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连生板凳胎
作者:生花笔   孽缘善缘,缘尽皆空最新章节     
    曹景森和李珍珍婚后的生活很幸福,虽然李珍珍没有工作,没有工资收入,但是每个月李珍珍的父母会让她的三个哥哥轮流赶着牛车来农场场部给他们送些送粮食,曹景森的工资的三分之一要资助他的大哥上大学,两个人虽然日子过得很拮据,但是都没有怨言,坚信未来的日子会很美好,婚后第二年李珍珍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起名曹一民,出了月子的曹一民白白胖胖的,很是招人喜欢。
    在曹一民一岁时,李珍珍生下他们的第二个儿子曹二民,虽然黑黑瘦瘦的,夫妻两个也很是欢喜。因为接连有了两个孩子,虽然有孩子姥姥的帮忙,日子还是有些忙乱。李珍珍娇羞的对曹景森说:当家的,你也从单位领些计生用品吧。曹景森疑惑的问:什么是计生用品?李珍珍更加娇羞的说:隔壁崔嫂子说:你们单位发避孕套和避孕药,是免费的。咱们连续有了两个儿子,再连着生的话可咋养活?曹景森脸红到了耳根,开口说:行啊,我去问问。
    晚上曹景森下班回来,将一个小盒子递给李珍珍说:办公室的人说长期吃避孕药对身体不好。避孕套只剩下大号的了,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啥号,就先拿了一盒,等试过后,合适的话再多领。从采取措施之后,安稳的度过了两年,在一民四岁时李珍珍生下了一个女孩起名曹新荣,时隔一年又生下一个女孩曹新贵。隔壁的崔嫂子说这是板凳胎,好兆头,以后的日子肯定四平八稳。
    最小的女儿两岁时国家开始了计划生育,已育有多个子女的夫妻一方要做节育手术。李珍珍对曹景森说:国家不号召咱们,咱们也不能再生了,再来一个真的养不起了。你看一民做为第一个孩子还有点福气能吃上我的奶,二民来了,我的奶就不够吃了,炼乳太贵,咱又买不起,多亏隔壁崔大哥帮咱们买来一只母羊,孩子能喝上羊奶。新荣吃的少,新贵能吃些,勉强能养的起,不能再要了,这次我要第一个报名做节育手术。听说国家奖励二斤肉票。你想着去办公室领,别白瞎了。曹景森说:你这身板能行吗?要不我去做吧?李珍珍说:你要上班,听说男的做完不好恢复,还是我去吧。这样你不用耽误工作,还能有两天的假。
    在李珍珍手术的前一天,曹景森从九农场场办公室领到了两斤肉票,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曹景森就悄悄起床,李珍珍睁开眼睛问:今天怎么这么早?曹景森看看炕上并排躺着睡的正香的四个孩子,小声对李珍珍说:你先别起,再眯一会儿,我先把早饭做好,在锅里温着。做好早饭后我去排队买肉,回来炖上,等你做完手术就能吃上。李珍珍说:别全炖,有肥的就炼些猪油,全瘦的话留一半用盐压上,等我歇两天给孩子们包顿饺子吃。曹景森点点头轻声说:行,我知道了。然后熟练的淘米加水,点火煮粥,粥差不多时不再往灶眼里添柴,揭开锅盖在锅里放上一个蒸屉,在蒸屉上放了几个昨天剩的玉米饼子,然后又盖好锅盖。因为这个房子是两人刚结婚时单位分的,就一个房间,开门就是一个通炕,炕前对着门是一个灶台,灶台和炕相连处往上垒着半米高的砖墙。可能是考虑到防止炕上的东西或小孩掉入锅中吧。和灶台对应着的空地儿放置着李珍珍娘家陪送的一个大红色的木板柜,板柜上面放着两个镜子。两个镜子中间放着毛泽东主席的半身白瓷塑像。房子除了脱鞋上炕的地儿几乎没有其他的剩余空间。李珍珍在被窝里趴着将曹景森的动作看的一清二楚。心里是暖暖的,曹景森这个男人虽然没有家底儿。不过这男人是真的的勤快,每天的早饭几乎都是他先起来做好。
    曹景森用一块铁片将灶门封好,脱下烧火坐饭穿的补丁衣服,穿上劳动布工作服。和李珍珍轻声说了句:我去买肉了。就拎了个篮子推门走出去,房子外面是一个不足四平米的小院,小院是曹景森用从河沟割的芦苇编成的篱笆围起来的,左邻右舍也都是一样的。院子虽小,也没有浪费,除了中间留了一个用红砖头铺成的小道外,院的左角放着一堆干柴,,柴垛的顶部用粗壮的树干压着一块塑料布,干柴都是曹景森用休息时间去荒地捡拾的,他不舍得像有些工人一样去花钱买柴。其他不多的空地上种了小葱,韭菜,黄瓜,辣椒,茄子豆角,豆角的央子顺着篱笆往上爬,也不用搭架。就连柴垛旁边还种了冬瓜,葫芦,丝瓜,窝瓜,央子顺着柴垛爬上去,院子的右边角落放了三口中号的咸菜缸,吃不完的菜就用盐腌上留着冬天再吃,家里几乎不用再花钱去买菜。
    曹景森打开院子的小木门上的锁头,推门走出去,将门关好,又挂锁锁好。走去卖肉的地方,肉案就在场办门口,就是一个四根木棍架起的大木板。曹景森到时,前边已有两三人在排着,一头大肥猪已被收拾干净,屠夫老张正熟练的将大肥猪剖腹取出猪内脏后用水管子将挂在铁钩子上的猪再次冲洗干净,让徒弟帮忙将猪抬上肉案,用铁斧垛下猪头猪脚,将猪身从中间砍开分成两大扇,老张瞪着两个大牛眼问排在第一的男人:称多少?男人笑着说:二两,张师傅尽量给我点肥的,老张瞪着眼睛看向他,要肥的你就排在中间,先卖瘦的,第一个男人扭头看看后面长长的队伍,苦着脸说:张师傅,割吧,啥样的都行。老张手起刀落,称坨的绳子正对在二两的位置。捏着撑杆给买肉人看,口中喊着:二两正好。紧接着,第二个人,第三个人,都是买的二两,三两。第四个终于到了曹景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