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好吃麻辣香
作者:舞瑜   穿越之掌家婆婆最新章节     
    就像苏建高有力气,随时能出去挣铜板回来,他就能说孝顺,姑娘小的时候在家吃穿,即便干活也是吃用家里的,大了就出嫁了,在婆家吃用,用婆家银子买东西探亲。
    在这个时代没有将女性在家庭中劳务所得跟收入或者价值挂钩,她们在家中所做的都是一种俗称本分的东西,价值为零,不做还要遭受指责,话语权就更低了,除非媳妇熬成婆,那么在多年的苦劳之下,话语权也会上升,但依然不会超出丈夫,甚至一些已经成年自立的儿子。
    苏建高笑了笑,“人小鬼大,红薯洗了,你也去做你的绢花吧,这里哥一个人就足够了。”
    把红薯磨掉,现代有工具的,苏建高徒手的,忽然想到可以用藤条做出凹凸不平的筛篓,是不是就好磨碎了,想着明天去做一个。
    云儿这才抹抹手,起身回去,她也想多做些绢花。
    等苏建高忙到月亮高挂才回去,见李氏还在绣着绢花,面前的篓子也大半了,才想起姜氏的告诫,这姜氏可把李氏看的透透的,急忙让她休息,别再做了。
    李氏纳闷这又不是重活,手上的功夫而已,拿出铜钱让他明早早点去多买些羊奶。
    苏建高天还没亮就跑去邻村了,抱着大半罐子羊奶回来。
    姜玲玲将一半羊奶倒进锅里熬煮,适量放了白醋去膻味。
    云儿和星儿几个都没有喝过羊奶,奶香味可一直都在鼻子里萦绕,而陈世书记得小时候喝过羊奶的,父亲为了营养特意给他从村里买来的,继母来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喝过,他记得有股子膻味并不好喝,但是喝着苏家的羊奶,居然一点膻味都没有,配着昨天的包子,这两天吃的够好的了,吃过早饭他就收拾东西准备去学堂了,姜玲玲早就预定了牛车,村里孩子是会固定接送的,牛车把式掌握时间是很好的,只不过多停留一家运个人而已,这些人只需要月前先去跟孩子父母拿定钱,都是先支付了牛车钱的。
    红薯粉块也开始晾晒,苏建高拿着锄头去地里引水,顺便摘了柳条,接着回来继续洗红薯。将大量的红薯洗净,多用水冲洗几次,以免有沙子附在红薯表皮,冲洗好的红薯磨成粉碎,把粉碎的红薯用布筛出残渣,布下放置一个大的方木桶装布漏下来的水;筛好后将木桶静置大半天,目的是让红薯粉沉淀,把桶里的倒掉水,加入适量的净水,目的是清除杂质,如此间隔几小时反复这样做。接着放置一天后,将水倒出,把红薯粉块捞出,用之前的布包住呈半球状,用以滴出多余的水分,直至半球状红薯不滴水,已经比较干燥后从布里拿出,榨成粉状,将其晒干后就是红薯粉。
    姜玲玲这几天基本只做一日三餐和绢花的事情,家中其他事情几个孩子倒是很顺手,连着晒收一起都做了,她只要时不时出来看看,指导下粉丝制作,随便伸张身体,眨眨眼皮,上个厕所。
    姜玲玲教的很仔细,把作用和道理也一并说了,然后将红薯粉倒进大缸,加入适量热水调成糊状,再用沸水边冲边搅拌,约一刻钟多些,粉糊呈透明均匀状,易于出丝时即为粉茨,再与湿淀粉混合,搅揉成无疙瘩、不粘手、能拉丝、均匀细腻的软面团,把调好的面团放入漏勺中,然后均匀拍打面团,使之成条状从漏勺中流入水锅,遇到热凝固即成粉丝,水开但不沸腾,以保证粉丝不易折断,在热水锅旁放置一个冷水缸,粉丝成型后从热水锅用长筷夹至冷水缸,粉丝冷却些捞出,用竹竿绕成捆后放好,最后将粉丝放置在长竹竿上,并把湿粉丝一根一根的分开后才在阳光下晒制,这样粉丝可更快晒干,太阳大的情况下晒三至四天即可全干,就可以收粉丝装袋了。
    几日的晾晒,第一批的红薯粉已经出来了,姜玲玲就用红薯粉做着红薯粉丝,和面晾晒刨丝,一整个过程下来活计也不简单。
    采了一些还是半红半青的花椒,剁了一些辣椒干,一勺子热油,就是这个香辣味!
    一小盆红薯粉丝出锅,麻辣调味自己根据口味放,几个小孩子还有孕妇肯定吃不了的,所以没有直接倒进去。
    “太香了!”苏建兴一边吃一边说道,“娘,我还要吃一碗。”
    粉丝太烫,原本给孩子盛的就不多,苏建兴主动续碗的情况是不多的。
    姜玲玲没想到几个孩子都口味这么大,还好还有早上蒸的红薯,不然还不够几个人晚饭的,姜玲玲和苏建高都尝了大半碗,吃了红薯才填饱肚子。
    拌了辣椒的苏建高吃的意犹未尽,说道:“娘,这粉丝这么好吃,咱们要不赶集那天直接卖粉丝,咱们三斤红薯才做出一斤红薯粉,这一斤红薯粉还能出不到两斤粉丝,红薯粉人家不认识,拿回去做的不好吃也就不买了,可粉丝好做啊,水里煮一煮,就是不放你做的辣子,那孩子们都吃的欢实,肯定回头买的也多。就是不知道好不好保存了。”
    “晾干就好保存了,泡一下水,煮出来跟粉丝是一样的,差不多两斤红薯就能出一斤粉丝干,是比红薯粉要重,也可以贵一些,咱们一斤红薯两文钱,这么多工序和则损,怎么也得六七文才保本,这么稀罕的东西八文十文的要能卖的话,咱们这一屋子上千斤的红薯也是可观的收入。”姜玲玲想着真能卖出去,四五两银子,够买亩田的了,就是理想很美好,肯定不能让大家都那么快接受红薯粉丝,这可就要想办法了。
    “大姐。”姜玲玲背着包袱,看着早市刚过,收着碗筷的姜青青。
    铺子里没啥人,田婆婆也回去休息,留姜青青一个人收拾碗筷,打理铺子,熬煮骨头汤和包中午要用的馄饨,等中午忙的时候再过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