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朱元璋的担忧
作者:毕奇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最新章节     
    第三百三十七章:朱元璋的担忧
    城楼上的人不少,基本上随着朱元璋到大同的官员都到了这里,目睹这般盛况。
    朱元璋负手站在最前面,后面立着十几个人。
    来此的有三四个侯爷,以及冯胜郭英两人,郭英是五天前才到的,他奉旨押送了粮草去集宁。
    回来后,郭英就一直嘴里念叨着在集宁的见闻。
    “这集宁在一年前可还是草原,有你说的这么邪乎?就筑了城墙了?还如此繁华?”
    冯胜不信邪的问道。
    郭英脸色有些振奋,郑重道:“岂止!”
    “一丈高,三尺厚的水泥墙,把整个城池给围了起来!街道宽阔整洁,那些个牧民居然都在搞什么羊毛脱脂,一个个人畜无害的。”
    朱元璋也听到了郭英的声音。
    他来到大同这些天,最受震动的就是对于大同的产业链感到不可思议。
    百姓除了种植农作物,在农闲时期还可以做工。有了洪薯做底子,百姓吃饱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今年大同府红薯丰收,每家每户都囤了洪薯作为冬粮,他也不止一次看到大街上卖洪薯制品的。
    什么洪薯粉、洪薯干、洪薯馒头,可谓是五花八门。
    在大同商会交易所之中,有来自天南海北的货物,南方的海鱼、咸鱼干、干粉或者一些织品跟生活器具。
    其中经久不衰的还是来自苏州的茶叶跟浙地的盐巴。这些在大同是硬通货,只要质量好,基本上带来就可以卖出去。
    由大同这个主要交易点交易出去,商人在此就可以完成交货、收账等步骤。
    起初也不是没有商人闹事,觉得朝廷这是压榨他们的生存空间,价格太低他们没有钱赚。可实际上,江南几十文一斤的茶叶卖到大同来均价都在一百七十文左右。
    后来,徐妙云又主张打通毛衣、毛线市场,以七成价格卖了一些样品给商人们。
    毛衣在江南很快有了销路,人们对这种轻薄耐寒、样式多样化的衣服有了很大的兴趣。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毛衣可以自己编织。
    到了今天,很多商人来到大同就是为了进货。
    “为何元庭推行的互市,就取不到如此好的效果呢?”朱元璋问道徐妙云。
    徐妙云站在一旁,轻声道:“回父皇,儿媳认为,这是环境所致。”
    朱元璋点了点头,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王爷曾提出过两个字,‘孵化’”
    “想要一个适合贸易,适合互市的环境,都需要进行孵化。而孵化的过程包括很多,其中最刚需的,应该是便利的交通跟长期经营的稳定。”
    “商会开辟商队,也需要投资巨大的成本。他们需要雇人押运货物,需要在运货途中有可靠安全的休息地。也需要适合路况的马车跟车夫。”
    “而便利的交通,则更加是货物往来重中之重!”
    徐妙云红唇轻启,目光坦然,神情自信。
    她双手平放于小腹前,自若道:“元庭不止一次想要建立草原人和汉人的互市,可归根结底,他们只是要敛财罢了。也就是王爷口中常说的割韭菜。”
    “商人心里都清楚,元庭最是贪得无厌,到了至正年更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增加赋税。这种大环境下,商人人人自危,不可能在北方行商。”
    “加上元庭近几十年没有修复官道,各地官道破烂不堪自然也就没有行商的大环境。”
    “而我大明则不同,大明官道畅通,又有明君当道。这互市的生意自然是长久而稳定!”
    朱元璋愣了下,随后忍不住笑出声。
    “妙云丫头啊,你这个儿媳,可是把咱这个公公给抬到天上去了!”朱元璋忍不住抚须大笑。
    对于徐妙云这个儿媳,朱元璋那真是满意的很。
    唯一有些让他担心的,就是她跟老三两个人竟撞一块,以后要是吵架那可不好收拾。两个人都是心高气傲,且心思缜密的人……。
    朱元璋打断了自己的思绪,随后看着徐妙云道:“钢厂的钢材,怎么样了?”
    十天前,朱元璋去了大同炼钢厂,对于其中的钢材那是惊为天人。
    中书省为了铸造兵器的材料可谓是抓破了脑袋,大明炼铁量很低,各地的炼铁产业也不强盛,为了几十万斤铁为难那是常事。
    可朱元璋想不到,心心念念的钢材,在大同居然拿来做农具!
    为此,徐妙云也表示无奈,藩王不得铸造兵器,不然钢厂早就做朝廷的生意了。农具生意只能堪堪保本,维持钢厂的发展。真正要说赚钱,还是做朝廷的生意最赚钱。
    徐妙云点头:“最迟八月底,便可出厂。”
    朱元璋无声点头。
    站在一旁的徐妙云轻声问道:“父皇……可是忧心钢材的事?”
    朱元璋转头看了看徐妙云,随后轻声道:“数目如此之多的钢材流向民间,终究不是什么好事。”
    徐妙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皇帝的态度,也对上了朱棡的一句话。
    ‘统治者只需要人创造价值,而不是证明价值。’
    徐妙云跟在朱棡身边已久,是朱棡最亲近最信赖的人。两人躺在床上,也会说一些心里话,悄悄话。徐妙云知道,自己的夫君是一个与常人所不同之人,他所做的一切,才真正印证了‘心怀天下’四个字。
    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他确实希望百姓们吃得好,穿得暖。但是他绝对不希望百姓人人有刀,人人可战!
    有了刀刃,便可杀人。
    而钢铁,就是刀刃的首要条件。
    就算是铁质的农具可以增加百姓的工作效率,可以让百姓们耕种更多的土地,但……,太多的铁器,也就意味着一旦有人私铸兵器,那将会非常简单。
    “算了,此事不为难你!”朱元璋摆了摆手。
    这事毕竟是老三的心血,他还没打算一棒子打死。
    “咱有件事倒是要跟你这个商会魁首好好商议商议。”朱元璋负手,说道。
    徐妙云稳住了心神,点头道:“陛下请讲。”
    朱元璋从怀里掏出一张商票,道:“此物在大同使用广泛,可是老三捣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