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打造品牌
作者:太白醉   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最新章节     
    第一天拍卖,一百件宝物,最终拍得近八万两银子。
    每一件的平均下来只有八百两。
    之所以如此之低。
    一方面是没有提前打出名声,很多富人都不知道或者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等他们知道后赶去,拍卖会已经接近尾声了。
    另一方面是参与拍卖的人最开始有所犹豫,没有将宝物拍出应有的价格。
    只不过朱由哲并不在意。
    这仅是开始,还有两日,而且后面宝物数量更多,档次更高。
    按照今天后面的拍卖趋势,感觉最终拍出五十万两银子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但五十万两银子,也仅够京营一个多月的开销。
    这时,朱由哲才真真切切感觉到什么叫花钱如流水。
    我一顿吃不了太多东西,皇宫的皇子、嫔妃也没那么多,他们同样也吃不了太多东西。
    御膳房那么多御厨,平时根本用不上。
    让他们天天闲置着,简直是巨大的资源浪费。
    分出一半人,在京师开一个饭馆。
    不。
    不用自己开。
    那样各种东西还得自己准备,太浪费时间,可以直接买。
    就那个桂圆楼就不错。
    买下它,将它稍微改改就能直接开业。
    只不过桂圆楼这个名字不好,得改一改。
    改成什么呢!
    哦,想好了,就叫御厨坊。
    然后再在下面补五个大字,皇家特制菜。
    在御厨坊内,除了能吃到皇帝吃的一切,喝的也得不一般。
    就用那个专供皇家喝的秋露白和鹤年寿酒两个御酒作为噱头吧!
    进店吃饭的,每一餐最低消费为二十两银子。满五十两,赠送一杯鹤年寿酒或者一瓶秋露白。
    平时为皇帝和皇妃做吃的,这时突然让他们伺候给普通人,那些御厨心理上难免接受不了。
    所以,得给他们一些补偿。
    可以拿出每天利润的百分之五作为御厨的赏金。
    让御厨们轮换着出宫做。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银作局里面的工匠平时也用不到,让他们全部出宫,在京师建一个银楼,就叫皇家银坊。
    需要他们时,以打造皇家的饰品优先。
    其他时候,就替普通人打造金饰和银饰,按件和工艺复杂程度进行售卖。
    巾帽局和内织染局也是,改成皇家巾帽坊和皇家织染坊,从事布匹的染色以及衣帽等的制作。
    至于酒醋面局,则要分开。
    皇家酒坊,皇家醋坊。
    皇家面坊就算了。
    但可以组建一个皇家粮食局,从上到下,从京师到地方都开设,以便掌控整个大明的粮食买卖。
    这样一来,就可以尽力将粮价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让更多百姓不至于因为粮价太高而饿死。
    还有……
    朱由哲絮絮叨叨的说着,朱由检听的有些厌烦,忍不住道:“你这样哪里有半点天子的样子,活脱脱的一个为了银子想方设法的奸商?”
    朱由哲撇嘴道:“这还不怪你。给我留下一个一穷二白的大明。不弄银子怎么办?难道坐看大明覆灭?”
    朱由检无奈的摇了摇头,“那朕问你。你做这个,做那个,为什么在每个前面都加一个皇家呢!”
    “品牌啊!”
    朱由哲指了指自己身上的衣服,“这是件普通的衣服,是我所穿的便衣,没有纹龙,也没有其他的花纹,就是一件素衣。材质可能好一点,但在外面,五两银子一定能买得到。但标上皇家,二十两银子我都不一定愿意卖。”
    “知道为什么吗?”
    看着有些疑惑的朱由检,朱由哲解释道:“因为皇家二字本身就代表着身份和高贵,是质量、舒服和其他一切的保障。五两银子是这件衣服的价值,而那十五两银子就是皇家这个品牌的价值。”
    朱由检依旧不解,“一个所谓品牌的价值怎么可能是物品本身价值的三倍?它不就是两个字吗?”
    朱由哲呵呵一笑,“才三倍就把你吃惊成这样。在我那个时代,随随便便都几百、上千倍,甚至上万倍。关键有的质量还差,而普通人却还趋之若鹜,这找谁说理去。”
    上一世,自己省吃俭用两个月,为女朋友买了一个名贵的包包。但对方背了半个月就坏了,还说自己买的是仿品。
    生气的自己转手又给她买了个仿品,然后她背了两年,完好无损。
    想到这里,朱由哲满脸愤恨。发誓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做品牌,绝对不会准许它品质下降。
    一切都要做到最好。
    当然,价格也要够高。
    朱由检摇了摇头,表示完全无法理解。
    朱由哲也不愿再给他解释,“你只用记住靠这种办法能弄来银子就可以了。崇祯老哥,我一直觉得大明很怪。”
    朱由检愣了一下,“什么很怪?”
    朱由哲道:“你看啊!大明最富有的是藩王,每个都至少拥有几十万亩良田。但因为他们是皇帝的亲人,他们不用纳税交赋。”
    “其次富有的是士绅。他们不如藩王富有,也不是每一个都特别富有。但因为他们数量众多,占得良田也是大明最多的,加起来远超藩王。但因为他们大部分有功名在身,也不用纳税交赋。”
    “而大明的商税、矿税、盐税低到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那大明到哪里去收税了呢!”
    “那些只有一丁点田地,整日辛苦,平时却连饭都吃不饱。遇到灾年,只能卖儿鬻女,还不一定能熬过灾年的穷苦百姓。”
    “富家不断兼并土地,越来越多的田地不用交税。就是按朝廷律法要交的,他们也有各种方式逃税。
    “到最后,越有钱的人交的税越少,越穷的人交的税反而越重。”
    “直到今日,世间遍布活不下去的贫民。李自成振臂一呼,天下响应,而大明只能慢慢等死。”
    朱由检紧皱眉头,“你说的这些,朕亦知。但要想改变,何其难哉!”
    朱由哲摇了摇头,“难做不是不做的理由。可以慢慢做,一个一个的做,先简单的,再复杂的,直到全部完成。就如现在,你可以告诉我,到底谁那里有现有的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