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清月与一老一少打过招呼。
时隔近整月,王小宇似乎看上去比第一次见面时内向沉稳了些,又或者是见她在看书,没有过来打扰,只点点头,推着王老爷子到一处阳光舒适的角落,坐下陪老爷子低声聊天。
方清月打量了一下王老爷子,觉得后者的气色比上次见面更差了些,也好像更瘦了,像没休息好。但王小宇照料老人家的动作很娴熟流畅,与老人讲话的语气也很轻柔,还在老人喝过水后体贴帮忙擦去嘴边的涎液。她的目光回到书页上,有些失望——这一本杂志里的填字游戏是已经玩过的。
而且这些旧刊物大概确实年代太久远了,远看看不出来,走近拿起来,才发现很多的封面都残破不堪,内页或被乱涂乱写过,或被胡做批注,甚至有一些内容都不全,其中有几本,明显是不曾得到原主人的怜惜呵护,被撕掉过好多页。
她一边可惜,一边又漫不经心挑挑拣拣,直走到几排架子中间位置,正遇到寻找角度拍照的童老师。
“小月对这些老杂志感兴趣啊?”老童笑呵呵问。
“嗯,随便看看,不过这些杂志还挺可惜的。”
“可不是,当年那些做杂志的人用心良苦,如今都被糟蹋了。”老童放下相机,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本被撕到只剩一半的杂志,叹道。
“幸好啊,咱们莫院长的父亲当年是做杂志社起家的,难得一直保留着这份初心,这才办了这么一个旧书角,把这些已经断版停刊的旧报旧刊重新收集回来。要不,就连现在这些残迹都没有咯,以后的小孩子,根本就看不到这么多好的文学读物咯!”
童老师看上去也颇有感慨,很珍爱这些书的样子。方清月想起之前曾经听过外公介绍他是老师,便好奇问道。
“童老师,您以前是教哪一门的?”
“我以前是学古代文学的,后来在高中教语文。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啊,你就能明显看出来,应试教育给害的,功利性越来越强,背诗都是为了考试,少有能沉下心来的。就比如屈原那一首《离骚》,一个个的都划着考试重点,半个字儿都不肯多背,生怕累坏,你说说,这个样子读诗,能领悟到这首诗的魅力吗?”
她笑笑。
“您放心,现在也有很多年轻人重新喜欢上这些,重新开始关注纸媒和古文学,不会断的。”
“是么,那就好啊,那就好。”
老童摇头晃脑低头去翻书,她也继续耐心寻找没玩过的填字游戏。又过了不知多久,袁老爷子的声音从外庭院传进来,听上去是在讲电话。
“……好,那你忙完就过来。”
……
“哎哟,你现在可真是絮叨。哪天都行,我又不像你那么忙。”
……
“行了行了,你赶紧睡一觉吧,说多少遍让你好好休息,都不会听。赶紧给我老老实实回去睡觉。”
……
然后电话被挂断,袁轻扬问她晚饭想喝什么汤,又慢悠悠地说应季的丝瓜应该不错,菜市场上也许有新鲜花甲,但不知道她在旗望岛上是不是刚吃过海物、会不会吃腻。
……
但方清月没有回答。
严格来讲,她根本没有听到自家老爷子的问话,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面前这本被撕得破破烂烂的旧杂志上。
从封面看,这大概是一本早期脑洞杂志,有许多那个年代特有的古早幼态的手工插画,风格有点接近平价版《山海经》。
但吸引住她目光的是泛黄纸页上的半则神话故事,以及故事结尾处的那一行黑体小字——
“第二版结局转第18页继续阅读。”
——
“咋了?”
袁老爷子走近,锐利视线端详她。
她后知后觉抬起头,眼神茫然。
“您……刚才说什么?”
老爷子皱眉,也不知这丫头骨子里的书虫本质究竟随了谁。
“我说……你今晚想不想喝丝瓜豆腐汤?”
“哦,可以啊。”
她迷迷糊糊应下,又低下头,哗啦啦翻找第18页,确认已经被撕掉不见了,又翻到杂志背面,在一团花里胡哨的涂画痕迹中仔细分辨出版刊号,问道。
“外公,您认识莫院长的父亲么?”
“嗯?前段时间见过一面,他偶尔也过来住一住的,怎么问起他来了?”
“我想找这本杂志的完整版。”
袁轻扬挑眉瞧了瞧,又看看她,摇摇头,戴上花镜,翻找自己的通讯录。
——
她的手机也正在这时震动起来。
是徐墨。
方清月接起来。
“徐法医?”
但徐墨的声音断断续续,时大时小,杂音也很重,唰啦唰啦扰着耳膜,仿佛有什么在干扰着通讯信号。
“……方法医……听得见吗?喂?……喂?”
听不见。
她皱起眉头,不确定究竟是哪一头的信号差,冲外公示意过后便抬腿往室外走,没注意到另个角落里,王小宇的视线自听到她接起电话开始便一直跟着她。
远离室内之后,杂音果然小了些。
“徐法医?”
“哎,方法医,瞿洪之前那场车祸记录调出来了,你不是说一拿到就发给你嘛,我发给你了哈!”
“好,谢谢。”
她松了口气,挂断电话,点开新邮件。
片刻过后,却突然倒吸一口凉气,冲回“别苑”内。
“外公,我……”
“行了,我知道了……”袁老爷子露出洞悉一切的无奈表情,挥了挥遒劲大手。
“忙去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