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清军精锐全军覆没,临东城失守的消息,当晚就传到明军主帅王化贞跟清国主努尔哈赤那里。
明军主帅王化贞收到情报后大为振奋。云飞军消灭掉一万清军精锐,称得上大大削弱清军战力,毕竟此时清军就只有十一个军阵。
而云飞军此时攻入清军国内,必定对清军造成极大影响。
如果能断了清军补给,或者两面夹击,那么他完全有可能灭了剩下的十万清军,甚至灭了清国。
国主答应借地方给李昊组建军队复国,还真是一着妙招。
努尔哈赤听到汇报后只觉脑袋嗡嗡的,昨天损兵折将被打个半残,今天又损失一个军阵还被人夺了城,这怎么接受?
一万由高手组成的精锐,一个装备精良的万人军阵,怎么就被一群乌合之众给打败了呢?
问题是还搞到全军覆没,连怎么战败的也没信息传出,这事真的让人想不明白。
此时明月峡那里再无防守兵力,诸城空虚,若是李昊长驱直入,那清国必定要乱成一锅粥。
在这种大战的重要关头,如果清国境内乱起来,后勤没保障,那问题实在是太大了!
他恨不得立刻率领大军去把李昊给灭了,可此时他做不到。
现如今兵力损失惨重,正在重整旗鼓,对面还有四十万虎视眈眈的明军,若分兵的话情况就更危急。
如果他分兵去剿灭李昊,万一守不住,被明军破了防线,那么四十万明军打入国境攻城掠地,以明国的人力物力,只怕死得更快。
面对这种情况,他只能一边让朝廷紧急整合兵力备战,一边让探子时时刻刻关注情况,他再根据形势做出取舍。
每天担惊受怕的接收临东城那里的情报,可除了那些贵族被奴隶公审,被杀得人头滚滚,似乎没什么别的坏消息。
整整过了三天时间,那李昊还是没有一点进兵的意思。
云飞军整日在临东城那里公审奴隶主,给奴隶发放物资,搞分配田地房产这些事。
这倒是奇怪,哪有这样征战的!那李昊莫不是做善事给做傻了么?搞的什么莫名其妙的事。
有空闲给奴隶发田地发房子,怎么不趁机多攻占一些城池?
现在这种情况并不会影响到后勤工作,云飞军分发给那些奴隶的房产田地,只要把城夺回来,一切就都恢复正常。
就是那些被公审杀害的族人救不回来,回头抢回城池后,再杀了那些奴隶给他们陪葬就是了。
见到李昊没有搞出太多事,努尔哈赤也就熄了分兵去攻打的心思,把重心放在对付明国上面。
李昊的重心就放在处理政务上面,此时刚起兵攻城略地,虽然制定有纲要,但毫无经验可言,临东城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历练场所。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时间太紧,前期准备不足,事情办下来,各种突发情况搞到头都大了。
现在手上就只有日月神教这些人,没有大量文臣,各种各样的人才都要从办事人员中择优录取再进一步培养,所以让更多人有办事经验很重要。
这些天调配了大量人员去做审判奴隶主,给民众登记造册发放物资,去丈量土地给民众发田产,做评估房产给民众发房子这些事。
为了培养更多人才,审判场地一度工作人员比参与的民众还多,那都是调来现场积累经验的。
接连处理十来天政务,把千头万绪理遍,政务才差不多理顺。
对于怎么尽快把事情办好,要怎么协调工作,哪些人员具体负责哪些工作有了流程。
能这么快办好事情,主要还是因为这边除了奴隶主就是奴隶,没有太过复杂的关系在其中。
而且日月神教的教众都是会武功的江湖人,许多人都是识字的,脑袋灵活的可以转为文职。
为了有足够的后勤人员,储备更多管理人才,一口气从十万大军里抽调出接近两万人转为文职,对这些人加紧进行培训。
十多天时间过去。
明国的善后工作已经完成,清国军阵也已经重整完成,双方又在准备下一场大战。
此时不同之前的情况,清军折损一半,兵力大减,再不是主动进攻的一方,而是将重心放在防守上。
明国主帅王化贞一心想通过这一仗把清军打趴下,很是积极在部署战事。
四十万兵力对战十万,数量就是一个巨大优势。
完全可以用三十万兵力防守住山海关,把十万兵力分散开,去攻打清国别的城池,搞乱对方的布置,最后断了清兵的补给线。
如果激进些,甚至可以出动二十万兵力绕道去攻打清国境内。
就是补给线拉得太长,工作量太大会比较危险。
面对王化贞的战略,努尔哈赤就很无奈,人家主力牵制住他,分散游兵四散出击,他兵力少又不能分兵应对,情况就变得很糟糕。
前线有日月神教那些邪魔歪道在四处捣乱,如今再加上十万明军四散出击,许多小城都会被攻破,损失会很大。
明军抓到了他的破绽,这是一门心思要往死里弄他啊!
此时国内已经紧急召集十来万后备兵力,准备要去攻打李昊。
面对这种情况,他就兵分两路,调七万兵力到山海关这里战那些明国散兵,调三万兵力去防备李昊那方。
对于自己军队的战力,他拥有迷之自信,相信三万没能组成军阵的后备军就能打得过李昊的八万乌合之众。
八万兵力是李昊放风出去的结果,理由是对战一万清军精税战损了两万。
而此时调了两万人转做文职,前线兵力确实是八个军团没错,这种事倒是不难调查出来。
至于后方在峡地新招收的那十万士兵,此时刚刚在训练中,没有形成战力,自然不被清军计算在内。
现在没有形成席卷之势,更不想招来清军主力攻击,所以实力在别人眼里那是越弱越好。
收到明军采用分兵之法,知道清军主力动弹不得,此时积累到工作经验,离冬季又只有几个月,李昊就决定继续进兵。
趁着清军被拖住的机会,在入冬之前收复云飞国故士,然后在不适合征战的冬季搞事。
此次进兵的方向是云飞国故士,攻打这些地方麻烦会少些,民心更为容易收复,而且师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