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草原行 (上)
作者:上善若无水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最新章节     
    汉时人口分布极为不均匀。

    北地占据天下八成的人口,南方只有区区两成。

    不过哪怕如此,北方的土地依旧是肥沃的让人难以置信。

    李云泽北上入新处,望都数县,沿途查看农田记录田亩数量,产量,种植物,开垦程度,收获等等多项数据。

    而且还不允许通知当地府衙,宁愿风餐露宿也不入县城休息。

    这可让一众随从们摸不着头脑。

    大王不好生在王宫里欣赏歌舞,畅饮美酒,把玩美人,这是在作甚呢?

    不过大王的骑术是真的好,完全不像是皇宫之中娇生惯养出来的皇子,甚至比护卫的骑士们还要出色。

    李云泽没有搭理他们,一路北上最终抵达了中山国北边的边缘之处。

    眼前山峦叠嶂,巍峨挺拔。

    苍绿色的参天古木,沐浴在阳光之下宛如绿色的海洋。

    马背上的李云泽,感慨言道“五云常覆五台端,天近清都特地寒。”

    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五台山了。

    当然了,现在佛门还没有传过来,如此美景还没有给画地为牢被占据,山野之中依旧是近乎于原始丛林般的场景。

    唯有河谷与山道,在绵延的大山之中蜿蜒穿行。

    在山的那一边是河谷,滹沱河从河谷之中蜿蜒流淌而下。

    河谷的另外一边,则是‘云中天下嵴,尤见此山尊。’的恒山。

    同样的,因为佛门还没来,恒山上也没有恒山派,依旧是谁都可以上去,不需要被收取门票的地方。

    在五台山与恒山平行向东的尽头,是一连串的山谷城寨,当地名唤平型寨。

    没错,就是平型关的那个平型寨。

    越过恒山再往北,就是云州朔州等地,也就是抵抗匈奴的第一线,云中郡,代郡以及雁门郡。

    不过那边现在不归李云泽管,甚至不能离开封国过去。

    这个无所谓,李云泽呼吸了几口山上的新鲜空气,随即调转马头奔驰下山。

    再往北边走的话,那就是涿郡了,燕人张翼德的老家。

    北地已经转过了,接下来他要去南边诸县看看。

    李云泽的身体素质摆在那儿,他策马奔腾几天几夜都没关系,可随从们受不了啊。

    好在中途回到卢奴城的时候,李云泽给他们发放了绢帛财货作为赏赐,然后换了另外一批人带着南下。

    越过滹沱河南下,将南边的几个县也给转悠了一遍,认真考察了当地的资料。

    一路南下到了常山郡郡治真定县境外。

    常山郡原本是始皇帝所设之恒山郡,因为避讳文帝刘恒的名字,所以改名为常山郡。

    由此可见皇帝取个大众化的名字,会给百姓们的生活带来太多的烦恼。

    东西两汉都曾经在这里设置过常山国,这也是为何赵云会称呼自己为常山国人的缘由。

    其郡治真定县,就是后来的石家庄。

    由真定再往南走,那就是邯郸,邺城。

    将封国都给转悠了一遍,深入了解了相关资料,做到了心中有数的李云泽,带队返回卢奴准备开始着手强化国力,让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

    回到卢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来了常侍郎,也就是后来的中常侍。

    要注意的是,西汉初期的中常侍,并非东汉末年那等宦官,而是身体健全的文人,主要工作是给事左右,职掌顾问应对,也就是秘书。

    大名鼎鼎的东方朔,就做过常侍郎。

    李云泽的常侍郎,名唤赵偃,估摸着跟战国时期的赵国王室有些关系。

    其人是长漂,也不知道是走通了哪位贵人的门路,得以成为中山王的常侍郎一路跟着来到了这儿。

    原本是个拿俸禄的清闲工作,之前赵偃也是没接到什么工作,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未曾想却是突然被赋予重任。

    “你往北走,去一趟草原。”

    李云泽的这番话,险些把赵偃给吓出心脏病来。

    往北走,去草原。在这个大汉与匈奴相互对抗的时代里,通常只意味着一件事情,那就是去联络匈奴人准备叛乱!

    赵偃眼泪都下来了,他长漂多年早就没了雄心壮志,只想混个能拿俸禄的职务混日子就行,真心是不敢参和到这等大事之中啊。

    未等他哀求告饶,就听到李云泽接着说道“带上金帛财货,去市马买牛回来。”

    赵偃拿已然到了喉咙里的哭泣声,戛然而止。

    “大王是要买牛?”

    “嗯。”

    赵偃露出笑容“大王,这卢奴城北接涿郡,南连邯郸,东边是河间国,西边走苦陉可入太原郡...”

