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害人不浅啊
作者:小面包   穿越替嫁流放县,种田发家我最横最新章节     
    连下了五天的雨,大旱两载的丰耕县,大地复春,江河奔腾。
    林宝初站在衙门门口,眺望被大雨洗得干净透亮的远方,心情舒畅。
    来这儿这么久,终于看到带点绿色的丰耕县了。
    预测了未来七日的天气。
    未来七日都是大晴天,很适合耕作。
    “夫人,在下周厉。”
    上次在衙门后院大街上见过的凶神恶煞的男子走来,向林宝初行了个礼,“夫人,爷可在?”
    林宝初正欲开口,身后沈戟抢先一步。
    “周捕头,今日是我家夫人叫你来的。”
    周厉微吓,转头向林宝初道歉:“周厉鲁莽,望夫人见谅。”
    “没事儿。”
    这人怎么比沈戟还严肃,一点儿都不像是会给沈戟送春宫图的人。
    “周捕头,今日叫你来,是想辛苦你与我夫君跑一趟,去把各村村长叫来衙门。”
    她没走过那十二村落,就不跟着掺和了。
    沈戟和周厉熟路,让他们去一趟,能早些完事儿。
    “去叫村长?”周厉不解地看了一眼沈戟。
    沈戟笑了笑,“周捕头,边走边说吧。”
    各村路途有长有短,有些村子出来一趟,晚上不一定能回得去,他们得抓紧时间。
    二人刚走,林宝初就继续下地了。
    衙门可用的地比她想象中要多,育秧苗的工作还长着呢。
    这次沈戟去通知各位村长来,其主要目的也是来学习培育秧苗的。
    三支一扶很重要,但事情得分轻重缓急。
    先把地种下去,待农闲时,再慢慢去完善各村的数据。
    脱贫,是一个艰难且漫长的过程。
    “夫人,你也会种地啊?”
    雨停了,出门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不管是下地干活的,还是拉着车往城外走,去做生意、去走亲访友的,都多了起来。
    衙门门前的这条路,是进出丰耕县的必经之路。
    林宝初就在一旁耕作,她是盛京来的小姐,模样与身姿都跟饿了两年的人不同。
    大伙儿一眼便认出了她。
    “夫人,你这地种错了。”
    一个看着像庄稼汉,气质中又带着点书生气的男人笑着提醒她。
    “北边种麦子才这样将地围成一垄垄的,种稻子不用开沟。”
    此人对种麦子这么熟悉,应该也是个被流放到这里的。
    知识分子啊。
    男人就在她旁边的一块田里翻作,林宝初跟他搭话。
    “这位兄台,我看过一本神书,书里就是这样写的,种稻子之前,得先育苗,这样才能长得好、长得快。”
    “你不妨也试试?”
    男人笑了,“夫人莫要说笑了,我可是将《农耕记》背得滚瓜烂熟,种地我还是略知一二的。”
    “……”
    又是这本《农耕记》,害人不浅啊。
    读书人认死理儿,林宝初劝不动,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明年春耕了。
    她力气小,一个人耕了大半天,才耕了半亩地。
    快到傍晚的时候,沈戟方匆匆赶回。
    “夫人,快回家吧,各位村长都到了。”
    沈戟脱了鞋到田里,抢走她手里的锄头,“不是叫你等我回来再干吗?不听话。”
    他多少有点操心过头了。
    她又不是不会。
    林宝初不搭话,反问道:“村长们人呢?”
    她一直在地里,没看到有人进衙门里去啊。
    “墙根边儿坐着呢。”
    衙门右侧就是进城的路,在那墙根脚下,果真蹲了一排老头儿。
    其中一个她还很眼熟,是小沟村的村长刘铁蛋。
    自古民怕官,他们连衙门的门都不敢乱进。
    “……走吧。”
    林宝初哭笑不得。
    她率先回去,洗手洗脸,衣服故意没换,就是想用身上的泥巴给自己增加说服力。
    沈戟将人引到前院的公堂坐着,那里地方大。
    十二位村长,一个不落。
    林宝初分两次,端了十三碗仙草冻出来,先让各位村长和周厉消暑解渴。
    “爷,这我们可不敢、不敢……”
    村长们看着桌上的仙草冻,眼里除了疑惑之外,还有受宠若惊的紧张和拘束。
    他们人都挤成一团了,谁也不敢坐下。
    之前都是沈戟偶尔去村里,身为平民百姓,他们从不主动来衙门。
    “各位村长坐啊,先吃点仙草冻去去暑,一会儿我们再说正事儿。”林宝初招呼道。
    “不不不……”
    众村长慌张摆手。
    林宝初不禁蹙眉。
    看了沈戟一眼,似乎在用眼神问他:你对他们做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害怕?
    沈戟看懂了她的眼神,为了证明自己真的无辜。
    他沉下脸,“夫人叫你们坐你们就坐,还愣着干嘛!”
    此话一出,各位村长腿都吓软了。
    额头冒汗,头低得更低了。
    “算了。”林宝初推开沈戟,把仙草冻给各位村长递去,“大家拿了仙草冻,就去衙门外待着吧。”
    她的办法果然奏效了。
    各位村长像是得了释令一般,争着抢着接过她手里的碗,然后跑出衙门。
    这模样,跟前世那些第一次被扶贫的村民一样。
    一听说他们是上面来了解情况的,都紧张得不行。
    当然了,熟了之后,有些贫困户的态度就变了。
    “咱们也出去吧,正好要给他们示范一下怎么样培育秧苗。”
    林宝初把前天泡好,已经出芽的稻种拿上,跟沈戟一块出去。
    “各位村长,今天叫大家来,是想告诉大家一个关于种庄稼更快更好的办法。”
    “大家请看我们这里。”
    林宝初再次下田,先给各位村长介绍田垄和排水沟的作用。
    十二位村长立于田埂上,站成一排,仔细地听。
    在他们的认知里,沈戟和林宝初是读书人,读书人教他们做的事儿,那就是对的。
    尽管他们耕作的方式,颠覆了他们对种地的认知。
    “这个稻种,需要提前两天准备,在水里泡一天,捞出来再晾一天,才可下种。”
    林宝初打开布袋子,各位村长便凑过脑袋来瞧。
    “哎哟,这稻子都长芽儿了。”
    “这都长芽了,现在种还来得及嘛?”
    村长们见了熟悉的粮食,终于发声。
    “来得及。”
    林宝初抓了一把在掌心,“稻种就是要先催芽再下种,这样才能保证它的出芽率,且可以防病防虫。”
    “防病?啥病?”
    “粮食还会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