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三个人还是不够,就在向晚舒为难的时候,程阁老给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向住在隔壁城市的好朋友写了一封信,让他把儿子派过来帮忙,按照日子算一算,这两天就该到了。
果然,当天下午,支援就来了。向晚舒一看这些人,居然是娄辅国和张晋元他们,这下好了,也不用相互介绍了,直接上岗就得了。
有了书生们的帮助,向晚舒三人的压力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很快,半年过去了,学堂第一期的学生就要毕业了。毕业前,由县太爷出面,举办了一场毕业考试,考试合格的人,可以得到由县衙颁发的证书,有了这个证书,就等于他的技能获得的官方的肯定,这就是带了证儿的专业把式。即便到大户人家去帮忙,开的工钱都要比一般多一倍。
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感觉对拿到证件绝对是手拿把掐,结果等看到考试内容的时候傻眼了。我学的是江河,你考的是大海!还有好多不认识的字在里面,大部分学生一场考试下来都是垂头丧气,汗流浃背,只有零星几个学生淡定自若,完成了考试。
成绩出来后,只有不到两成的人顺利通过了考试,拿到了证书。还没等学生们高兴呢,省里就来人了,使者宣读内容之后,向晚舒明白了。
其实从一开始程阁老就在关注着向晚舒的学堂,刚才这场考试是在考验学生们的,而接下来的考试就是在考验他们了。
因为省里下来的命令,就是让今天顺利通过考试的学生,到省里的司农局去参加考试!学生们变得紧张起来,他们有些担心自己可能无法通过司农局的考试,给学堂丢人。
向晚舒虽然心里也有些忐忑,但依旧在安慰着学生们放松心态,正常发挥就可以了,哪怕没有通过考试,也只是说这次没有通过,不代表下一次就不能通过。
学生走后,县太爷也来到向晚舒身边一脸担忧的问“你有把握吗?”
向晚舒一脸坚定道:“我相信他们!”
事已至此,自己在这里做什么都帮不上忙,只能把希望寄托与参加考试的学生们。
在这期间,老师们都在学堂里着急的等待着,半个月后,好消息传来了,经过笔试、复试和面试,向晚舒学堂的学生们全都通过了考试。最令考官们称奇的是,学堂的学生们掌握的本领全都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专家,只会弄一些高大上的东西。
所以这些学生又被推举到了京城的司农司去,让他们去参加最高级的考试。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司农司负责考试的考官居然以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为名,拒绝了省里的考试申请。
学生们很是失落,老师们也都匪夷所思。大家问向晚舒怎么办?向晚舒找到了程阁老,想征求一下他的意见,程阁老对向晚舒无奈的笑了笑,说自己老了,不在朝廷,对他们没有什么约束力了。
向晚舒无语,只好离开了程阁老的家。等在学堂的老师和学生们见向晚舒黑着脸回来,就知道肯定没有什么好结果。
对此向晚舒倒是看得开,既然官府不承认,那就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于是,向晚舒跟大家商量,把愿意留下来的人聘用成为老师,不愿意留下来的学生,就让他们发挥各自的能力,闯出名堂来。等未来我们的学生遍布天下,在各个领域独占鳌头,发光发热的时候,朝廷就会知道,我们是正确的!
学生们隆重的点了点头,当着向晚舒的面对天发誓,自己一定会尽自己所学闯出名堂。说完之后,那些想要出去闯荡的学生们便背上行李,离开了学堂。
虽然他们在司农司碰了壁,但向晚舒的农事学堂在整个省里可是出了名,听说向晚舒要开始招收第二期班了,好多人都提前了两三个月就住到了度假村,就为了能够报上名。
对此,向晚舒劝导了好几次,奈何劝走了这波,还有下一波。后来向晚舒索性就不再劝了,能住就住吧,等到盘缠用的差不多了,他们就自己回去了。何况真正的农民家的孩子,是不会来这么早的,因为他们没这么多钱让他们能在这里住两三个月。现在来的,估计都是一些有钱人家的孩子,读不进去书,那就学一学种地,这样家里就可以收更多的粮食了。
向晚舒对于这些人有些不太感冒,因为这些人大多都是纨绔子弟,把他们招进来,不仅会影响学习风气,而且还会拉低学堂的毕业率。所以向晚舒特地嘱咐老师们,这次的选拔考试,一定要严格,尽可能淘汰掉那些天资一般的人。
至于小虎,陈皮和唐小豆,向晚舒并没有让他们参加速成班,此时他们还跟在郑择士、娄辅国和张晋元的身边,和他们系统的学习文化课呢。在此期间,向晚舒还经常带着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实地的教给他们农业知识,打算把他们培养成国之栋梁,最次也要成为学堂的接班人。
一期学堂结束之后,就又是秋天了,今年的秋收格外的令人瞩目,经过向晚舒一年的指导和帮助,地里的庄稼收成都特别的好。不论走到谁家的地头,放眼望去都是金灿灿的,硕大的苞米,弯了腰的稻穗,还有色如翡翠的白菜和差不多有一人高的大葱。
农民们看着这样的场景笑的合不拢嘴,有些着急的人已经在家里磨起了镰刀。向晚舒来到自家的地里看了看成熟的庄稼,是时候收割了。于是向晚舒便叫来了小虎三人,让他们到各个村子里去看一看庄稼的成熟情况,如果庄稼成熟了,就通知村民,收割庄稼。
三个人点点头,背上了行李出发了。他们每到一处,都受到了村民的欢迎,所到之处,都沉浸在了丰收的喜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