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家宴
作者:上善若无水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最新章节     
    “陛下。”

    大殿内,大理少卿徐峤正在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拍马。

    “今岁天下断死刑五十八,大理狱院,由来相传杀气太盛,鸟雀不栖,今有鹊巢其树。”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今年全天下的死刑犯只有五十八个,以往杀气过盛的大理寺连鸟都不敢筑巢。几年的话以往杀气少了,所以有喜鹊来筑巢,这是大好事啊。

    随即众多文武纷纷出列表态,说这都是陛下仁德所至,实乃汉文帝时期的‘几致刑措’,众臣为陛下贺。

    几致刑措,就是说严刑峻法几乎被搁置不用,表明百姓遵纪守法,这是皇帝是明君的真实表现。

    对于这些,站在一旁装扮凋塑的李云泽,心中鄙夷不止。

    这些操作他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

    上报上来的死刑犯的确是只有五十八个,可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死在牢狱之中的死刑犯,自然不会上报。

    落在字面上看起来,当然是天下大治了。

    以往大理寺鸟雀不栖,那是因为有人驱赶。

    现在有喜鹊来筑巢,说不得就是专门抓来或者买来摆拍的。

    这种事情忽悠一番大唐的那些文盲们或许有用,可对于接受过教育的李云泽来说,那就是笑话。

    所以说,义务教育开启民智,是对所有xx之事的降维打击。

    还有那汉文帝时期的几致刑措,那是因为当时惨烈的战争结束没多少年,大家伙重分田地后都在忙着搞生活,不到活不下去的时候,极少会有人铤而走险。

    可李三郎凭什么几致刑措?

    此时大唐的百姓们都快活不下去了!

    别的不说,就这长安城内外的粮荒,几乎每天都会有饿死的人被板车给拉走。

    这种情况下还在吹李三郎几致刑措,唯一的解释就是大唐上下都不堪用。

    李三郎没有半分的不适应,眯着眼睛微笑颔首应下了众臣的奉承。

    片刻之后开口表态“此乃宰相辅左有功,当赏。”

    随即就赐李林甫爵晋国公,牛仙客豳国公。

    武将们在边关打生打死,为了博取军功是真的拿命去搏。

    可文臣们仅仅只需要一番吹捧,就能轻易得到国公的爵位,重文轻武的苗头,以及唐末武人狠狠报复文人的根源都在这儿了。

    李林甫此人的确是喜好揽权,还蔽塞言路,排斥贤才以及重用胡人等等。

    所奸臣肯定不算是冤枉,只不过他也是一个有能力,外加有点责任心的奸臣。

    得到了赐爵的赏赐,李林甫也是用心为大唐做些事清。

    “陛下。”

    李林甫上前奏言“如今东西二都之粮荒愈甚,为了给二都运粮,江淮漕运负担颇重,已然略显怨言。而各地粮价不高反倒是谷贱伤农。”

    不愧是宰相,说话就是有水平。

    用的词都是‘颇重’‘略显’这种,听着好似只有小问题。

    而实际上,尼玛造反都出来了!

    唐朝自然也是有造反的,哪怕是在号称开元盛世的时候,也没有停下来过。

    尤其是李三郎步入晚年之后极为昏聩,从宫中到朝堂再到地方全都一路糜烂,尤其是地方上的豪强肆意凌虐巧取豪夺,逼的各地百姓那是风起云涌。

    神色澹澹的李三郎开口询问“爱卿可有良策?”

    李林甫目光示意牛仙客“牛公提出和籴法,臣以为可行。”

    不是说李林甫不想要这个功劳,而是这件事情早在册立太子之前就已经捅出来了,就是李云泽写给牛仙客的那封信。

    事情都被捅出来了再去抢功劳,那就是个傻子。

    李林甫自然是不会做傻子的,所以顺水推舟将这件事情转到了牛仙客的身上。

    牛仙客当即出列,行礼说道“陛下,此事本是太子殿下所提,臣觉得此事可行,就与李公商议上奏陛下。”

    这种早就被放在明面上的事情,自然没办法搞什么操作,所以现在这是在功劳顺序给安排妥当。

    李三郎看向了宛如凋塑一般的李云泽,缓缓点头说道“太子年轻,所提之事虽有可取之处,却是粗略大意,还是要靠二位卿家好生完善执行才是。”

