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马上就用不完了
作者:毕奇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最新章节     
    第四百八十六章:马上就用不完了
    刘伯温的占卜还是没有出错的。
    孔府没落,那么天下文脉都会受到重创,首当其冲的,便是在朝为官人数众多的浙东文人。
    想到这里,刘伯温心有无奈。
    但晋王于他还是有恩的,他本已经打算归养,远离中枢,还是因为晋王的举荐方能坐上这个审查部的主官。
    刘伯温当初告老算是无奈之举,因为他察觉到了皇帝朱元璋的忌惮。
    身在御史这个位置上,难免是要跟皇帝的意愿相反的,可以说,坐一日,就危险一日,而且最关键的是,朱元璋不听劝。
    刘伯温喜欢的做事,而不是装傻充愣,可以说,审查部主官这个位置,是最适合他的。
    刘伯温叹了口气。
    忧心分内之事才是臣子该做的,这些事,他不想掺和。
    这边,朱元璋下了旨意,让三司着手审查。
    一长串罗列的罪名,只要孔希言认了,那么孔府的命运就尽在朱元璋的掌握之中。
    另外,倭国使者求取书籍一事,由于晋王的掺和也变得充满了不确定因素。
    而从头到尾,很少有人去在意永华公主的请求。
    大家似乎心照不宣的略过了永华公主的请求,大明也负担不起支持一个国家武备力量的程度。
    接下来,又宣布了几项人事调动和官员任命,随后,朱元璋便甩手离去。
    ……
    京师的天一下子有些变了颜色。
    清流文人之间开始传出晋王要灭孔家一脉的传言,并且传播之广,人数之多,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两三天时间,由京师传播至应天府,应天府传播至江南各省,各家各族纷纷反对朝廷对孔府的流放。
    弹劾晋王的文书也跟雪片一样不要钱的朝着中书省飞去,其中大多数都是一些已经告老或者民间的名人,总之这一次,一定要将晋王给拉下来。
    山雨欲来风满楼。
    朝廷的官员们又开始联手请奏,让朱元璋下旨将秦王给派去西安就藩。
    “二哥这回倒是捡了个便宜。”
    周王朱橚摇头轻笑,面色淡然。
    他看了看坐在石桥下钓鱼的三哥,问道:“三哥,二哥要是就藩,你是不是也要出京?”
    朱棡看着水面的浮漂,整个人舒服的躺在一张竹制的躺椅上,幽幽道:“怎么,舍不得京师?老五,……咱们身份特殊,要是父皇下旨,这京师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待的。”
    朱橚有些着急,起身道:“可民风医院刚刚起步,如今的医书刚整理不到二十册,学子也才招收几十人,这个时候离京,这不是让我撒手不顾吗?”
    “三哥,你想想办法吧。”
    朱橚如今醉心于医术,对于朱棡所整理的外科医书更是奉若神明。
    “你们实验到哪一步了?”朱棡偏头问道。
    朱橚这才露出笑容,坐在朱棡身边的台阶上,道:“前些时日用麻沸散给怀胎的母马接生,缝合伤口之后用大蒜素进行消毒,然后对养伤的场地也进行了消杀,果然没有感染!”
    “咱们医院的几个老大夫都惊为天人!要知道,以往就算是使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切除病灶,也会伤口溃烂死亡,但这一次,居然没有溃烂。”
    “昨日,医院几个大夫用器械做了一场手术,不过结果不咋好,那头受伤的羊羔还是死了。”朱橚高兴的笑容有些丧气起来。
    朱棡笑了笑:“知足吧你,几个月时间能够做到熟练运用麻沸散跟大蒜素,已经是飞一般的进度了!你记住,医学这一条路,考的就是耐力跟毅力。”
    “救死扶伤,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却是一个要无数代人为之努力跟奋斗的目标。这是伟大的职业!一场病灶,考验的不只是病人,还有医者。”
    “你想走这条路,那就要认真扑上去,尽全力的去做,去创造,去改变!”
    朱橚用力点了点头。
    “人这辈子,有个能够坚持一辈子的兴趣不容易,三哥希望你对医学保持这样的热度,不忘初心!”
