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气运旺盛好事连 名臣武将争相投
作者:苦若海   魂穿汉末:再铸大汉辉煌最新章节     
    刘和一时没明白过来,傻愣愣的问道:
    “有喜?什么有喜?”
    吴普与樊阿二人一阵无语,主公平时智略超绝,为何在这个时候听不明白了呢。
    就在二人不知如何解释的是,一旁的伍玉真激动起来:
    “大人,蔡琰姐姐有喜了,大人您有后了!”
    “我有后了?”
    刘和喃语一句,然后狂喜,蔡琰竟然怀孕了,自己就要当父亲了!
    刘和双手拉住樊阿、吴普两位神医的手,激动地问道:
    “是真的吗,我要当父亲了?”
    两位神医安抚住刘和,吴普说道:
    “主公,没错的,吾与樊阿师兄诊断结果相同,夫人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乃是纯正的滑脉之象,夫人必是有孕无疑了。”
    樊阿不善言辞,此时也凑上来说道:
    “主公,我师弟说的没错,夫人是有喜了,而且看脉象,强硬有力,应该是个男孩。”
    刘和高兴的说不出话来,大步走到蔡琰身旁,抓着蔡琰的手晃到:
    “琰儿,你听到了吗?咱们有孩子了!我要当父亲了!我要当父亲了!”
    蔡琰被刘和晃得难受,蹙眉说道:
    “夫君轻些,小心肚子里的孩子。”
    刘和如梦初醒,忙松开蔡琰,哆嗦的蹲下,侧耳趴在蔡琰腹部自信的倾听,全然忘了吴普、樊阿和小玉真的存在。
    吴普尴尬的咳嗽两声:
    “咳咳,主公,夫人身孕时间过短,是听不到胎动的,最起码要再过三个月才能听到。”
    刘和尴尬的笑了两声:
    “啊~哈哈,是啊哈,那··那需要注意些什么?琰儿是不是要补充营养?玉真,速速去准备些鸡鸭鱼肉,炖煮成肉糜,给琰儿补补。”
    小玉真答应一声,就要往门外跑,吴普赶忙拦住玉真:
    “且慢,怀孕之人饮食有禁忌,不可食菽豆,禁膏梁,远厚味,多食米粥。哎,算了算了,一时也讲不清楚,吾陪你一起去,给夫人准备饮食。”
    吴普说完,拉着小玉真匆忙出门。
    剩下樊阿尴尬在原地,抓了抓脑袋后,樊阿才说道:
    “啊,我··我为夫人开几道保胎的方子,对对对,我去开方子。”
    说完,樊阿匆忙出门,冲出门后跑了数步后,又急匆匆赶了回来。
    樊阿在刘和不解的目光中,再次尴尬一笑,然后拎起桌上的药箱再次夺门而去。
    几人走后,屋里就剩下刘和和蔡琰两个人了。
    刘和坐在蔡琰身旁,轻轻将蔡琰搂入怀中:
    “琰儿,真好,咱们有孩子了。”
    吴普、樊阿二人仅用半个时辰,便将蔡琰怀孕的消息传遍代郡。
    代郡一众文臣武将,也是激动异常。
    在古代,家族传承是一定要有男孩的。
    古代重男轻女,生男孩称之为‘添丁’,意味着人丁兴旺。而生女孩则叫‘填口’,意味着加了一张嘴吃饭。
    平民百姓家尚且如此,如刘和这样的世家大族更是重视男孩的出生。
    别看刘和现在贵为幽州牧,乃是皇亲国戚,又有一众文臣武将追随。
    但若是刘和一个意外,惨遭不幸,刘和若没有子嗣,那其势力顷刻间便会土崩瓦解。
    所以,蔡琰怀孕的消息,才会引的文武众臣如此激动。
    一众文臣武将聚集到刘和府邸,恭贺蔡琰有身孕。
    刘和亦是兴奋,先是祭奠了祖宗牌位,而后大摆筵席,与众臣其乐。
    刘和近期连逢喜事,可谓是气运正旺。
    气运旺盛,便阻挡不住。
    这不,刚刚庆贺完刘和有后没几天,赵云、王凌等人便告之,有数名人才前来投奔。
    刘和一直发布这‘求贤令’,就是想聚集人才,发展幽州。
    幽州苦寒,愿意到幽州的名士不多,刘和的‘求贤令’,也就是在开始的时候,引的程昱、毛玠、徐邈、韩观等人才,后期来投奔的不多。
    如今刘和打败公孙瓒,继承刘虞之遗志成为幽州牧,又数次击败鲜卑异族,收服雁门郡。
    一时间,刘和声望正隆,传遍大汉。
    这不,冬日一过,春寒未消,便有人才来投。
    来投的几人,有的是跟刘和帐下有关系的。
    其中一人名曰夏侯兰,常山真定人氏,乃是赵云同乡,自幼便与赵云相识,年龄比赵云略小两岁。
    夏侯兰得知赵云在刘和帐下得志,并屡立战功,于是从常山赶到代郡,前来投靠。
    夏侯兰年龄小,武艺比赵云差得多,但常在赵云身边熏陶,也学了几分真本事。
    又因为夏侯兰对律法极为熟悉,刘和便让夏侯兰归到赵云麾下,任军正一职,掌管赵云麾下兵卒的军事刑法。
    除夏侯兰之外,还有一人,是从太原而来,名为王晨。
    此人是王凌的兄长,熟读圣贤,心思缜密,虽无提刀上阵之力,但却是个内政型的人才。
    自王允等人被李傕、郭汜迫害后,太原王氏一族也未遭幸免,郭汜派西凉兵前往太原,对王氏一族进行迫害。
    王氏一族四散躲藏,王晨便领了一支前往幽州,准备投奔王凌。
    刘和知晓其才后,便任王晨为王凌军主簿,主管王凌军中钱粮等后勤之物。
    除了夏侯兰与王晨之外,还有一群人结伴而来。
    这些人共计六人,刘和均是认识。
    原因无他,这六人是大儒郑玄的弟子,也就是刘和的同门师兄弟。
    郑玄为东汉一代大儒,师从马融,屡次被征召而不仕,门下弟子千人,遍布大汉各郡。
    后郑玄受党锢之乱,返回青州,居于北海避乱。
    刘和亦是东海人,曾在郑玄门下学经(杜撰,反正郑玄门下弟子千人,也不多刘和一人)。
    刘和数次入京营救皇帝,又击败鲜卑收服雁门,声望传遍大汉。
    郑玄觉得刘和有匡扶大汉之能,有保境安民之功,所以派遣门下数位杰出弟子前来。
    这六人,分别是:
    国渊,字子尼,乐安郡人,国渊正直无私,厉言疾色,敢于直谏,有几分田丰的样子,又长于政事,对民政颇有心得。
    任嘏,字昭先,与国渊同为乐安郡人,任嘏少时丧母,虽家贫但极为聪慧,十四岁开始学习,十七岁便阅遍五经,穷究其义,兼览群言,无不包容,是位饱学经书的大才。
    王经,字彦纬,冀州清河郡人,王经文采卓着,亦有几分勇武,喜好钻研兵书,是位文武兼备的人才。
    除此之外,还有北海人刘德、田琼、宋均三人,这三人虽不比国渊、任嘏、王经之才,但也是熟读经学,精通政事之人了。