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嫣笑得和善,“这裙子是好看,不过,妹妹大约是听错了,我和祖母倒是极喜爱红色。”
边说让丫环拿出一件红灿灿的裙子,“这裙子我从未沾身,妹妹若是不嫌弃便拿去穿吧。”
张宝琳一听林嫣说不爱绿色,心中懊悔穿错了衣裳,又见林嫣也不生气还送裙子,略略放心些。
红裙金线锁边,上绣花草,很是精致,张宝琳有些不好意思,坚决推辞,“我,我怎么好要嫣姐姐这么贵重的东西。”
“无功不受禄,这裙子姐姐还是自己留着穿吧。”
瞧瞧,同样是妹妹,差距怎么这么大,都是若柳扶风,风一吹就要倒的美人儿,怎么这个这样令人舒心,那个那样招人恶心呢?
林嫣暗暗叹息,又笑着说:“琳妹妹,不要推辞了。”
“这也是和妹妹有缘,若是旁人我还不送呢!”
“再者,祖母年纪大了,小姑娘们穿得红艳艳,她老人家看着高兴。”
张宝琳一听老太太喜爱,不再推辞,行礼道谢,收下裙子。
林嫣又拉着张宝琳,喝茶、吃点心、叙话,又留了晚饭,直到月上柳梢,才让丫环送张宝琳回去。
这边二人聊得热火朝天,那边张宝珠苦巴巴一人在花园的凉亭里喂蚊子。
凉亭与花亭隔着一小池塘,虽可看见,但声音传不过来。
张宝珠伸长了脖子,只见那二人说说笑笑,听不清说些什么,张宝琳更是频频捂嘴轻笑,无一丝害怕拘谨模样。
手里的帕子被张宝珠揉成一团,又恨又急,她本想借着林嫣给张宝琳一个下马威。
如此一来,张宝琳更会百依百顺,到时三房也会心甘情愿拿出银子以示感激。
偏偏这事儿让林嫣搅和了,急得张宝珠火烧火燎,坐立不安,满亭转悠,地砖都要被蹭掉三寸。
直到夜色笼罩,张宝珠喂够蚊子,张宝琳才脚步轻快出来。
张宝珠走近几步,见张宝琳手中抱着一条裙子,夜色朦胧看不清样子,但林嫣的东西自然没有不好的,顿时,脸一拉,冷笑道:“我说呢,怎么舍不得出来,原来是看上人家的好东西了。”
张宝琳一愣,有些委屈,“我说了不要的,嫣姐姐非要给。”
“你倒是成香饽饽了,非亲非故,还要上赶着送你裙子?”
张宝琳更委屈了,“珠姐姐今日是怎么了,句句带刺,况且嫣姐姐说,她与老太太并不喜绿色,才又送了红裙给我。”
“我倒想问问,珠姐姐说她们喜爱绿色,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宝珠一见张宝琳提起裙子的事儿,连忙收了张牙舞爪的模样,眼眶蓄泪,期期艾艾说:“妹妹别见怪,我也是为你着想。”
“你不知我在林小姐这儿,受了多少委屈,吃了多少亏,关心则乱,这才一时失言。”
张宝琳眨眨眼,想起林嫣笑意盈盈的模样,疑惑道:“我瞧着嫣姐姐,倒不像传闻中那样飞扬跋扈。”
嫣姐姐,嫣姐姐,喊得亲切,她算你哪门姐姐。
张宝珠掩下不快,带着哭腔说:“时间长了,妹妹也就知道了。”
“妹妹可千万别被人迷惑,倒远了我这亲姐姐。”
张宝琳性子单纯,见张宝珠哭得可怜,连忙安慰:“姐姐说哪了,咱们是堂姊妹,自然要比嫣姐姐亲近。”
又亲自帮张宝珠擦泪,“姐姐不要哭了,也不值当为了裙子让咱们姐妹生气。”
“出门时,阿娘给了银子,改日一同为姐姐挑一条新裙子。”
张宝珠见张宝琳不再提裙子一事,又要送新衣裳,心里不免得意,又暗暗嘲讽张宝琳,不长脑子的蠢货!
悄悄跟在张宝琳身后的丫环,有头有尾将这事给林嫣说了。
林嫣叹了口气,张家三个姑娘,一个被害死,一个被拿捏手里,不知是她二人太笨还是张宝珠太过聪明。
莫一笑走了,送药这事就落在林嫣头上。
这次送药倒是安排在缀锦阁,林嫣边往脸上涂红粉,边吐槽陈昀,恶人事多。
林嫣不情不愿捧着盒子,磨磨蹭蹭到了缀锦阁门口。
正巧,张宝珠,张宝琳也在阁中挑衣裳。
张宝珠也看见林嫣,瞧着林嫣脸上的红印,眸光一闪。“姐姐,今日怎么也有空来了?”
张宝琳行礼问好后,退到张宝珠身边站好,又如初见时胆小疏离模样。
林嫣挑眉,看来这几日张宝珠没少下功夫啊。
“无事,不能来逛逛吗?”林嫣笑眯眯回道,“妹妹,怎么今日也有空来了?”
张宝珠笑道:“陪宝琳妹妹挑几件衣裳。”
林嫣挑眉,某人恐怕又是借机打秋风吧!
正说着,伙计拿出一匹嫣红色料子,光泽细腻,乍眼一看,倒像是云锦一样。
张宝珠用手细细抚过,满脸惊叹,“缀锦阁果然名不虚传,这料子虽不是云锦,但也有七八分像了。”
林嫣懒洋洋道:“是啊是啊,只怕也是价值不菲呢。”
往常蹭吃蹭喝蹭穿的人,林嫣不信张宝珠有钱。
张宝珠一副胸有成竹样儿问价,伙计回复要一百两。
林嫣瞪着眼等张宝珠出丑,谁知小鸡仔似的张宝琳,从袖中掏了银票出来。
“哎呦,宝珠妹妹脸皮真是越发厚了,京都的城墙都比不上。”
“拿别人钱买东西,也只宝珠妹妹做的出。”林嫣戏谑。
张宝珠听了又要掉泪,“姐姐说哪里话,我又不是强盗,这是宝琳妹妹的一片心意。”
“是的是的,嫣姐姐误会了,这钱确实是我自愿掏的。”
经过张宝珠细细教导,林嫣在张宝琳心中又恢复了恶女形象,如今见二人争吵,连忙出声解释。
林嫣瞠目结舌,这妹妹果然是个傻的。
“姐姐近日手头恐怕不宽裕,只怕也买不起名贵料子,如今妹妹好不容易也有了一匹,姐姐就要出言讽刺吗?”张宝珠噙着泪,声声控诉又讽刺林嫣。
林嫣见张宝珠又要犯贱病,冷笑一声,对伙计说:“四百两,我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