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县衙大堂,刘义康端坐于主位,两侧是刑部侍郎周孚和大理寺少卿徐磬,齐王世子刘朗和楚王世子刘允则站在刘义康两侧。
至于郏县县令只能在下方站着,毕竟上面那几人,哪怕两位世子,他一个县令都得罪不起。
刘义康沉声道:“本王可是很震惊啊,这郏县难道还在大宋治下吗?”
听到这里,郏县县令汗流浃背,他确定,面前的楚王殿下一定知道了什么,不过他不怕,只要搪塞过去就没事了。
“殿下,下官不知殿下所说何事?”
刘义康看了一眼刘朗,刘朗道:“贵县,这袋粮食可认识?”
郏县县令看了一眼桌上的粮食,外面的布袋上还有粮铺的名字。
郏县县令有些慌张,不过很快就稳定下来道:“不知这是何意?”
刘义康道:“你自己看一看?”
郏县县令打开粮袋,看到里面的粮食一阵头大,随后镇定道:“殿下从何处得到这袋粮食?”
刘允道:“县令大人难道不识字?”
“世子殿下说笑了,这不可能,我郏县两家粮铺所售粮食绝对不会有这种情况。”
要不是事先得知,刘义康都认为郏县县令是一个好官,刚刚那句话说的可是斩钉截铁。
然而,刘义康道:“县令大人恐怕不知,本王早就抵达郏县,这些都是本王让人购买的。”
郏县县令有些震惊,这下他不知道如何狡辩,他本以为只是来查刑狱之事,没想到这个楚王竟然微服私访,这还罢了,居然还那些粮食的事情不放,这下他恐怕是完了。
刘义康也不废话,道:“本王知道,现在粮铺出售的都是那些官仓中的粮食吧!”
县令更加慌乱,这个时候就,他已经没有辩驳的可能了。
于是,他跪了下去,道:“殿下,下官知错了。”
刘义康冷哼一声,立刻道:“上表尚书省,着吏部立刻派遣官员接替郏县县令,将此人押入大牢,听候发落。”
“诺。”
随后,刘义康道:“县丞何在?”
“下官在。”
“本王奉旨调查豫州刑狱,你为本县县丞,提点刑狱,立刻将本县所有案卷交由尚书录事和钦差主簿查验。”
“诺。”
县丞也是无奈,他也没有办法,整个郏县已经被青龙卫控制,再说,哪怕凭借县兵也没用,郏县只有五百县兵,面对五千青龙卫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
很快,刘允和刘朗就查验,发现问题,再交给周孚和徐磬审核。
结果大部分都是冤案,尤其涉及到百姓,大多偏袒商人或是权贵。
百姓之间的诉讼却问题不大,基本比较公平。
刘义康看完四人最终结论,立刻下令,将那些冤案重新审理,并公开审理过程。
很快,告示贴在了四处城内和县衙外面,很多当初申冤无门的百姓来到县衙,不过暂时没有人上前,都在观望,因为他们不确定会不会有用。
刘义康等了半天,见无人,心中疑惑,问道:“本王见外面已经有很多人将,为何无人上前申冤?”
周孚和徐磬对视一眼,周孚无奈道:“启禀殿下,郏县县令制造冤案无数,郏县百姓早就对官府不信任,所以百姓不敢上前。”
刘义康道:“这也是没办法的,再等等吧。”
不过很快,一人来到县衙外面大喊冤枉。
众人一听有人喊冤,知道机会来了,只要能为这人申冤,其余百姓就会相信就。
这次是断案,所以周孚和徐磬坐在上首,而刘义康坐在左侧,刘允负责记录,刘朗负责整理卷宗。
很快,青龙卫士卒将那人带到大堂。
“大人,为小人做主啊!”
周孚道:“起来回话。”
“大人,小人本是城南的铁匠,姓周,世代以打铁为生,自从朝廷颁发盐铁专售后,小人一直从官府购买铁矿,并且从不打造兵器,可是这郏县有一富商,看上了小人家传的一柄刀,这柄刀是是先皇赐给小人祖父的。”
徐磬道:“你祖父是何人,不知道私藏兵器是大罪吗?”
“大人容禀,小人祖父曾是北府军中铁匠,专门打造大刀,曾跟随先帝北伐,后因功,先帝赐下宝刀,这里有先帝手书。”
周孚二人看到确实是先帝所赐,上面还盖着宋王大印。
刘义康道:“本王看一看。”
刘义康可是见过刘裕亲笔和宋王大印的,如今宋王大印可是在天禄阁中,再说一个小民,根本不可能造假。
刘义康点了点头道:“确实是父皇的大印。”
周孚道:“既然如此,你为何在这郏县?”
“小人祖父年龄大了,退出军中父亲又没有天分,所以只能做个普通铁匠。”
徐磬道:“接着说你的冤屈。”
“大人,那富商和县令勾结,诬陷小人用私铁打造农具,将小人的周记铁匠铺查封,抄了小人的家,如今小人只能靠着为商人卸货为生,请大人为小人做主。”
刘义康几人听懂了,这个郏县县令也不是完全没有脑子。
这个铁匠是以用私铁打造的罪名抄家,合情合理,如果其以私藏兵器或私自打造兵器,那就要上报大理寺、刑部,肯定会出问题。
周孚看向刘朗,刘朗道:“大人,卷宗中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物中没有找到所谓的私铁,也没有说私铁的来源。”
周孚道:“既然这样,本官宣判,周铁匠以私铁打造农具,由于证据不足,推翻原判,宣判周铁匠无罪。”
徐磬道:“周铁匠,你的周记铁匠铺可以重新开张了。”
周铁匠再次下拜,“多谢大人。”
随后,周铁匠那些文书离开,有了这个文书,他的铁匠铺又可以重新开张了,同时,他抄没的家产,尤其那把宝刀也能拿回来了。
同时,周孚下令抓捕那名富商,并从他口中得知了他向郏县县令行贿的证据。
有了周铁匠,其余百姓也纷纷喊冤。
整整一天,很多冤案得以解决,同时,还让百姓看到了朝廷的决心。
刘义康也深感分权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