    “至于其他的,三哥给你兜着。”
    朱棡转头,望着湖面。
    陡然手一提,竹竿杆尖弯曲,急速的颤抖了起来。
    不多时,一条巴掌大的鲫鱼被提了起来。
    “正好,回家给你嫂子熬鱼汤。”
    ……
    从古至今,各朝各代。
    财富积累到了某个程度,就会沉淀在土地之上。
    富户大族们在长时间的积累和敛财之后,会积累普通人一辈子无法想象的财富,而最终的流向,就是将其转化为不动产,无止境无休止的买地或者房。
    只要王朝不更迭,只要世道安稳,这些土地,就永远姓他们的名字。
    农耕社会,土地就是根本,就是寻常人所信仰的最高神。
    而这样的形式就像是一条永不断流的河流,流入一个没有出口的大湖,盈满则溃。
    这就是各朝各代都躲不掉的一个现象。
    土地兼并。
    朱棡想要将这一潭目前尚未累计满盈的湖水给变成活水,所以创办了兴国商会。
    而兴国商会逐渐发展之下,已经开始影响到正常的朝政运行。
    甚至,在某些地方,人们对商会的依赖超过了对朝廷的依赖。
    朱棡选择了在傍晚时分入宫。
    赶到朱元璋寝宫的时候,殿内的烛火刚好亮起。
    由太监通报之后,朱棡进入了乾清宫。
    烛火下,朱元璋看着奏本,最显眼的是他双眼上带着的老花镜,单手扶着镜框,将手里的奏本微微拿开二尺,看着上面的文字,老朱抿着唇,眉头深锁。
    朱棡就这么静静地的站在那里。
    大致一刻钟后,朱元璋才提笔沾墨,再三斟酌之后,落笔写了一段话。
    等到批阅完这本奏本,他才抬头,声音浑厚的道:“来了多久了?”
    朱棡稽首:“回父皇……。”
    老朱摆了摆手:“行了行了,找个墩子坐着,咱正好有事问你。”
    “啊?……哦。”
    朱棡挠了挠头,乖乖坐下。
    “云南一事当初是你提出来的,你为什么那么确定,那些土人会相信朝廷呢?土司才是他们的首领,为何不相信本族人,而会相信咱?”朱元璋问道。
    朱棡精神一振,问道:“可是云南有结果了?”
    朱元璋微微一笑:“不算,只是几个土人的部落族长愿意向咱们效忠,并且派出族中的子弟参军,沐哥儿来了折子,问下一步怎么办。”
    “这可是个好开头!”
    朱棡惊喜道:“若是这样,朝廷对云南可以说是不费一兵一卒就打通了,只要安置好了这些愿意效忠的部落,那剩下的就不足为虑了!”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夸你两句就找不着北了?”
    “嘿嘿,这不是有了成效嘛!父皇刚刚不也开心了?嘴皮子都笑咧开了……”朱棡嘿嘿笑道,声音越发小了。
    老朱瞪了一眼朱棡,不过随即仰头,用下巴示意了一下朱棡继续说下去。
    朱棡坐直身子,以论事的态度严肃道:“父皇曾在云南吃过一次亏,所以也明白问题出在哪,土司煽动,就是土人治理的最大难题,朝廷派兵打,土司就正好借这个借口煽动土人反击。”
    “土人大多目不识丁,知书懂礼者更是凤毛麟角,一经煽动,便拿起兵器反抗朝廷,因为在他们眼里,朝廷确实是恶者。”
    屏息凝神的朱元璋听着朱棡的话,一下子也联想到了许多。
    在云南的治理上吃过亏的他,采用了儿子的提议,以‘改土归流’的举措来进行革新,以实实在在的利益让土人看到希望。
    团结大多数!
    剩下的小部分人,一旦闹,就会迎接受益者的雷霆怒火。
    沐英以强兵威慑,以土地、物资、粮食以及花花绿绿的外地产物来让土人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不用过着以往那样的日子。分土司的蛋糕,让大多数人得利。
    “如今,一些看到了好处的土人族长同意效忠朝廷,便说明这个想法是没错的,只需要继续深入下去,便可在云南实施王道!”
