺坐于灯下。
    权牵马,叉手告以失利之故。
    僧起身携权引行数里,至一村庄,指曰:“此少阳君成道处,可息于此。”遂揖别。
    权未敢惊动庄中,屏息立俟。
    良久,闻人语云:“此必碧眼胡僧饶舌也。”
    权侧目视之,一老人披白鹿裘,扶青藜杖,抗声而前曰:“来者非汉将钟离权耶?”
    权应曰:“是。”
    老人曰:“汝何不寄宿山僧之所,而顾衰朽?”
    权大惊,知是异人,是时方脱虎狼之穴,邂有鸾鹤之思,即伏拜哀求度世之方。
    老人不吝,慨受以长生真诀及金丹火候、青龙剑法,令退去。
    权拜受,请问姓氏,老人辞以再会方知。
    及问山僧之名,老人曰:“黄龙诲机也。”
    权告辞出门,回顾庄居,忽不见。
    权念兄简在朝,恐为己得罪,乃奔回洛阳,潜入兄府,泣诉以兵散败回。
    简慰曰:“休矣。今梁氏肆恶,朝政日紊,我久不欲立于乱邦。弃此微禄,若残羹耳。”
    遂同权洁身避入华山三峰。权以所得之道,授兄参悟,自改名觉,字寂道,号和谷子。
    乃束双髽髻,衣槲叶,自称“天下都散汉”。
    东游泰山,遇华阳茅真人入朝东岳,伏道拜迎,求其道要。
    茅君扶起见载,至山宴饮,谓之曰:“子之根气深厚,非比凡流,何愁真道难得?”
    茅君即以李真多所授太乙刀圭火符之诀出传,谓之曰:“学仙者以阳气为主,子当号为正阳。”
    及闻上仙王君在山,因请一见,即是山庄老人。
    玄甫复传以贞元永命之秘,于是洞晓玄玄。
    退而云游至鲁,居邹城年余,入崆峒谒见老君,赐号曰云房,出丹药食之。
    后于紫金峰会见四皓,始知本师是东园公,诲机是夏黄公所化也。
    四皓各奉以玉匣秘藏真诀。
    云房归华山,见兄简所授真诀炼就,遂共服金丹,便能升天入地。
    云房常于晋州羊角山驻足,欲以道德度世,遍访有缘。
    时四皓复聚一处,为禅为真,游行江淮之间。
    有淮南华子期,觑四人貌服奇古,必是神人,窃尾其后,直至闽地汉兴山中。
    东、夏二公同绮里飞升天柱大王峰,往会司命魏真君。
    邀入玉清洞筵宴,谈及各处风景,真君亦欲遨游尘寰。
    子期乘舟里独留山岩,奔往哀求其道,愿拜为师。
    先生曰:“我辈行踪无定,聚散不常,从往何处去?我怜汝有心,来意诚笃。
    授汝隐仙灵宝方,一曰伊洛飞龟秩,二曰伯禹正机,三曰平衡方。此皆修道之阶梯,汝且奉之,终当度世。”
    少顷,三皓至,子期避去。
    先生复游檇李,爱东门朝市,遂留寓数年,三皓已自他适。
    子期遂于汉兴山洞依方修炼,果能日以还少,一日能行五百里,力举千斤,一岁十二易其形,十易其皮。
    后复遇先生,因茹芝归山,复服以成丹,携之仙去。
    初,魏子骞别大鱼姬,同张湛暂游人间。
    商所向之处,张君常于邯郸寄足,因劝魏君北游。
    魏君欲托体以为行乐,张君曰:“愿从。”
    至巨鹿南山,有一殷姓贵豪,好善积德,暮年无子,行善之心愈笃。
    魏君于是降投其家。
    殷母有孕,临期产下一儿,便开目视母大笑。
    母怖惧,以为怪,欲弃而不育。
    邻家张母亦怀孕,将产,梦有大冠、赤帻数人守护殷家儿,言:“司命君偶来降此,汝能谕彼善抚无害,后日当报汝恩,使汝子木羽得仙。”
    邻母至明,即往殷家探视产妇,告其所以,殷翁夫妇即爱养如珍宝,取名司命。
    未几,邻母亦产一儿,遂字为木羽。
    司命年十五,殷翁急欲延嗣,即与之婚配近处秦氏之女。
    明年,双生二子。
    一旦,有车马来迎,司命登堂拜别父母,曰:“儿闽中魏真君也。为翁仁厚,故来假馆。
    盛蒙恩养十六年,无以为报,特广衍翁之嗣续耳。儿去后,慎勿悲念,只以二小子为顾可也。”
    谓秦氏曰:“卿有仙骨,可随归玉清。”令同坐乘舆。
    殷翁、殷母涕泣送别。
    司命过邻家,呼曰:“木羽来为我御!”木羽即张湛也,遂俱去。
    邻母孤穷,常悲怨。
    张君暗令鹳雀旦旦衔二尺鱼一尾,置母户上。
    母自此有赖,日食其半,留其余以供明日,常积而卖之,或易薪米度日。
    司命君归晤大鱼姬,言:“梁冀谋陷忠良,朝臣咸畏其荼毒。”
    姬曰:“予必有以报之,少为汉家泄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