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拜师大会(一)
作者:天民思想   我道自倡最新章节     
    我仔细品悟了下那些神咒,发现它们其实源自《道德经》。好几个咒语无非不过讲究要保持好清静无为、恪守本真的心态而已。另外就加了一些道教想象出来的神灵仳佑和除邪去秽之类的东西进去。
    当然,由此也可见,道教把修炼叫做修真,也的确是那么回事。也就是说道士通过修炼,使自己身心常处于虚静无为、抱朴守中的状态中去,从而达到明悟一些人生哲理,这便应该算是得道了。得道之人,道家称之为真人,即修炼达到了本真的地步。而真人被道教神化为不死不灭的存在!即使离开了这世界(实则就是逝世了),也还犹如活着一般。这也源自于《道德经》中“没身不殆”“死而不亡者寿”这样的话语。
    特别是道教所提的“炁”的说法,那可是关乎智慧见地之类的东西。道家认为人有先天之“炁”,天生就有一定的灵慧。但有的人多些,有的人少些,所以人天生聪明程度就有所不同。但道家认为,“炁”是可以后天练就增补的。这等同于现代科学认为的人的智力水平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训练(道家称为修炼)来得以提高。并且,道家认为“炁”关乎于人性,是轻灵而清爽的,故而它可存于人的上丹田——大脑百汇穴中。而另一样就是“气”了,它主身体气血运行,保证身体各个器官的健康。所以它关乎于人的命。道家讲究性命双修。一方面修炼气,以确保身体康健,长命百岁。一方面又修炼“炁”,让自己能头脑清醒,明悟道理。从而达到“通性达命”,是谓“性命境”。但道家认为“气”是浊气,因为它得满足人的身体需要,会勾动人的欲念。故而,他们认为浊气下沉,可贮蓄于中丹田(肚脐一带,实为人的消化道)中。“气”经炼化,又成为精气,则贮存于下丹田(会阴区域)内。
    可见,道家的修真,实则是把修炼提高到了精神层面上来了。尤其注重人的悟性!
    还别说,道教这方面还是挺有些道理的。我呢也可能真是机缘凑巧,原本对《道德经》也好,道教那一套也罢,都无甚兴趣的。但我在现实世界里时,由于关注过一下气功方面的东西,在百度上却无意中搜索到过“气”与“炁”的一些说法。而今又结合道教这些神咒语及对《道德经》的粗浅认识,还被我如此贯串起来了!如果我能更系统深入地弄得详细些,估计在此界可充个大师了!
    我这么一番明悟,却也给我带来了切实的好处,那就是在接下来的新生拜师大会上大放异彩,直接被清风观主任命为此届新生“届首”。“届首”是他们对一届修炼者中最优秀的人的称呼,就如同我们说的状元一样。届首有统领这一届修炼者的权力,相当于班长。只是这个班有点大,三千多人!
    道教收徒有三不收。分别是:心不信、好奇游戏、为图虚名者不收;心不孝、叛辱教派者不收;只求神通、妄求神鬼者不收。
    这些规定都是为了保证收徒者的品行和修为符合道家的要求,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道家思想。
    但若以此而论,恐怕我有两点都占了!不过我好歹没显露出来。
    但道教收徒又尤其看重悟性。他们称之为有慧根。有些时候,还是师父求着徒弟拜他为师呢!这点我恰又占了!
    其实,此次所收的新生,基本条件上都已经过考察了的,唯独我,算是爷爷开后门送来的。但从清松与清风两位执牛耳者对我的考量来看,好在我没露馅!清风观主通过神识扫描倒是觉得我“废材”了点,其实也不是我真的废,而是我被现实世界的东西污染得厉害很了而已。但经我一下决心,必须尽快修炼有成,好早日回现实世界中去(免得被活埋了),所以展现出来的又尽是优异的一面。这使得清松很是腹诽清风的眼光起来!
