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宛,岳家被送至燕云县县衙了,楚翊派人来问当如何安排。”
傍晚,秦君屹大步回到府中,对咸鱼躺的苏云宛道。
“怎么回事?”苏云宛在他的搀扶下坐起身,抚摸着显怀的肚子,疑惑问道。
“岳父打听到燕云县可以免罪之事,上交大量钱财买通府衙。”
“州牧呢?他不留作人质了?”
“此事太过蹊跷,我已让青玄带人去暗查。现在岳家几十人堵在县衙,我想干脆先让他们在内城的南边安置。”
就发配到最南边的村庄,尽可能的拉开距离。
苏云宛垂下眼睫,淡漠道:“行,就这么办。让楚翊只当寻常流放犯人,无需给与任何优待。”
“都听你的。”
短短几句话, 就决定了苏家的境遇。
几个时辰前,苏父在府衙苦等良久,却等来发配去燕云县的消息。
那个作为解差头领的大内侍卫将苏父叫到一边,跟他说了秦家在燕云县的事,还道已经替他出了大价钱买通府衙,望他早日完成任务,回归朝堂。
说完,他就领着解差匆匆离城,连午饭都没吃,就踏上归途。
苏父望着仓促离去的背影,陷入沉思,直到两个衙役过来催促出发,才猛然回神。
“敢问差爷,此地与县衙有多远?”秦家的车辆早已离去,苏家只能靠步行前往燕云县。
“大概三十里吧,赶紧的,走快点,别耽误我们回城。”
苏家的流放之路,先有囚车代步,后又有秦二叔调用马车,并未受过步行的苦,谁曾想到达幽州了,还要走上一程。
在衙役的催促声中,平日里出行都有轿子或马车代步的苏家众人没走多久,就累得气喘吁吁。
待他们走到县衙,已经浑身酸痛、精疲力尽。
初来乍到的苏父以为那个大内侍卫安排好一切,也不知道府衙中有秦家人,就规规矩矩地等着安排。
等他们辗转到南边的村庄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
百夫长看着突如其来的苏家人,听衙役说明来历后,指了指远处破破烂烂的茅草屋:“你们先住那,明天一早给你们安排负责的军田。到了我这里,没有得到我的准许,一律不得出村!”
苏父打探道:“百夫长,秦家是不是也在这里?”
“哪个秦家?”百夫长心中一咯噔,反问道。
“就是去年年底到幽州的,秦君屹一家。”
百夫长顿时看向衙役,两人走远几步,低头交流了几句。
再回来后,百夫长道:“这个村里全都是流放犯人,你说的秦家是远迁之身,并不在这。”
“那他们在哪儿?离得远吗?”苏父紧张追问,心中有了不好的预兆。
百夫长不耐烦道:“哪那么多废话,给我安分地待着!”
说完,他就回屋了。
苏父还想跟衙役打探,可衙役却以天黑为由,快步离开。
无奈之下,他只好带领家人去茅草屋暂且住下。
*
同一时间,北岭村秦府书房。
秦家几个男儿齐聚一室,听秦二叔讲述西北的情况。
得知北狄频繁试探,众人心中仿佛有一块千斤石,压抑得快喘不过气来。
坐在主位的秦君屹沉声道:“凉州城的百姓知道吗?”
“我们离开之前,已经将这严峻形势告知所有百姓,然而故土难离,哎!”下座之首的秦二叔长叹一声。
即便蒙大将军是百年难遇的将才,仅靠一人之力,难以擎天。
那些征调的新兵,根本抵挡不住北狄的铁蹄。
他有一种预感,无需多久,北狄便会大举进攻,凉州城迟早被攻破。
“我们已经尽力了。”一旁的秦君洛苍白无力地安慰父亲。
秦君献:“我们好不容易挣出一条活路,将所有势力转移过来,不可能掉头回去支援西北新军。”
秦沐:“真要回去,狗皇帝又要急了。”
秦君屹点头:“当务之急,需加强我们自身的实力,往后的重心放在扩招兵力,加强军事训练上面。”
“还要多多积攒粮草。”秦二叔提醒了一声。
“宛宛有粮草渠道,我们只需请她以钱换粮即可。前些日子,我在燕山勘测出几处矿脉,其中有一座金矿,足够近几年使用。”
说起这,秦君屹发现的铁矿,就在冬天建成的铸铁山庄后面。
这让他不得不怀疑,宛宛早已知晓铁矿位置。
而她既然勘探出煤矿、铁矿所在,很可能早已知晓其他矿脉。
秦君屹并没有做个伸手党,而是费尽心思,通过多日地勘,终于找到一处金矿。
此后,他便派亲兵轮流开矿,炼制成金砖、金条、金叶子等,并将一半交给苏云宛作为购粮费用。
如今秦家军饷粮草的问题都解决了,秦君屹就决定开始增强兵力。
这天之后,秦家开始派人悄然去灾区招揽流民,再翻山越岭,避过州牧的耳目抵达北岭村。之后壮丁从军,家属耕农,秦家军势力悄然壮大。
*
春寒料峭,苏家众人好不容易熬过一晚,天刚亮不久又被叫出门,百夫长斥责道:“都什么时候了,还当自己是富贵命呢!快给我去田里干活!”
“大人,我是秦君屹的岳父,还请大人通融一下,给我们一天时间,让我们去见见许久未见的女儿。”
苏父看衙役和百夫长都不愿提及秦家,认定秦家在燕云县地位独特,就立即道明身份,迫切地想见到大女儿。
百夫长猛地一惊,“你说的都是真的?”
“千真万确。”苏父点头道。
百夫长一时犯了难,脑子里回想起昨日衙役的悄悄话:将苏家当做寻常流放犯人。
可见,秦家家主并不待见这个岳家,也就不怕遭受报复了。
心里有了决断,百夫长道:“现在正是耕种时节,你们先赶紧耕地去,等忙过这阵子再说。”
苏父让儿子奉上银两,可百夫长已经得到传令,即便再眼热,也不敢通融,只好训斥道:“去去去,少拿银子收买我,今天必须全部给我下地!”
百夫长根据人头,给苏家安排了一百多亩荒地,并将众人带到农具屋:“所有小孩背着背篓去打草喂牛,大人出两个人赶牛犁地,剩余的人拿大耙松土,精耕细作。”
苏家众人在百夫长扬鞭驱使下,不得不拿起农具,消极地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