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修缮邗沟
作者:红黑色的风   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最新章节     
    首先是徐麟,看完奏章,道:“陛下,看来这运河还真的需要修缮,不过陛下,臣以为不仅要修缮,还需要拓宽河道。”
    余澋道:“陛下,臣……”
    刘义符道:“余尚书,本王这里有些话要说,还请尚书大人见谅。”
    余澋也没在意,示意刘义符接着说。
    刘义符道:“陛下,臣以为,徐令君所言极是,河道拓宽势在必行,尤其以后要连通黄淮,运力必然增加,如果不拓宽河道,一旦连通黄淮,恐怕邗沟如今的河道难以满足运力。”
    这话虽然说给刘义隆,还是说给余澋的,毕竟,要修缮邗沟拓宽河道他可是要掏钱的。
    余澋想了想道:“陛下,臣明白其中道理,只是修缮邗沟拓宽河道花费巨大,然而连通黄淮更是大工程,这里面牵扯甚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造成,还要从长计议。”
    刘义隆道:“朕知道,不过朕不想听这些,朕要的是结果。”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看完了奏章,王华道:“陛下,臣以为运河连通势在必行,如今大宋发展平稳,运河可以沟通南北,使得南北运输更加便利,这样,我大宋将更加繁荣。”
    刘义康道:“皇兄,臣弟认为不仅仅要连通黄淮,还有江南,也要开凿运河,将大宋南北彻底连通,这才有利大宋的发展。”
    刘义隆道:“诸位所言极是,朕打算分四步,首先就是修缮邗沟,然后连通黄淮,接着,开凿江南运河,连通江南,最后,攻灭魏国,开凿北方运河。”
    众人震惊不已,原来陛下的计划如此之大,如果成功,南北之间的贸易将更加便利。
    不过如今第一步就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邗沟毕竟运行多年,这些年只是小修小补所以有些河段淤泥沉积,导致暗礁丛生,航行十分困难。
    所以,想要满足以后的运力,必须得拓宽河道。
    后世的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的时候也是拓宽了河道,而且隋炀帝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增加运力,而是让邗沟可以通过大型龙舟。
    但是,结果却让强大的大隋最终被大唐取代。
    刘义隆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毕竟刘义隆熟读史书,他明白,隋朝的灭亡不能全怪大运河,但是大运河确实是导火索,加上三征高丽,让百姓民不聊生,这种情况,大隋的统治就逐渐崩溃。
    刘义隆肯定会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毕竟他对百姓十分重视,刘义隆的原则就是以百姓为根本,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虽然其中会有很多困难,还有就是世家的问题,虽然刘义隆对世家稍微妥协了,但是刘义隆依旧不是十分放心世家,因为他们的能量太大,足以动摇皇权。
    表面上,隋朝的二世而亡就是因为隋炀帝横征暴敛,开凿大运河、三征高丽,其实也是他要摆脱关陇贵族,所以最终获胜的是陇西李氏。
    直到黄巢的出现,彻底将世家埋葬,世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刘义隆曾经尝试过,但是他发现,世家牵扯了太多的精力,大宋外部还有魏国,所以刘义隆改变了策略,稳定内部,才能对付强大的魏国。
    所以,刘义隆只能暗中削弱世家,不过这些年世家对宋国朝廷的影响越来越弱,很多世家都聪明,他们感受到宋国的强大,所以他们改变了行事方式,但是他们依旧有野心,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恢复曾经的荣光。
    徐麟道:“陛下,臣以为陛下此举甚妥,邗沟连通江淮,本就来往频繁,拓宽势在必得,至于黄淮,也必然要连通,我大宋想要攻灭魏国,必须依靠全国之力,一旦连通黄淮,就等于黄河长江连通,大宋将彻底打破地域界线,南北交流更加频繁,让大宋的贸易空前绝后。”
    徐麟的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赞成,余澋则面露苦涩,这让他心痛不已。
    然而刘义隆描绘的宏伟蓝图让他也很振奋,他求的不就是名垂青史吗,一旦宋国灭魏,大宋将成为秦汉之后的又一大一统王朝。
    不过余澋道:“陛下,臣并不反对修缮拓宽邗沟,只是所用钱粮必须要明确,臣掌管户部,必须要对陛下负责。”
    刘义隆道:“余卿之心朕早已明了,请卿放心,朕不会允许有人影响邗沟的修缮。”
    很快,刘义隆下旨,户部拨款,准备修缮邗沟,而刘绍继续考察,看看哪些地方可以修缮,哪些需要拓宽。
    这次修缮,直接在淮阴建立漕运衙门,负责北段,在广陵建立漕运衙门负责南段,以高邮为分界。
    同时高邮也建立漕运衙门,朝廷直接派官员,所有的钱款都不经地方州郡衙门。
    随后,各地开始招募劳力,准备修缮邗沟,并有专人负责探查,首先修缮的地方是邗沟北段。
    北段河道淤泥较多,首先是清理河道。
    工部水部司郎中卫樋留在邗沟负责建立漕运衙门与管理修缮邗沟的相关事宜。
    很快,邗沟北段开始清理河道淤泥,然而这个时候却有当地豪绅却想从中分一杯羹,结果被驻军直接镇压。
    刘义隆大怒,下旨邗沟附近驻军,务必保证邗沟修缮,如有人敢影响邗沟修缮,格杀勿论。
    就这样,邗沟的修缮才顺利进行。
    水部司也上报了清淤所需的花费,余澋苦着脸给水部司拨了第一期款项,清淤也在北段陆续进行。
    这个时候刘绍和刘铄则前往盱眙探查连通黄淮的运河如何开凿,如何走向。
    盱眙城,驿馆。
    “皇兄,这里就是盱眙,古鸿沟支流濉水沟在这里入淮,孤认为这里可以善加利用。”
    刘铄道:“明日我们去看看情况,水部司那些官员会有定论,如果能够利用再好不过,否则花费巨大,余尚书又要头疼了。”
    二人相视一笑,都很是无语,余澋身为户部尚书,没想到却如此抠门,不过二人也很敬佩余澋,为大宋攒了很多钱,至少如今大宋朝廷并不缺钱。
    而且余澋十分清廉,导致整个户部风气都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