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上官,何为三镇?”
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却稍显阴鸷的胡人问道。
刘体仁身旁的都尉低声说道:“此人是胡木羊部俟斤,乞儿迭罗托。”
刘体仁点点头,而后看着乞儿迭罗托说道:“尔等诸部如今已归附大唐,便为大唐子民,然陛下仁慈,不愿见到尔等背井离乡,又恐督管不力,使诸部有心怀不轨者再起二心,因此设武阳、怀朔、度阴三镇,以为边镇。”
刘体仁的话说得非常明白,甚至并不掩饰这项政策中对胡人的戒备。
“此三镇每镇辖地方圆四百里,要害处设镇城,由一名镇将统掌镇中诸军事民生,人选皆由朝廷指派。相应官吏亦如此。下辖戍堡,戍将则由诸部俟斤担任,为大唐畜牧,巡戍镇边。”
“凡诸部已入籍者,皆为镇户,分入此三镇,闲暇时,诸戍堡皆可行商、屯田,镇将不加干涉,一旦有警,则诸戍堡需听命与镇将,一同御敌。”
刘体仁的这番话并非是与他们商议,只是单纯地向他们宣读决定,因此他的语气中充满了不可质疑的意味。
作为战败者,乞儿迭罗托等人也不可能拥有反驳以及拒绝的权利。
议事匆匆结束后,诸部俟斤便被客气地请出了大帐,只剩下了刘体仁以及他带来的十几名幕僚。
一名幕僚拱手道:“刘公!如此生硬地宣读,是否会引起不满,继而生乱。”
刘体仁摆摆手道:“胡人没了阿史那家作为主心骨,早就各怀心思,又有赵都护的五千边军与云门关的三千守军在侧,他们现在就是一群绵羊罢了。”
“况且,三镇给他们一个相对安稳的居所,这对他们来说是利好。”
见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刘体仁又问道:“天水郡公与云中郡公派来的人还没到吗?”
“塘马已经来报,距此还有两日路程。”
刘体仁道:“派塘马通知施烈与张五田,让他们尽快到武阳与怀朔赴任,告诉度阴镇将闻光才,尽快将戍将的人选报与我。”
“诺!”
刘体仁走出大帐,看着漫天风雪,耳旁似乎有关内的爆竹声与嬉闹声。
昌隆四年,到了。
........
“施烈战功彪炳,闻光才也可堪大任,此二人充任镇将倒是可行,可张五田是张大财的亲兵都尉,也没有太多亮眼的军功,为何举荐他为怀朔镇将?”
元日后,章义照例在承天殿批阅奏疏,当他看到看着刘体仁推举地三名镇将时,略微有些好奇。
李仁在一旁拱手道:“陛下,这张五田跟随天水郡公许久,想必是极为可靠之人,否则天水郡公自然不会举贤不避亲。”
章义点点头说道:“审计司已经派人去了吗?”
“回陛下,已经混入天水郡公与云中郡公的部曲中一同去了。”
“召裴彻明日入宫。”
“诺!”
尚书省廨署中,裴彻刚刚处理完卫州与沧州侵占民田的一些文书,还未曾吃上一口热饭,李仁便笑眯眯地来到了他的面前。
看到李仁那副人畜无害的嘴脸时,裴彻不知为何突然感到一丝不适。
“左相,陛下请您即刻入宫!”
裴彻点点头,稍稍整理一下衣襟后,便跟着李仁一同入宫。
他走过宫中甬道时,心中无数念头交织在一起,在章义将他隔绝在三镇这件大事之外许久后,这是章义第一次让他入宫。
而这次入宫,自己的陛下会同自己说什么,他也非常清楚。
但是自己大兄曾经说过的话就像一根刺一样深深地扎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裴彻越发不去想,可那些话却愈发清晰。
如果章义真的与自己意见相悖,自己又该如何?又能如何?毕竟他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毛头小子,而是一个掌控着整个北地的帝王。
裴彻一边思考着,不知何时便已经走到了承天殿门前。
李仁微微弓身,随后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
裴彻同样颔首致意,而后再次整理了一下仪表,便走进了这个他无比熟悉的宫殿。
“臣,裴彻,参见陛下!”
裴彻一板一眼地向章义行礼,章义则坦然受之。
他缓缓起身走下台阶,一步一步来到裴彻面前,看着裴彻那副严肃地表情,不禁笑了笑。
“天行如何这般严肃?”
裴彻道:“大殿之上。”
章义指了指一旁早已经摆好的桌案与蒲团说道:“坐罢!”
裴彻拱手谢恩,而后与章义相对而坐。
章义坐下后,先是伸了一个懒腰,随后笑着说道:“你我二人可许久未曾像今日这般坐在一起了。”
裴彻道:“陛下政务繁忙,心系万民。”
章义挥挥手说道:“今日这承天殿内只有你我二人,这些客套话就免了。”
“我今日找你来,就是为了和你聊聊天,非是为了什么赋税民生。”
见裴彻没有说话,章义自然也清楚缘由,他顿了顿说道:“自从我们登基后,好像便再没有促膝长谈了。”
“是!”
“我们今日,不妨各自吐露一下心事?”
裴彻听到章义的话后,心中不禁觉得好笑。
“不知陛下有什么烦心事?”
章义指了指裴彻的胸口,又指了指自己的胸口说道:“我所忧心之事,不也是你的忧心之事?”
“归根到底,还是我们当初立誓的那些话。”
裴彻缓缓说道:“臣不曾改变。”
章义道:“裴氏能帮我们将那些暗地里潜藏的世家豪族尽数挖出来。”
裴彻道:“陛下是大唐这架马车的执鞭人,难道驽马能决定自己往何处跑吗?”
章义双眼微眯,定定地看着裴彻,而裴彻的眼睛也迎了上来,丝毫没有躲闪。
章义长叹一声,伸手指着台阶之上的龙榻说道:“我本以为我能有别与那些帝王,可直到我坐上了那个位子,才发现,一半是虚妄,一半是无可奈何。”
裴彻拱手道:“魏亡于世家。”
章义却敲敲桌案说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们立国三年,根基不足,为之奈何?”
裴彻道:“滴水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