    他自然是不能将功劳都给按在李云泽的头上,所以连消带打的将功劳按在了两位宰相的头上。

    一番漫长而又纠结的前期排座位过后,总算是能够说到正事了。

    所谓和籴法,其实就是朝廷出钱,用高于市价的价格,从百姓们的手中购买粮食。

    主要执行地就是关中地区,购买关中地区百姓们手中的粮食,然后作为俸禄发放,作为军粮,作为民粮低价出售给长安城内的百姓们。

    这么一来,就能够缓解长安城的粮荒,也避免了从江淮地区耗费巨大的运送粮食来支援关中。

    和籴法当然是一件好事情,因为缓解了长安城的粮荒,还能让关中百姓们手中得到实惠。

    只不过问题在于,关中的田亩大都是已经落入了皇亲国戚与勋贵权臣的手中,得利最大的还是他们。

    而且,朝廷有钱的时候可以执行和籴法,但是到了没钱的时候,那就变质了。

    像是历史上唐宪宗以后所执行的和籴法,不但不加价购买,反倒是近乎于直接去抢,导致无数关中百姓为之破产。

    就算是去抢,也只敢抢百姓们的粮食,皇亲国戚与勋贵权臣的粮食无人敢抢。

    倒霉的只有百姓,破产之后不是饿死就是揭竿而起,进一步加大了大唐的动荡不安。

    一直等到黄巢攻破了长安城赏菊花,才算是彻底解决了这些吸血虫。

    今日朝堂上的大事只有这一件,通过之后没什么别的事情好说,自然就是退朝回家。

    一言不发的李云泽出了大殿正准备回东宫,却是被高力士给拦了下来。

    “殿下留步。”

    “高公公,有何指教?”

    高力士的眼底闪过一抹不悦,不过依旧是笑呵呵的说道“陛下有旨,五日之后宫中设宴,诸王公主与王妃驸马皆入宫聚会行家宴。”

    “哦。”

    李云泽笑着点头“好,孤知道了。”

    “陛下说了。”高力士特意提点了一句“太子与太子妃乃诸王公主表率,务必要到。”

    李云泽抿了下嘴角,微微一笑“好。”

    等到高力士离去,李云泽的眼神逐渐凌厉“找死!”

    五日后,麟德殿内皇亲国戚云集于此极为热闹。

    高力士在殿门外迎接众人,看似笑容可掬礼仪得体,可诸皇子公主们,见着他的时候都要行礼,甚至呼喊上一声‘阿翁。’

    阿翁在大唐这儿是爷爷的意思,当然了皇子公主们喊阿翁自然不是叫他爷爷,那样的话李三郎就要发飙了,算是一种对年长男子的特别尊敬的尊称吧。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

    至于说王妃驸马们,则是恭敬的行礼,称上一声‘爷。’

    这个称呼是什么意思,那就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了。

    唐朝前期的宦官内侍们是毫不起眼的,从李二到李治甚至到武则天时期,都对宦官内侍们的看管非常严格。

    可到了李三郎时期,开始逐渐重用这些宦官内侍。

    像是正三品将军这样,边军需要搏杀一生都不见得能够混到的高位,或许仅仅是宦官们说上几句好听的话,就能从李三郎这儿轻易得到。

    可不仅仅只是高力士而已。

    除了高力士之外,还有边令诚,杨思勖,黎敬仁,林招隐,尹凤祥等人都是着名的权宦。

    而且他们经常代表李三郎外出巡查,动辄出任监军。

    其权势之大,甚至节度使都要避让。

    宦官内侍的喜好非常简单,在长安城内喜好的是权势,出去了自然就是喜好财货。

    这些人非常擅长搜刮,出巡一趟搞个百万钱会被嗤笑,千万钱会被认为是平庸。

    长安城内最豪华的宅第,京畿内最好的田产,果园,池苑等等,宦官竟占其中一半。

    而且宦官内侍们虽然自己没儿子,可他们有家人呐。

    基本上每一个有了一定身份的太监,其家族在当地立马就会成为豪强,通过剥削百姓迅速崛起成为当地的霸主。

    其祸患之烈,丝毫不亚于朝中的群臣。

    等到李云泽来到殿门外,却是仅仅喊了一声“高公公。”

    高力士眼底的不悦之色更深,不过却是平静的回应了句“太子殿下。”

    说完之后目光向着一旁张望,却是未曾见着李云泽的身边有旁人。

    高力士疑惑询问“太子殿下,太子妃呢?”

    “哦。”

    李云泽随意一笑“身子不适,没来。”

    “啊?”

    高力士大惊失色“这这这...”

    李云泽没搭理他,干脆的迈步走入了麟德殿内。

    看着李云泽的背影,高力士的目光变幻不定‘当上太子就觉得自己可以藐视天下了?莫不是忘了这大唐的太子,可没有哪个是有好下场的!’

    李云泽自然不会在乎高力士如何去想。

    像是这种操持权柄,为祸天下的太监们,他是一个都不会留的。

    还有他们为祸当地的家族,到时候都是要交给当地百姓们去处置。

    若是李云泽只是穿越而来没有时空门作为靠山,他说不得还会对高力士喊上一声‘二兄’。

    可惜在高力士看来没什么实力的太子,其实拥有着他完全无法想象的力量。

    李云泽入了殿内,众多皇亲国戚们都纷纷上来行礼。

    虽然这些人的眼神各异,蕴含着诸多复杂的意味。尤其是忠王李亨,那表情眼神真的是一言难尽。

    可此时此刻,他们只能是向着李云泽行礼讨好。

    一片喧嚣吵嚷声中,随着高力士略带尖锐的呼唤,大殿内迅速安静下来。

    大唐的拥有者,李三郎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