    “用不着你来科普地理,这些本王都知晓。”

    赵偃噎了下,急忙说道“卢奴这儿商业发达,来往商队众多,大王若是想要买牛,在这城内就行。”

    “哦?”李云泽挑了挑眉“这城内能买到上万头牛?”

    “上...万?!”

    赵偃打了个嗝“大王何故买如此之多的牛?吃不了啊。”

    “谁跟你说本王要吃牛?”李云泽不耐的摆手“本王是要从草原上买牛回来驯养,用作耕地之用。”

    “这个这个...”赵偃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然后他就听到李云泽说道“若是连这等事情都办不了,那你还是另谋高就吧。”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赵偃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是应下来。

    毕竟想要混个千石官职可不容易啊。

    然而,让赵偃更加心惊胆颤的事情,在商队出发之后出现了。

    大王居然出现在了商队里!

    “大,大王。”赵偃说话都不利索了“我等自去就是,不劳大王相送。”

    “不是送你们。”换了身常服的李云泽摆手“本王跟着一起去。”

    赵偃都要哭了,可惜无论如何劝说都没用。

    汉时诸王,无诏是不得离开自己封地的,若是被查到的话,廷尉必然会按一个图谋不轨的罪名上去。

    大王或许只是被训斥,被禁足,被罚金什么的。可他这等身边近臣,却是铁定会倒霉。

    若是大王在半路上出了什么意外,那就什么都别说了,赶紧的抹脖子拉倒。

    可惜无论赵偃如何劝说都没用,只能是胆战心惊的跟着走。

    至于卢奴城内王宫里,自然是封锁消息,假装大王整日里在王宫吃喝玩乐。

    没人会不用心,因为真要是出事的话,大王不见得会怎么样,可他们这些人必然倒霉。

    商队沿着滹沱河入苦陉,越过太行山进入太原郡。

    到了太原郡再转向北边,过雁门郡入云中,再从云中出长城入草原。

    此时的大汉与匈奴,虽然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表面上甚至和亲不断,可作为世间唯二的两大超级强国,明争暗斗那是避免不了的。

    当然了,明争暗斗的同时,商贸交流却是从未停歇,甚至得到了两边的共同鼓励。

    大汉这里需要匈奴人的马匹牛羊皮子药材等物资,尤其是急需马匹。

    而匈奴这边更是什么都要,从粮食到布匹,从铁器到绫罗绸缎等等。

    经济上的强大互补性,也是两国自白登山之战后没有爆发举国之战的根源。

    大汉是还没有做好准备,内部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去年的七王之乱被平息,才算是有了根本性的转折。

    而匈奴这边,纯粹是因为打不了。

    不是不愿意南下入大汉劫掠,而是打不了。

    汉人的脾气又臭又硬,宁愿坚壁清野一把火把东西都烧光了也不留给匈奴人。

    然后就是坚定的守城,与匈奴人打到死。

    南下一趟去啃硬骨头,抢到的战利品比起付出的沉重代价来说,完全不成正比。

    有着功夫,还不如去抢西边的西域诸国,那都是软蛋,想怎么拿捏都行。

    两边的贸易非常频繁,李云泽的商队来到草原上,很快就有附近的部落来交易。

    铁器自然不会带,李云泽可不想资敌。

    他带来的都是刘胜离开长安城的时候,天子与太后赏赐的绫罗绸缎,以及各种金器工艺品等等,这些都是匈奴贵人们的最爱。

    还有大批的粟麦,草原牧民并非是天天吃肉,那是贵人们才能享受的待遇。

    普通牧民们,主要是奶与酪为主,有粮食的话那就更好了。

    除此之外,还有李云泽在中山国搜刮的足足装满了数十车的酒!

    要说什么商品在草原上最受欢迎,除了铁器之外必然就是酒水了。

    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回到毡帐里来上几碗酒水,那晕乎乎的感觉上来,仿佛一整天的疲惫都随之而去。

    商队忙着做生意,李云泽却是在一个部落一个部落的仔细观察,评估其实力。

    牧民们的骑术很不错,至少比汉军骑兵们强的多,毕竟是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

    不过他们的装备却是很差,大部分人别说铁甲了,就连皮甲都没有。

    兵器也是五花八门,什么样的东西都有。

    最为重要的箭失,大都是狼牙箭或者骨箭。

    这些东西是真的字如其名,狼牙箭就是将狼的牙磨的尖锐做箭头,骨箭自然是磨的骨头。

    别说是射穿铁甲了,估摸着想要穿透皮甲都有难度。

    除了军备方面的,李云泽还着重关注了各个部落的实力。

    像是人口有多少,人口成分是如何,养了多少牛羊马匹等等。

    自然也少不了附近的山川地理环境,河流草场分布等等。

    他就像是个特工似的,将沿途的一切情报都给牢记于心。

    以后再来的话,那就是带着大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