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坛怎么换?”
站在坛子后面冻得跺脚的老农,颤巍巍的伸出手比了个四。
“四块钱,行不。”
他知道自己报的价格有些贵了,但家里真的是没钱了。
就在老农扛不住,自己想降低价格说三块钱的时候,四张一块钱的纸币递给了他。
世殊看到这老农身后空下来的两轮小推车。
这个车不错啊,比她借来的破木板车还要好,像是一整块木头打出来的。
“您这车换不换?”
老农点头,一个自家打的木头车子,不当吃,不当喝的,当然可以换。
不过这个价格他不知道该要多少。
最后咬咬牙,心想报个高价,这女娃娃要是觉得贵再砍。
“八,八块钱!”
世殊立刻掏钱。
老农,这女娃怎么不降价,报便宜了?
但这老农民是个实诚人,收了钱,对世殊说了声谢谢后,就高兴的跑去找人换粮食。
“把东西捆车上吧。”
”好,正好手里东西有点多。”容时晏走到车前,也发现这小推车的与众不同,立刻赞扬道:“这车真不错。”
板车推起来很稳,哪怕轱辘是木头凿的,也打磨的极其圆润,推在路上一点都不费力。
等到两人推着车,来到河口这边,与老头儿他们汇合时,车上又多了几个形态各异的布老虎,手工竹编的蚂蚱,藤编的彩球,鸡毛做的毽子,几大捆七彩的花绳,以及用这种花绳编出的彩粽和彩球。
许多跟着大人来赶集的小孩,看到这辆五彩缤纷的推车,以为也是来换东西的,纷纷激动的抓着自家大人,喊着让他们带自己过去换。
容时晏看到许多人带着孩子向自己这边走来,心里都准备好如何解释了。
却没想到世殊只用了一句话,就打发了所有人。
“你们这花球球怎么换呀?”
有个抱着儿子,裹着黑棉袄的中年妇女,跑过来拦住世殊,满脸小心思的上来就问价。
世殊也不含糊,毫无负担,张嘴就来。
“十块。”
“什么?十块?你抢钱啊,你这破花球也就一毛钱。”
那女人听了这话都惊了。
世殊却对着她和其他人摆摆手。
“不换就让路。”
有人不死心,主要是被自己孩子闹的没办法,又拦住他们。
“小姑娘,做人要实诚,可不能虚报价格啊。”
世殊将挂在小拇指上的草编蚂蚱转了一圈。
“十块。”
那人有些生气,可又拿世殊没办法。
这些围过来的人,其实心里非常清楚,世殊他俩根本不是卖货的,而是买了一车东西准备回家。
他们之所以围过去,一是孩子闹,二来是觉得不是什么贵重物件,看世殊和她身后推车的青年,又是面嫩的,就想占点便宜。
反正在各自村里,大家都是这么过日子,东家借西家,西家问别家的要。
最后一个村里,谁家性子软,好说话,谁家就吃亏。
如果世殊直说他们不换,那等着他们的,就是来自这些人的各种道德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