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十七年正月初八。
在原来的历史上,这个时候的大明已经是风雨飘摇,即将走向覆灭的深渊。
在这种情况下,安南都没有来招惹大明。
可是,朱慈烺的出现,给大明来了新的局面,让大明这个古老的东方帝国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如今的大明,不仅平定了国内的民乱,四海升平,还一举搞定了辽东建奴之患。
天灾得到控制,随着东林党被翦除,党争内斗这样的人祸也被翦除。
此时的大明,国库充足,政治生态良好,绝对算得上是目前这颗蓝色星球上数一数二的强国和大国。
在这种局面下,安南竟然不长眼的选择招惹大明。
这不是茅房里打灯笼-找死嘛!
在朱慈烺的推动下,亲卫营第三四军三万人,左卫营五万人齐聚京师南大营校场。
因为朱慈烺麾下现在不仅有亲卫营,还多了左卫营和右卫营以及骁骑营,所以朱慈烺觉得亲卫营大营这个名称有点不合适了,所以改名为京师南大营。
听着这个名字,大家就应该能够猜到,还有一个京师北大营。
京师南大营虽然建设的时候是按照十五万人的标准建设的。
但是,如今却依旧不够使用。
所以,朱慈烺便命令大明工程建设股份公司着手开工建设京师北大营,建设标准依旧是十五万人的营地。
根据计划,北大营将于两年后,也就是崇祯十九年建成。
南大营的校场足够的大,完全可以容下八万人。
而且,因为崇祯要亲自前来举行誓师大会,所以在校场的北面特意建设了半圆形观礼仪式台。
中间用来举行大典,左右两侧分别落座满朝文武官员。
亲卫营第四军和左卫营一众将士很早就来到了校场。
虽然人数很多,但是无论是亲卫营还是左卫营都是军纪严明的队伍。
八万人排列成整齐的队伍,秩序井然。
队列都成一线,所有将士已经装备整齐,背挎火枪,精神面貌特别饱满。
还好校场足够大,不然都难以容下这么多人。
从观礼台上向下望去,入眼的全部都是人。
辰时一刻,由于是冬天,这个时间点,天色已经蒙蒙亮。
崇祯的车辇缓缓的行驶进校场,在车驾后面的是满朝文武大臣。
上次迎接朱慈烺大军凯旋的时候,有几个大臣不堪重负累的晕倒了,第二天这些人便在锦衣卫的劝说下,自愿以年老体迈为由上书请辞,崇祯毫不犹豫全部答应。
有了这次教训后,满朝的文武大臣都加强了营养的补充和体育锻炼。
所以,这次从京城出发前往南大营,没有一个官员掉队的。
来到校场门口,崇祯也是一身戎装的从马车上下来,带领大臣从特意为崇祯铺设的校场中间向观礼台走来。
这是崇祯第二次来到南大营的校场,上一次来的时候还是亲卫营大演武时。
那个时候亲卫营刚刚成军,时光似箭,一转眼就已经过去了两年多时间。
亲卫营也从一支新军成长为一支精锐。
崇祯以前是不穿戎装的,自从看到朱慈烺穿过以后,崇祯觉得很威风,所以特意让人打造了一副金铠。
崇祯走在红毯上,每走过一个千户方阵,这个方阵都会在千户长的指挥下,统一向崇祯行军礼和注目礼,随后齐声高呼:“皇上万岁,大明万岁!”
八万人,八十个千户,在红地毯的左右各分列四十。
随着崇祯一路走来,高呼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加上整齐如一的动作,把崇祯整的也是热血沸腾。
太有感染力了。
崇祯怀着激动的心情一路走来,走上了观礼台。
崇祯的目光扫过校场的众将士,即使崇祯没有上过战场,但是他依旧能感受到这八万将士散发的满天杀气。
崇祯心中都为之一惊,同时感慨这才是精兵强将,威武之师。
崇祯也很重视军队建设,所以时常到新京营观看演武。
本来还觉得新京营不错,也算精锐之师。
看过亲卫营和左卫营后,崇祯觉得新京营就是花拳绣腿,不堪一击。
崇祯心中默默下定决心,还得让洪承畴好生操练一番。
“开始吧!”
崇祯对着侍立在自己身边的礼部尚书张国维说道。
誓师大会和祭旗这种事情是礼部负责的,所有的程序都有严格的规定。
明朝的祭旗仪式一般是这样的。
首先,全体出征将士列队,屠宰牛羊,并向祖先和社稷(土地与谷物神)献祭。献祭品必须是牛羊,而且必须由高级官员亲自献祭。
接着,由统帅亲手在作战使用的旗号、战鼓、金铎、兵器等上面淋上一点牲血,表示祭祀神灵,这个过程被称为“衅”。
随后,屠宰的牛羊被煮熟,称为“胙肉”,然后分给将士们享用。
最后,在出征的时刻,统帅会率领士兵行“出征礼”。
崇祯下了命令以后,张国维立刻组织人手按照程序办事。
因为,这次南征是朱慈烺代替崇祯亲征,所以南征的统帅依旧是崇祯。
而朱慈烺相当于是执行ceo,因此祭旗的主人公依旧是崇祯。
崇祯在礼部官员的指挥下,按部就班的完成了祭旗的仪式。
祭旗仪式结束后,被杀掉牛羊立刻被分成小块送去用大锅烹煮。
随后,便进行授剑仪式,崇祯将代表他的天子剑交给了朱慈烺。
让朱慈烺带剑出征,意味着崇祯亲征。
朱慈烺上台,冲着崇祯恭恭敬敬的行礼,目光坚定!
崇祯将天子剑交给朱慈烺,朱慈烺自然双手接过。
随后崇祯替朱慈烺整理了一下铠甲,轻声说道:“万事小心,朕在京师等你凯旋归来!”
这句话无关政治,无关权柄,只是一个父亲对儿子出征前的叮嘱。
朱慈烺内心感动,对着崇祯用力的点了点头。
随后,面向校场众将士,高举手中的天子剑。
台下的众将士顿时爆发出“呜呜!呜呜!”的呼喊声。
声音有节奏而整齐,震耳发聩。
此时此刻,就连文臣内心的热血都被焕发出来。
崇祯向下压了压手,人群安静下来。
崇祯开始做最后的出征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