    朱棡有些激动。
    他虽然打下了漠南,也平定了漠北,但说到底,在内治上他一直是外行。
    这一次云南马政的成功,不仅为大明收复故土,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大明在接纳外族这一点上,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华夏故土种族甚多,按照国土划分,更是百花齐放。
    各族习俗不同,语言亦有差距,而唯有一种东西是不变的。
    利益!
    朱元璋看着自己的儿子,眼神里真切的露出了震撼之色。
    这些,是他一个皇帝都未曾想到过的领域。
    “那接下来……。”朱元璋问道。
    “接下来,就是改币!”
    朱棡道。
    朱元璋盯着他。
    两父子这一场烛前夜话,彻底将大明未来十年的道路给规划的明明白白,起居注上记载,这一场夜话,晋王阐述了几个关于以钱治国的观点,
    “你要从钱开始下手?”朱元璋问道。
    “是。”
    大明的铜荒已经是旷日持久的难题,华夏故土铜产量稀少,加上各大家族联手囤铜,老百姓手里流通的铜币少的可怜,这也是经济一直没办法成长的原因。
    “怕是没这么简单,你可知道,江南各省的各大家族已经在抛出铜币,市面上的铜荒已经有所缓解!”朱元璋摇头道。
    他走到一旁的架子前,取出一本奏本。
    “这是江西那边的官员上的奏本,根据这段时间的情况来看,你所打造的银商行已经让他们有所察觉!应天府境内涌现大量的铜币,怕是马上你的银商行就要迎来一场银荒了。”
    “银价飞涨,你之前换出去的银币,可都是亏的。”
    “这种时候你的银商行还每日几万贯的兑换,你还撑得了多久?”
    朱棡有些好奇,朱元璋说的这么事无巨细,难道他提前了解过了?
    “父皇是如何……。”
    对于这样的事情,朱棡并没有过多的惊慌,所有人都以为他在用银币挽回纸钞的失误,朝廷目前也没有继续印刷纸币,所以他们理所应当的认为银币就是下一步朝廷的主流货币。
    造成这个误解主要是两点
    一是因为朝廷发行纸钞引起了一连串的反应,商人们集体反对,影响了大片地区的经济,所以他们自然而然认为纸钞制度是错误的,朝廷想要更改,就必须在既解决钱荒,又挽回损失的基础上施行新政策,所以这自然而然会让人联想到银币。
    二是银这种贵金属价格十分稳定,即便是富户们也无法大量囤积。因为百姓买不起,更消费不起,所以囤银没有利益,所以以银代铜,朝廷只要解决了辨别难题,就是一个比铜钱要好上许多的法子。
    “这些事,咱不给你盯着点,咱心里没底。”
    朱元璋倒是光棍,淡然的便说出他在暗中注视着这一切。
    朱棡点了点头。
    “多谢父皇。”
    朱元璋在殿中踱步,负手而行:“大族囤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囤钱一举,大族至少可或许三个利益。”
    “其一、铜币经由朝廷散发到民间,大族或许铜钱,将其囤在家中,市面流通钱币越发减少,以至于钱越来越值钱!但朝廷手里无钱,百姓手里无钱,反而有钱的成了他们。”
    “其二、将铜币熔炼做成铜器,价格翻倍。”
    “其三、熔好币铸坏币,每年朝廷收回来的钱币,三成都是经过熔炼的次币,掺杂各种东西,品质奇差。”
    朱元璋的这些,就是富户们囤钱的利益。
    在西南有些地方,州府流通的钱币甚至脆若土石,一掰就断。
    朱棡沉默了一会,面对朱元璋的眼神,朱棡问道:“父皇应该已经知道了儿臣要做什么了吧?”
    朱元璋盯着朱棡。
    目光深邃。
    就这么直勾勾的盯着。
    似乎是想要将朱棡给看穿一样。
    一时间,两人的气氛变得有些僵硬。
    ……
    “你啊。”
    良久,朱元璋摇头苦笑了一声。
    他走回书案,甩袖坐下,严肃道:“该说你胆大妄为,还是说你其他的?”
    朱棡愣了一下,旋即看着朱元璋严肃的脸,笑道:“爹,民间抛售铜钱,本就是在帮咱们,而且他们要换银,那就让他们换呗,马上咱们大明就有用不完的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