    随着新生逐渐到来,三清观内益发热闹起来。这些新生虽也被安排得有修炼任务,但任务不重,所以空闲就多,经常三五成群地在园坝内游走。不过,倒也没人敢闹事。
    很快,新生入学拜师这天到了。大家吃过早饭,便赶到右也山腰上的广场内,在执勤道长的指挥下站好了队。周围还有许多前几届的学员来观礼。我向周围看去时,恰看到了胡玲珑也在那边,她身边还有许多年轻道士。
    队形整顿好后,随着一阵铙钹锣鼓响后,清风观主在前,清松道长紧随其后,后面又是三四十位道长列队一起入了场,来到主席台上。清风观主于正中位置坐下,清松居右紧挨着住下。其余道长依次就座。
    然后,清风观主致了拜师大会开幕词,以示对新学员们的欢迎以及提出了相应的一些希望和鼓励。
    而后,清松道长宣布了下大会流程。大体意思是对此届新生要进行一些考核,以便教导团老师们选择要带的徒弟。当然,除整体考核项目外,单独考核项目属于双向选择。即学生挑老师,由老师进行问答考核。老师满意了就收下,不满意就请找下家。一天内都没老师要的学生将被退学,自己回家去。
    原来这拜师大会要整一天啊!不过,这种招生分班方式还是挺公平合理的。业务能力强的导师,可能可以招收到更多更好的学生。当然,有一定名额限制。业务能力差的老师,要凭一定运气才能收到点优秀学员,最终为完成收生任务得捡别人择剩了的。而优秀学员也可选择自己心仪的好导师报考。倒与现实世界里考研有些相似。
    整体考核项目有两项。一项是武术基础。即学员稍微散开些,就地打下拳。导师们在高台上看着的,他们自然是一眼就看得出哪些人打得好来的!另一项就有点儿整人了,要从操场出发跑到山顶,拿到一面小锦旗下山回到操场,看哪些人快!就是一个长途越野赛嘛!拼的是耐力,也有些讲究比赛技术。
    首先考核的是打拳。大家按司令人员的示意分散开来,各自留下互不干扰的施展空间,然后随令旗一挥后就开始了各自的展示。这下子场面就好看了!因为的确有太多新生根本没有练过拳,只能想当然地想些动作或就地模仿别人耍几下。又有过于笨拙者,耍些动作出来洋相百出,把一边看热闹的人肠子都笑痛了!
    我先看了一眼周边的,也差点儿成观众去了。但一想起自己在参与考核,便又忍住好笑,宁神静气地打起大学体育课上学了一年的太极拳来。这是简化版的太极拳,只有十二式。为了拖时间与打到位,我回想着当初老师教我们时的情况,就连一个准备动作和起手势,也做得充分得很。心里默念着:“虚云顶静,气沉丹田”,闭目长长地吸着气,再缓缓张腿下蹲。同时手上动作由盘手于丹田处手心向上再变为向下缓慢下按的动作,以意领气,做到气沉丹田。然后才开始了一招一式既缓慢又舒展连贯的表演。打完一遍我又打了一遍。好在我是闭着眼极其专注地打的,否则我可能真打不下去!因为周边有不少人跟着学我,他们看我打得慢,以为这好学得很。哪晓得太极拳是越慢越难学,就一个金鸡独立,弄得跟着学的人在原地单脚就跳了又跳,还倒了几个。一招白鹤亮翅也是如此,蹿来倒去的不少!
    打完两遍太极拳后,我见时间还早,就又耍了套军体拳。这可就是由少林长拳演化而来的了。大开大合,刚劲有力。打好了还是很有表演效果的。还别说,小石这身体挺灵便的,柔韧性也好,我想做的动作真做得到位得很。一趟长拳打了下来,竟搏得了场外连连的叫好声!
    而这回没人模仿了!他们反应不过来了!
    当然,我也吸引了绝大多数人的目光。其实这三千多人之中,真正能成套成套地打出一路拳来的还真不多。他们多是农家子弟,平素也缺乏这方面的教导。有点儿家学渊源的也不多,因为在此界之中,真会点功夫的,几乎都早已出家修真去了,所以对孩子的教导就少得可怜。因此,此界道教几乎承担起了社会的教育功能。但入了道教修炼之人,除非实在愚钝之极,又很少还俗回家的。所以,此界实则是民智不开的!不然按此界时间飞转,他们何以竟发展得如此缓慢呢?不过老百姓些似乎习惯了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纯朴得一片和祥!
    所以,到后来几乎就成了全部都看我一个人表演了。
    其实一趟长拳也打不了多久。我本想如同太极拳般再打一遍,但见大家都盯着我看,又有些不好意思了。打完一遍,便收势站立,还不忘抱拳向主席台鞠躬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